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把基本矛盾向全球扩张以图转嫁危机,反而在全球范围内加深并扩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当今时代,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与斗争更加复杂。正在走出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处于强势的帝国主义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批判和制约力量。帝国主义的新变化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资本主导的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资本对外扩张过程.新自由主义通过一系列政策为资本自由扩张创造条件,致使全球到处都陷入两极分化.欧美国家为应对两极分化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采取向中下阶层发债和实行高福利等措施,最终导致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当前西方国家发生的危机是一次典型的资本主义危机,其根源仍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的一次全面危机.  相似文献   

3.
略论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私有化浪潮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会导致世界生产过剩危机,但与以往世界性生产过剩有所不同,此次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便最终爆发出来。当前,危机的高潮虽已过去,但远未结束,我国唯一治本之策就是坚持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黄蕊 《理论界》2013,(2):96-98
"9·11事件"爆发后,新帝国主义思想又重新回到了世界政治研究的焦点。新帝国主义虽然与传统帝国主义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是新帝国主义也有它的"新"意所在,它不再是简单的殖民扩张,而是综合了文化扩张与价值输出、建构由霸权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最终通过金融资本掠夺相对落后国家的资源与劳动力的"新帝国"扩张系统。明确"新帝国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各方阐释,有助于全面理解"新帝国主义"推进文化扩张进而为金融资本主义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谈谭  叶江 《学术界》2023,(12):69-81
帝国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及其发展演变的重要理论框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帝国主义理论相应地经历了经典帝国主义、超级大国帝国主义、冷战后新帝国主义等理论类型的演进。三类帝国主义理论尽管解释力各有差别,但它们都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本质特征和全球性问题的根源——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本质上是一种被资本霸权控制的体系,而且这一体系违背了人类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偏离了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要求。因此,必须探索一种基于人类社会公共性且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体系和共同体实践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维护人类社会共同体公共利益为基础、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维护和增进共同体公共性为价值指引,旨在让资本增殖的逻辑服务于增进和实现共同体的公共性,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构建一个多极、平衡、公正的全球秩序,由此实现公共性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新帝国主义论”被认为是美国的国家政策。该理论建立在自由、民主观念之上,鼓吹市场经济万能,同时不失老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本性。霸权稳定论是其理论根基,新保守主义是其哲学渊源,新自由主义是其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是为垄断资本掠夺全球经济资源而存在的经济霸权主义。新自由主义将交换价值过度置于使用价值之上,导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同时,这也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失败,经济停滞和阶级矛盾冲突成为新自由主义时代的常态。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崛起,世界经济体系多元化以及反新自由主义社会浪潮的兴起,新自由主义为维系经济霸权正在以激进方式进行重构。为此,新自由主义将交换价值的逻辑扩展到政治领域,形成以政治利益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手段、以市场为中介的经济霸权新模式。对于中国而言,面对新自由主义经济霸权的威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经济内循环和完善创新体系,并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高蕴琪  龙丽达 《南方论刊》2023,(6):32-33+37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走势和国际贸易发展方向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各国之间关系开始由竞争转变为深入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抑制金融风险,促进各国贸易发展,及解决全球性的经济结构失衡均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化解经济全球化危机的诉求,首先要寻求多方的深入合作,其次积极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细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最后加速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全球经济发展增加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深入研究了现代新帝国主义产生的内外因条件 ,新帝国主义的特征 ,它与老帝国主义的区别与联系及对全球的影响 ,提出了在世界范围内应对和制约新帝国主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文化认同与文化帝国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与文化帝国主义现象,本文从多侧面作了论析,认为全球化是人类认识模式转变的标志,隐含着从西方中心主义的单一思想方法向多元思想方法的转变。意味着要把不同文化的共同体激活,共同参与人类文明建设。文化认同是个动态的概念,必须在与其它文化的相对关系中进行自我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帝国主义就等于全球化。我们要确立全球化的问题意识,把全球化、问题化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在多重批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14.
