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军  康博威 《统计研究》2009,26(11):75-81
 针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有限,并且对不同就业类型人员采取有差别的制度安排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发展。那么,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收入再分配?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公平发展?本文以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对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因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产生的收入再分配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摘  要:本文对改革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然后基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利用精算方法与数据定量分析了改革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再分配和代际再分配效应,最后得到如下结论:与原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新养老保险制度明显减弱了代内再分配效应,并且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代际不公平 。  相似文献   

3.
张翔等 《统计研究》2019,36(3):78-87
本文在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寿命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考察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应。首先根据省级宏观截面数据估计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退休时的平均余命,再据此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参保群体的内部收益率。 研究发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呈现微弱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虽然低缴费基数参保者内部收益率略高于中、高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但其内部收益率因相对较短的寿命而大大降低。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参保职工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别,对低收入参保者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建立精算模型,运用净转移额和转移率两个测算指标,测算了利率、工资增长率、入职年龄、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的变动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利率水平越高,职工获得的养老保险收益就越小,代际间的再分配效应就越弱;工资增长率越高,职工获得收益的人数就会越多,收益程度也就越大,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就越强:入职年龄的大小与养老保险收益负相关,缴费年限与养老金收益正相关,这符合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设计初衷;职工在养老保险中获得的终生收益与退休年龄的早晚直接相关,退休年龄推迟的越晚,职工获得的终生收益就越小,再分配程度就越低.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机理,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负、累进程度和再分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呈逐年上涨趋势,但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相对较弱;税后基尼系数下降的速度加快,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效应逐步增强,由于基尼系数变化率的绝对数值较小,个人所得税对我国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6.
垄断不仅涉及到效率问题,同时也关乎收入分配效应.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价格有影响效应,由于要素价格过度不均等导致资源配置的偏离,而且垄断对个人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效应,加剧了行业问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以分析结论为基础,提出了破除垄断、减少行业收入差距.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建议.以降低经济转型期间民众不确定性感受.  相似文献   

7.
何辉  尹音频  张清 《统计研究》2011,28(6):11-15
 内容提要:股息红利所得税(以下简称股利所得税)是我国政府调节证券市场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在当今我国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下,对股利所得税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深入分析,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力图从平均税率累进性和税前税后基尼系数的角度,在理论方面分析了股利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实证方面,利用中国2000—2008年城镇居民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股利所得税平均税率在城镇不同收入组之间都具有累进性;第二,城镇股利所得税的税后基尼系数小于税前基尼系数,即股利所得税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第三,股利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因时期不同而存在差异;第四,降低股利所得税率导致股利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8.
李锐等 《统计研究》2014,31(8):52-58
本文借鉴Heckman和Raj分析框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金保工程管理数据,构建了养老金制度由完全积累制向部分积累制变革的反事实微观评估模型。鉴于参保职工异质性,本文采用分位数分析,用“替代率增幅分布”代替“平均替代率增幅”,评估制度变革的个体福利损益;又引入均值回归以及分位数回归,构建“替代率增幅”与“工资”等影响因素的经济结构模型,估计Raj充分信息评估指标,评估制度变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本文在方法上整合了精算模型和经济结构模型,拓展了传统的反事实政策评估方法;在实务上为政府充分利用金保工程管理数据、辅助决策社会保障提供了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测度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公平与效率做出了精确定义,确定其指标,然后测度由于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引致的公平与效率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公平效率指数,用来反映中国二者关系的变化及其协调程度,最后采用目标优化的方法对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提出了改善收入分配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和SVAR模型,对比分析了两模型中财政收入再分配政策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VAR模型中政府支出在短期内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负向影响,在SVAR模型中政府支出在短期内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影响,但在长期地区收入差距对政府支出的响应为负,即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会缓解地区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在两模型中,税收冲击对地区收入差距都具有长期效应,地区收入差距对税收的脉冲响应是都正向的,即减税的财政收入再分配收政策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具有长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是当前政府和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逐渐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调节收入分配是财政的  相似文献   

12.
冯贺霞  韦轲 《统计与决策》2016,(22):113-117
文章使用2005年、2006年及2008年三年的CGSS调查数据,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尝试从收入分配及再分配等宏观角度破解我国的幸福收入悖论之谜.结果表明,一方面,收入差距侵蚀了经济增长对幸福的正效应,另一方面,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能显著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尤其是落后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分析结果启示我们,经济发展和相关的政府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增强国民的幸福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以降低居民幸福水平为代价显然违背了发展的基本初衷.就发展的终极目的而言,经济增长绝不是发展的唯一路径,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基础服务,同样能增强人们的福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宏观国民收入分配和微观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报酬占比问题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政策调节和制度安排对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至关重要,收入分配改革的道德原则与经济原则并存,收入分配改革的统一化和差别化制度并存等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分时阶梯定价为例,在人口老龄化及生育政策逐渐放宽的背景下,通过建立结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非线性定价对收入再分配效应这一政策目标的影响。通过构建引入家庭人口特征的二次近乎理想需求(QUAIDS)函数,基于相对等价补偿方法建立收入再分配效应调整的测度模型。估计了为保持相同效用增加家庭不同类型的人口需要增加的电费补偿率及其金额。研究结论表明,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了强化;家庭人口特征对消费者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不同人口规模的家庭的电费补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动态分析显示,随着预算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在减小。  相似文献   

15.
借鉴Heckman分析框架,结合园区金保工程管理数据,基于对公积金制与部分积累制再分配不平等的反事实事前评估,建立以Mincer模型为基础的养老金决定模型,分析缴费年限、工资、性别、学历等因素对收入再分配的异质性影响;运用Shapley Value回归分解法测度各因素对再分配不平等贡献。评估结果表明:缴费年限是造成部分积累制下再分配不平等的首要因素,学历差异可降低总体不平等;工资是公积金制下再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而性别差异缩小总体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目前新的经济特征及"实质上现收现付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特点,选择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借助世代交叠函数,构建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效率模型,得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帕累托效率改进,基本养老保险促进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的结论;设计了政府加大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财政支出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了一个考虑两类家庭行为和住房资产价值的生命周期模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住房价格的上涨存在着边际递减的“马太效应”,这说明房价导致的贫富差距不会无限扩大,而是会收敛于某一区域.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房价上涨与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损失呈正相关性,证明了房价的上涨通过对两类家庭个体产生相反的作用,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最终使得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最后认为房价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现象的根源在于住房需求具有双重属性,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切实施行住房供给的双轨制,通过供给保障房来分离住房的消费与投资属性.  相似文献   

18.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运营效率直接关系到老年群体所能接受到的福利待遇水平.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结合2008-2013年江苏省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养老保险基金效率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变动原因,以期为相关部门有效管理基金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规划中,再分配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然而,再分配衡量指标体系的缺失,使得再分配的研究和实践缺乏系统而科学的量化分析考评,最终致使再分配政策制订缺乏科学依据。文章结合再分配的基本原则,建立了包含广度、深度、密度、效应与合理性五维的衡量再分配的雷达指标体系,用以解决再分配水平及其合理性衡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与劳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制度因素作为经济增长中的非物质要素,因影响生产效率而被长期关注。本文的定量分析表明,中国制度变迁中投入要素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资本效率、劳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综合的制度效应明显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制度效应并没有改善资本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