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宇  郑达威 《中州学刊》2023,(5):170-176
作为互联网迭代概念的元宇宙主要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人类在虚拟交往中有可能发生主体异化现象。考察技术谱系可知,从工具导向到机器导向再到智能导向,人类主体依次经历物我齐一、物我分化、人机交互等物化传播的三个阶段。元宇宙属于智能信息驱动的虚拟社交平台,依旧存在数字维度层面技术性对主体性的消解与遮蔽,表现为人类主体在虚拟交往之中容易迷失理性而张扬欲望。为了避免元宇宙的主体异化,需要结合工具理性的技术特征进行基于价值理性的人文建构。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是人类对未来世界一次重大的构想和设计,现代科技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元宇宙的诞生大大提升了世界与社会的运行效率,大大增强了新价值的产出效益与新价值体系的构建能力,大大推动了生态宇宙的最终成形和宇宙的迭代更新。元宇宙呈现晶状联通式的结构形态,强调社会各部类之间的交融互通、协同创造,虚实相生是其本质,联通是其手段,创造是其目标。元宇宙起源于文学艺术作品,发展于游戏艺术活动,并将归结于对艺术之美的追求。元宇宙艺术具有艺术主体的普众性、艺术本体的交互性、艺术介体的协同性、艺术客体的参与性,是兼具数字属性和物理属性的复合型艺术,也是元宇宙物质化表征、视觉化呈现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余乃忠 《学术界》2022,(8):80-87
人类以数字化虚拟为内核开启了元宇宙的定义之旅,但元宇宙并不等于虚拟。元宇宙并不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不是实体,也不是虚体,仅仅是一个元概念,一种元思维,一种抗拒人类现存文明形态的执念,是一种“被压抑物的回归”和“强迫性起义”的火焰,一种去沉沦、去绝望的幻象。人类的生存之困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相遇,催生了元宇宙概念的耀目。元宇宙是人类自我解困的元精神,走出至“暗”时刻的元共识。元宇宙是一个假象,但在牵引前行的意义上,它又是一个超越假象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4.
元宇宙虚拟空间是包围物理现实与虚拟媒介的共延空间,元宇宙超越并融合现实世界,营造“共感—真实”效果。元宇宙通过媒介为介入数字叙事的人们提供“共感”体验,在这场体验中,元宇宙为“真实”提供了一个虚拟场域,受众事实性的真实情绪感知与身体体验又削弱了虚拟场域的边界感。最终,元宇宙传递的符号意义被接收者整合,受众携带当下的感知,主动“弥合”或“悬搁”现实和虚幻之间的距离,自主地“沉浸”于元宇宙空间;又在与人的共处中,真实地保留了经验世界中感官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李继武 《齐鲁学刊》2004,4(3):12-16
从元哲学维度看,宇宙是以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统一作为具体存在形式的、在时空中按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宇宙无限性规律可以归结为:具体事物把自己"规定为有限物并超出其限制"进而展现出的物质在时空中存在和运动的永恒性、无极性和平衡性。宇宙无限性规律具有客观矛盾的根源性、自我限制性、扬弃有限的无限性和无限平衡的趋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问题,是一个关涉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当代性价值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实践之通向自由、形而上学的解构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与行动主义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看,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种与自由不相兼容的决定论或预言论,而是向自由敞开或包含了自由维度的一个开放性的科学理论结构。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诸如受动性与能动性、事实与价值、实证科学与规范科学等的关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余乃忠 《中州学刊》2023,(2):110-115
人类活动及其自身的存在形式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如何认识人类自身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虚拟与智能的相遇,推动了对宇宙概念的重新认识和元宇宙概念的爆发,也开启了重新定义人类之旅。争夺元宇宙的定义权在不断加剧,元宇宙下人的多元化、多维度、多介质、多循环、多时态的存在形态将构成人类自我概念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可实现人们自由穿行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梦想。人们拥有两个平行世界后,时间和空间扩容,许多通行的准则需要重新定义。元宇宙的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与通常意义的现实世界构成虚实相交的“新现实”。在“新现实”中肉身与精神的“间歇”“疏离”成为可能,生命体验加宽、加厚、加长。公共生活出现新的阶层和“族群”,人的价值将被重新定义。在元宇宙初始阶段,数据、算力影响实体人与数字人的行为和思想,人的观念又反作用于数据和算力。信息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改变并未停止,元宇宙不再是现实生活之外的东西,它是真实的新的现实生活,用过往的经验谈论正在到来的元宇宙问题,构建未来世界的秩序,如何避免偏狭的视角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程士强 《河北学刊》2022,(5):180-187
元宇宙作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必将引起网络空间结构的深刻变革。网络信息空间曾经是以高度流动性、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色的缺场空间,而元宇宙则凭借新的技术手段打造三维拟真场景和身体高度涉入的沉浸感,从而对互联网缺场空间形成重构,使网络信息空间进入到“虚拟在场”的空间状态。元宇宙空间已经不仅是一个用于快速传递信息的节点间网络,更是一个有明确物质载体的数字地域共同体。网络信息空间变得具有更多城市空间的属性,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像城市空间生产。从元宇宙“虚拟城市”的早期案例中可以发现,其既有资本主导、投机炒房等空间非正义的一面,也有用户自主参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等空间正义的一面。要实现元宇宙的空间正义,进行共享的、均衡的空间生产与分配,就必须超越数字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吴刚  杨芳 《南京社会科学》2022,(4):135-142+160