"当代新帝国主义问题"是一个由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而引发的世界"政治-经济"问题——新自由主义霸权危机使"帝国主义"又重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哈维看来,尽管当代金融资本的内涵发生变化,马克思的金融资本思想依然能为我们分析"当代新帝国主义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马克思的分析,金融资本是一种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通过其运动而不断为其创造必要"现实基础"的资本形式。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新自由主义霸权危机"事实上表明了金融资本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法为自己创造"现实基础"的历史发展阶段,这表明了新帝国国家权力实践的重点领域及其权力限度。根据这一历史性判断,超经济力量的国家力量将重新构成未来世界经济秩序建构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一2000多年前,古代罗马国家曾吞并整个地中海地区,势力范围东至两河流域,西至不列颠,南抵北非撒哈拉沙漠,北至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成为古代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帝国。但是,“古罗马帝国”却是近代发明的概念,罗马人并不知道“共和国”与“帝国”的区别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学家一般地根据政体性质,把古罗马的历史划分为王政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09年)、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和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三个阶段。实际上,所谓“王政”“共和”“帝国”,都是近代西方政治学概念,古罗马人只有“国家”(re…  相似文献   

16.
17.
王斌 《天府新论》2019,(1):141-148
继文化帝国主义和信息帝国主义之后,当前的数字平台又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帝国主义形态,它的形成受到了三个因素的共同推动,即信息技术的升级、资本市场的扩张以及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方式的更新。数字平台时代的新型帝国主义不仅强化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和劳动力剥削,而且提升了其监控与猎取全球数字信息的能力,更便利了美国以网络民主为借口干预他国内政。不可否认,一种体现美国意志的新帝国主义正通过数字平台肆掠全球,它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和信息安全造成了巨大冲击。不过,数字平台本身也蕴藏着潜在的解放维度,网民在基于平台的交往和互动中,已获得了超越传统时空限制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推动科技自主创新,预防和阻断新帝国主义借数字平台对中国进行隐蔽的经济掠夺及定向攻击,进而基于共建共享的理念加快向全球社会提供实现互联互通的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新中心国家与世界秩序转型:中国复兴的世界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持续复兴和强势崛起中发展成为新中心国家,新中心国家不同于处在守成地位的中心国家。新中心国家是指在世界秩序中承担领导责任、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世界大国,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它是对中国与守成大国关系、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与现代世界体系关系的系统战略思考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国际定位的集中概括。新中心国家是现代世界体系中产生的新国家类型,它改变了由国家实力界定的国际结构,从而推动了等级性国际结构向平等化国际结构的转化,也推动了霸权型世界秩序向协商型世界秩序的转型。中国将自身定位为新中心国家是在等级性的国际结构制约下实现复兴的最佳选择。作为新中心国家,中国的复兴有着重大的世界政治意义:一方面,中国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类型,为世界秩序转型提供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推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战略,为世界秩序转型提供了动力源泉。新中心国家是推动世界秩序转型和保障协商型世界秩序发展的根本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今天,"全球化"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围城效应",它召唤人们以现象学"面向事情本身"的方法,思考全球化"现象事情"本身。全球化的"潮"与"逆"反映了异质性全球化的深层焦虑和撕裂.中国的全球化之突围,不能避开"全球化断层"上由"全球/地方"的空间感知及其本质直观所展开的两个价值重估:一是关于"势"的重估;二是关于"能"的重估。就后者而言,我们既不能陷入"文明冲突论"的陷阱,更不能陷入"虚无的全球化"的陷阱。就前者而言,我们必须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展开新时代全球化的再认知与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20.
杨陆锋 《南方论刊》2023,(9):15-16+19
在世界百年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影响下,中国亟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发展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强起来的重要体现和推动力量,是新发展格局的构成内容和变革动力,是中国参与和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通道。因此,应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开放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发展,同时兼顾开放与安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国目标,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