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这本是理论界的一个老课题,但近些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迭起,造成了新的思想混乱。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重作论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到底有无客观必然性?这个在理论和实践上本来早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竞成了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甚至成了我们一些同志在认识上的一个深层次问题。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只有上升到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来认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势力,大肆渲染社会主义的所谓“危机”,极力推行对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不战而胜”的策略,使国际上“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思潮严重地泛滥开来。与之遥相呼应,国内一股否定社会主义的资产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拍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帝国主义的蹂躏和欺侮,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进行了充分的表演,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的礼炮给中国带来了希望和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并领导亿万民众为之奋斗,终于赶走了各帝国主义侵略者,彻底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会对人类做出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所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的逻辑延续,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产物,特别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惟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6.
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普遍规律与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中国城市化模式: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它是完整意义上的主动式、内生型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以及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同时也是"三农"非农化转移的根本出路、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工程。它面临机遇和挑战。历经家庭承包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四个阶段的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总体目标应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必须澄清"问题论"限制论"和"均衡论"等认识误区,并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改革城镇化体系和制定科学政策,包括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培育、用地制度的完善、投融资新体制的建立和区划的重新调整等。  相似文献   

7.
同宇宙中的一切自然物体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一样,在人类历史的总长河中,每个国家和民族又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十月革命后,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发展演变,各种社会力量的分化组合,最后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了民主革命领导权,从而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一个时期里某些民主党派并不承认这种客观现实,是后来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渐认识并接受了这一真理,从而使自己走过了一条曲折前进的道路。在目前国内外形势下,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现在,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等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中国从半封建斗殖民地社会,跨越了发达资本主义时期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向往世界大同的文化传统,为中国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帝国主义侵略,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失败,使中国人民认识了资本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道理;十月革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而苏东剧变和俄罗斯的经济衰退则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而更为直接的现实的原因是,中国自身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造就了无产阶级队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又使人们掌握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造就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就使中国必然地选择和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陈淑燕 《中华魂》2013,(19):16-17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几代人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11.
李捷 《中华魂》2012,(4):60-6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重任,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的同时,便把荡涤封建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已经被中国人民革命和建没的实践所证明。但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如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早了,因此应当补资本主义的课,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就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补资本主义的课。这种认识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既不了解我国近代的历史,也不能正确认识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因而使自己的思想脱离了实际,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曲折的英勇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却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主观意志的产物”、“历史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等不同侧面,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批驳借口所有制改革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必然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5.
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在2013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重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既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也彰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列文章之一。文章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与中国社会特殊道路的角度论述中国道路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社会主义诞生的必然性,据此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科学性。文章认为,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规律实现的自觉性决定了社会道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社会演进呈整体推进、跳跃波动、低层转型等特性。这些特性在近代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平发展既面临机遇,又有挑战。虽然在美国重返亚太、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偏见等方面,我国和平发展仍面临挑战,但是国际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实现和平发展。今后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开展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才能走好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经验和发展趋势充分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