近来,“元宇宙”相关理论和实践给教育的技术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本研究梳理了四种元宇宙技术类型在教育中的运用,认为元宇宙借助物理和数字所创设的虚拟环境,对教育而言仍是一个基于工具性思维的传播应用模式,其根本缺陷在于只是强化了学习中信息输入的感知,无法获得整体的具身实践体验。而教育的主旨在于通过具身参与学会与世界共存,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教育与技术及物质环境的关系。本研究旨在倡导重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物质转向”,强调关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身体实践,关注日常感官经验、关注使用工具的参与性活动,关注学校物质空间的构造意义。这些恰是教育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存在论的角度分析元宇宙作为一个可能世界的状态、意义和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元宇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存在论事件,它虽然是一个超越真实世界的可能世界,但行为主体仍然是真实世界里的人,也就不可能超越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政治、资本、意识形态的问题仍然递归地发生在元宇宙里,因此,元宇宙并没有独立的另一个存在论,而是与真实世界共有同一个存在论。元宇宙将改变生活,但不能改变存在论。  相似文献   

12.
龚伟亮 《学术界》2022,(9):50-63
元宇宙是媒介发展的远景,作为“一种深度媒介化的终极形态”推动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反转:虚拟世界摆脱了作为人的复制品、作为另一个平行的宇宙的地位,成为第一宇宙、高维宇宙,线下世界/链下世界的“我”成为肉身的剩余。延伸为一种人类文明路线和文明秩序想象的元宇宙构想中包含“天堂与地狱的合一,永生与永死的翻转,自由与奴役的辩证”等多重悖论,并在脸书改名事件中有着多重表达。扎克伯格的“帝国野望”昭示了“元宇宙”的历史悖反,如果没有对于应用技术背后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反思,元宇宙这一本来“指向了人类更高级的自由”的技术期待和文明形态,几乎必然要在资本和市场主导下走向扭曲,沦为一种可以称之为“宇宙资本主义”的压迫性体制。作为一种文明秩序,元宇宙基于对人类非物质和生命政治生产的全面囊括,将导致人的自主奴役局面,并孕育新的反压迫斗争。在发展愿景上,元宇宙应在国家公共性机制的纠偏下,走向帮助人类建设更有意义的教育和实现更有意义的生活以及实现真正“自由王国”的前途。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环境的传播视域下,元宇宙延续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视媒介的技术逻辑,未来可能引发与之相应的伦理问题。以往媒介技术曾经引发“人禽之辨”与“人机之辨”的伦理危机,元宇宙即将面临人性与技术同化的“虚实之辨”,建构元宇宙的逻辑前提应是保证人类不能在其技术逻辑下迷失自我和丧失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移动互联、应用生态、全息互联网等为关键词的新一轮数字革命的全面展开,以及虚拟现实、沉浸环境、区块链、开放源代码等媒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之用户生产内容、趣缘社群也逐渐成为成熟的网络文化生产机制和主体组织方式,元宇宙顺势而出在当下被历史性地定位为内嵌在整个互联网以及数字化发展序列中的新阶段,并被赋予了超脱话语层面之外的社会意义和未来想象。从其内在技术、机制和价值设想可以看出,元宇宙作为一个依然携带有硅谷话语的乌托邦式的社会构想和社会实践,在生产与创造、认知与经验、社群与身份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有待激发的潜能和变革性影响。但是这种潜能和变革性影响又深受物质世界的制约,元宇宙社会也因此展现出和现实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连接。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作为时下新兴概念,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为社会各个方面注入新动能,但同时也带来新风险。对于这一概念,互联网巨头公司和科研专家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分析各种定义间的异同,可给出一个元宇宙概念的综合定义:元宇宙是融合多种科技手段创造的虚实结合的广义网络空间,具有用户主导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科融合和空间融合,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变。与之前的互联网时代相比,元宇宙的发展推进了科学技术融合进步,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繁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又带来了信息泄露、金融诈骗升级、虚拟人格界定不明等问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元宇宙进行社会治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法律治理体系和行业自治方案,涵盖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数字经济等方面,可以作为元宇宙社会治理的参考。在元宇宙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根据本地发展状况和元宇宙发展趋势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维护健康的元宇宙社会环境并追求利益最大化。根据先前经验和现有针对性政策,可以推出元宇宙治理的未来路径。在推动元宇宙进步的同时,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为社会各个方面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相似文献   

16.
