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立是中央探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具体行动。通过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福建省在提高生态承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上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福建产业发展现状,对福建产业绿色转型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转型宏观调控体系;2、强化创新驱动力,推进高新科技应用;3、整合已有试点示范,统筹区域产业发展;4、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闽台产业深度融合;5、努力建设美丽福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通过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发现京津冀三地在产业结构发展上存在阶梯性差异,河北省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与北京、天津存在较大差异,且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其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阶段,发现十年来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从重度失调阶段历经轻度失调阶段,逐步发展到初级协调阶段,现过渡到中级协调阶段;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推动河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作为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产生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产生的效应是极其巨大的。要实现福建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跳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范畴,在更高的层面上,根据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突出服务业为制造业服务的力度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努力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从而构建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跨越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和推动。文章从供应链管理、价值链管理和服务差异化策略方面分析和探讨了现代物流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机理,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福建省现代物流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提出了现代物流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四个路径:服务本地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转变生产模式;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完善物流服务,促进制造业改善价值链;建立战略联盟,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相似文献   

5.
产业数字化改造是推动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数字化改造的主体,但学界目前对这两类产业数字化改造的差异缺乏研究。目前,制造业与服务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使得制造业与服务业数字化改造存在不同的机制和路径。其不同机制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数字化主要是提升生产效率,而服务业的数字化可能重塑发展模式。不同路径主要表现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包括加强工业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工业数字装备和软件、推动供给端标准化、推进工业数据流通和共享,以及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而服务业数字化改造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包括发挥市场和企业作用、完善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规范数据使用秩序和标准,以及加强消费互联网平台包容审慎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6.
海西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海西区制造业与服务业存在着融合发展的趋势。促进海西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协同互动发展应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搭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为生产性服务性企业创造理想的投资环境;创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行业规范;加速建设各类专业服务中心,完善制造业配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构建西部现代产业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劲 《天府新论》2010,(3):36-39
大力推进西部农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推进农业发展,以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西部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建设西部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先进的信息化制造业的实现载体是具体的企业,其建设包含信息化规划、系统建设和标准建设三大部分。企业信息化规划和标准建设是信息化的核心,系统建设是根据规划,按照标准执行的结果。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融合发展,有利于积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动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融合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新趋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产业融合可以推动多个产业之间形成共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进而推进产业由低级向高级攀升,有利于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和障碍,推动区域间资源要素充分的流动与重组。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重要途径。推进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突出承接产业转移和瞄准新业态、新趋势,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融合发展,加快价值链升级、禀赋升级、载体升级。尽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产业体系是不同历史时期,相应区域产业体系相对优化的产业关系的外在表征。产业网络化、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化推动了产业组织向网络化演进,使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等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成为了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组织形式,并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是在产业创新的推动下,由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产业网络系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产业载体。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正处于推进工业化与加速信息化相重叠的工业化后期阶段,且进入到向创新驱动转型,着力打造国际综合竞争新优势的发展阶段。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发展呈现出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的典型趋势,我国现行的创新、财税、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政策还不能适应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需求。未来应以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为重点,提升创新投入规模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目标、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谢浩 《理论界》2014,(9):32-39
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12年以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分布等情况为主要指标,被识别出来的先发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区。由产业融合深化、产业结构优化、自主创新强化和产业环境开放化4个一级指标及细化的12个二级分指标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基本工具,对江苏省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其最终得分为68.32分,基本处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成长阶段。以此为基础,江苏等经济发展先发地区在构建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时应不断凸显区域经济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趋势;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逐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提升产业创新效益;逐步开放产业环境,鼓励重点产业"走出去";进一步发挥扩散效应,拉动区域梯度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是"服务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化"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趋势及机理进行了深入阐释,并选取典型案例,从计量角度实证分析了这种融合互动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两者融合互动的主要途径和政府定位,为我国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峰  刘志彪 《河北学刊》2008,28(1):142-146
本文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提出了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这一新的理论命题。本文的结论是:只有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才能为制造业集聚及其升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制造业的良性集聚和升级发展。这也是京津唐地区赶上或者超越长三角地区可能需要经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高增长性和最具潜力的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于制造业等其他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推动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领域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张贵  赵一帆 《河北学刊》2023,(6):137-144
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制造业领域的区域差异要明显高于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虽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和产业间仍存在显著差异;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耦合均有所发展,但其所处阶段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建议打造跨京津冀创新生态,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推动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双链空间协同,促进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可以以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切入点来思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开放经济下,我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吸引FDI有利于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过,随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吸引FDI数量的增加,其对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减弱.吸引国际直接投资能对我国技术进步起到一定作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发挥得很不够,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外资机构通过技术控制、品牌控制和市场控制等不少方式来控制我国国内企业和垄断某些重要产业.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产业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开放、发展与产业安全之间的关系,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合理引导外资流向;加快完善反垄断法体系,维护市场自由竞争秩序;加强监管力度,协调区域、行业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防止跨国公司垄断.  相似文献   

17.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矫正扭曲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价格,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科学化;第二,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从环境、资源的立法层面上上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第三,要实行“绿色”财政、金融制度,政府通过财政贴息、税前还贷、技术改造资金安排等方式,引导各个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打破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分立,形成具有大量服务性特征的新型产业部门。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以产业链条上各企业为创新主体,构建产业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用户和供应商、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联系网络,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增长模式下,中国产业发展动力衰减。进入新常态的过渡时期,中国必须从加入全球价值链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这种转型的实质性内容,就是要主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重构、培育新的比较优势,重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1具体包括两方面的战略转换:一是要依托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以现代服务业开放化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二是要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逐步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实现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轨道的发展。中国企业在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全球智慧和资源为我所用,可以解决创新动力不足和资源短缺问题。战略转换的具体形式是推进单纯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开放化的创新驱动型经济,这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抓手、突破口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必将带来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的产业调整和改造,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拓宽了领域和空间。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必然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类型。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在全国范围内不具有竞争力。但东北三省表现出了不同的产业优势和专业分工,并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点。推进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区域融合,通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福建自贸区与台湾自经区现代服务业对接的意义在于可在次区域合作基础上先行先试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助于福建自贸区和台湾自经区两区产业合作和协同发展。福建自贸区与台湾自经区现代服务业对接的路径有:推进两区航运、物流对接合作;推进两区金融服务对接合作;推进两区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两区旅游服务对接合作;推进两区医疗服务对接合作;推进两区教育、文创对接合作。福建自贸区与台湾自经区现代服务业对接应确立两区现代服务业重点对接业态;创新两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协调机制;加强两区现代服务业信息监管对接;协调推进自贸区三片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