张力 《学术界》2022,(12):47-61
“元宇宙”概念并不具有自洽的时空范畴,而是产业界基于牟利目的提出的一种关于“虚实相间”经营模式的语境。所谓元宇宙法律关系应锁定在一种现代互联网交互技术平台开发运用所引发的媒介型法律关系架构内。元宇宙语境下数字财产关系的客体包括普通数字资产、明确追求金融功能的同质化通证即数字代币,以及隐含金融功能的非同质化代币(数字藏品)。在我国,元宇宙平台中的“数字藏品”只能在不涉及一般等价物功能、不侵害主权数字货币主渠道的前提下发挥其一般数字资产功能。元宇宙财产关系中的“数字人”无从获得独立财产权及责任主体地位,而只能是自然人借助平台媒介技术的行为支持与归责指引机制。元宇宙中的“去中心化组织”只有置身并符合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结社与治理监管体制,才有可能获得法律上组织化地位,并由此防止其对所运营数字资产的隐匿金融化企图。  相似文献   

17.
郑飞  夏晨斌 《河北学刊》2023,(2):205-215
元宇宙给社会带来了系统性影响,对其分析宜引入系统论方法。元宇宙作为新一代高维全真互联网,实现了传统互联网各功能系统的集成统合,推动了社会功能分化由单一维度向虚实二元维度演进并改变了人类社会环境的数字化形态,带来了诸多元宇宙独有的社会数字化现象。同时,元宇宙下的宏观社会分化和微观社会环境变革又面临双重法律障碍:一是单维规范系统难以规制二维社会系统;二是现行法律规范无法应对社会主客体及环境虚拟数字化、社会行为及作用结果虚实交互化等现象。针对元宇宙法律治理面临的双重障碍,应分别从治理层构建元规范+法律系统的二元治理机制,从规范层调整法律系统的具体构造。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形态,元宇宙以数据的方式建构起现实世界的平行宇宙,实现全沉浸式呈现和对感知信号的全摹仿。元宇宙是“虚”在形式、“实”在感知。然而,元宇宙与艺术何干?元宇宙作为一种媒介,既与传统艺术媒介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连贯性,自身发展又伴随着感知的进阶。从柏拉图的摹仿观来看,传统艺术摹仿的是事物的“某小部分”外观,当代电影艺术的影像呈现则是对“某小部分”的巨大突破,而元宇宙却实现了全摹仿。由此可见,以元宇宙为媒介的艺术形式似乎也会成为必然。元宇宙艺术对现实物质世界形式的突破,不仅是在摹仿感知,还将重塑我们的感知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数智化应用和社会空间建构形态,是一个与人类现实世界嵌套又独立并隐匿于现实世界的立体化虚幻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数字虚幻世界。在身份、经济、文化和社会系统的系统变构中,“元宇宙”将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充分接榫,构镜了界域地平线的时空和阴阳对接,实现了人类世的镜像重构和超度再生;其数字孪生、虚拟原生、虚实融生和虚实联动所建构的融宇宙和超宇宙的虚实重生在时空幻象中超越了现实宇宙;其形成的叙事空间激发了人类的技术思维和时空探骊,使得“元宇宙”在解蔽数字平台异化的枷锁形态时,解构了人类“数字内卷化”的桎梏状态,释析出“数字合作主义”的生命政治姿态,牵引出“数字主义”宰制下对人的解放变奏的空间反思。为此,“元宇宙”引领者要发挥其功能性制导作用:打破传统发展逻辑,走出数字内卷;打破传统技术异化模式,实现统摄性数字幻象;颠覆资本增值统治,实现数字加持下的商业生态化;突破传统人类体验需求,实现具身交互联动的智识化空间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