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十九世纪,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C·S·皮尔士曾提出过“溯源推理”(abduction)这一概念,以后又由N·R·汉森(1924—1967)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并改称其为“溯因推理”(retroduction)。长期以来,对于这一推理形式还研究得甚少,甚至对于它是否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推理形式也还有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若要肯定这一推理形式,必须完成下述任务:(一)给出它的准确模式,并且这个模式足以使之同其他推理形式相区别;(二)指出它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及价值。这两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一)数学是以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横断学科。客观物质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它的运动形式都具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就决定了数学和它的方法可以普遍地运用于其他各门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数学方法的横向渗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往往会给社会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但是,要把经典数学的方法运用到美学之中却叫人束手无策。这是因为,经典数学是一门高度精确和抽象的“硬科学”,而美学却是一门模糊的“软科学”,“硬”与“软”之间还没具备渗透的条件。随着数学本身在发展中出现了“软化”,即产生了“软分支”模糊数学之后,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美学才成为可能。那么,美学为什么是“软科学”?数学怎样“软化”并使两者的横向研究成为可能呢?美学的“软”是相对于形而上学的明确哲学而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中,有个“模糊数学”的概念,即用不很确定的数学语言表达某一结果,比准确的数字更为科学。在居室装饰中,“模糊”艺术也挺耐人寻味—— 一、模糊,出简洁。传统的室内装饰总少不了窗帘盒,而没有多少艺术特色的窗帘盒似乎已赶不上时代潮流了。在装修天花顶棚时,可由顶棚向窗子接近部位弯曲下10-20公分的“天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移植模糊数学的某些原理来进行美学、文艺研究的文章,谈得比较多的是模糊的审美现象,其次是模糊的创作心境,再次是文艺创作中模糊思维和模糊语言的运用、人物的模糊性格以及主题的模糊性等等。刘再复、王世德等同志都发表过这方面的文章。王世德同志有好几篇文章将模糊数学与美学联了姻。李欣复同志在《关于模糊文艺学的几个问题》(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6期)一文中还主张建立“模糊文艺学”。这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模糊数学中的辩证法问题孟昭华模糊数学的诞生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必然产物,它将给数学和现代科学带来新的前景,它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目前,国内国外对此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各种论文不断出现,应用方面的成果也层出不穷,并且,这一趋势正在高速发展着,这都是因为:模糊...  相似文献   

6.
对于数学中的各种问题,人们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数学家哈尔莫斯(Halmos,现任《美国数学月刊》主编)就提出:“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我希望作为教师……越来越多地强调它们,同时,我们将把学生训练成比我们更好的问题提出者和问题解答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数学问题比数学本身更为古老,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古代埃及人的文稿中便有这样的数学问题:“一堆加上它的七分之一为十九个,这堆为多大?”时至今日,这种古老的文字陈述几乎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学为软科学的定量化,为描写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但是,模糊数学还是一门刚起步的新兴学科,许多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比如,对于“模糊性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一基本问题,就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模糊性与认识主体的感觉和判断密切相关,客观对象本身无所谓模糊与清晰,因而是主观的。笔者认为,模糊数学的模糊性有特定的科学含义,首先是指客观事物在性态上的亦此亦彼性及其类属的不确定性。诚然,有许多模糊问题,是和主体认识有关,这类模糊性,也是模糊数学研究的对象。但前一类模糊性,是模糊数学的主要对象和赖以建立的基础。本文只  相似文献   

8.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 :“其于所不知 ,盖阙如也。”对于“盖阙如”有两种理解 :( 1)“盖”是表推测的情态副词 ,“阙”和词尾“如”组成附加式合成词“阙如”。 ( 2 )“盖阙”是联绵词 ,与“如”组成“盖阙如”。段玉裁持后一种观点 ,他作注说 :此用《论语·子路篇》语。“盖”“阙”叠韵字。……“盖”旧音如“割” ,《汉书·儒林传》曰 :“疑者丘盖不言。”……“丘盖”荀卿书作“区盖”。“丘”“区”“阙”三字双声。段氏指出《说文》是用《论语·子路》的典故 ,并提示我们“(盖 )阙如”这个词还牵涉到《荀子》和《汉书》用例。我们…  相似文献   

9.
自查德创立模糊数学以来,人脑所特有的模糊思维能力日益引起哲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然而,迄今为止,人们所关心或感兴趣的只是:“模糊思维何以可能?”或者说:“模糊思维的内在机制是什么?”而对于下面这样的问题,即“模糊思维何以有效?”人们却未能予以重视和关心。在我看来,后一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探讨模糊思想的根本目的乃是为了更有效地运用模糊思想来认识客观世界,为此,就不能不深入研究模糊思想何以有效的根据。基于上述看法,本文拟对人类模糊思维之有效的根据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突变数学是最近十多年来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Rene Thom)创立的一门研究突变(不连续变化)现象的新兴数学,它建立于拓朴动力学、微积分、奇点理论以及结构稳定性等数学理论之上,专门研宄不连续变化。突变,即质变现象,它被誉为“微积分以后数学的一次革命”。传统的观代数学主要是处理连续过程,微积分就是研究连续变化和光滑过程的数学模型。但20世纪以来科学的进展,不仅要求数学研究连续(即渐变或量变)过程,而且要求研究不连续(即突变或质变)过程,突变数学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1968年托姆发表了一篇论文,1972年又出版了“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突变  相似文献   

11.
古典模糊美     
模糊是一种审美型态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体认和传达,不可能是用精确的数学分析;即使是数学,也还有模糊数学。模糊体验和模糊表达,是审美的一种属性。在主体、对象、关系所构成的人类多边型审美活动中,对象世界的变动不居,审美型态流动性的特点,使得客体现象形态往往是模糊的。人们对客体对象的审美把握,只能凭借某一参照物,去加以相对的确定,这就带来  相似文献   

12.
〔括弧内数字,前为期数,后为页数〕·哲学·论黑格尔的白由现·······一············”····”·…孙月才(2036)人群是以思维来划分的·“··~···”·”·····“一张汉如(2. 42) —科学创造中的合作人与自然:从冲灾走向和讼···一·····“···……周义澄(3025)孺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一…季书有(3·31)冯克思晚年为什么研究社会人类学···”·……江丹林(3.39)赚德“未来形而上学,论纲·············~·”……佘碧平(3.43)蔺论模糊思维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政洽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曹秀刚周毅(1·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方法……田茂林(1·”)企业行政干部也要做思想政治工作 ·”·“···……刘碧清龚冠荣宁业辉(1·75)集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 ·“···”·····”···~·”··一李布顾瑜(l·78)政策负效应初探·············“···……喻德来(2·39)布哈林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初探····一蔡伟(2·42)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卢家翔何国英宁广珍(4·37)发挥老干部政治优秀的几个问题 “‘’“‘’“““”‘’“”‘·”·····…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评估已由定性向定量转化.而定量的各种信息需要用数学手段去分析处理.最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是:统计学中的相关系数分析法;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和模糊相关系数法;数理统计学中的费歇准则检验.现根据近年来教育评估的实践,分别阐述这几种教育评估中的数学处理方法.一、统计学中的相关系数分析法根据教育评估中指标设计可行性原则的要求,指标设置不宜太多.因此,指标合理归属以及之间的有机联系,隶属位次和要指标筛选即指标的组合与简化问题需要解决.这就要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法.相关系数表明两列变量相关程度的测值,它用r表示:其中x_1力与y_1(i=1、2、3……n)为两列对向量|r|表示相关程度,若r为负号表示反向相关;r为正号表示正向相关.|r|越大相关程度越高.(一)相关系数的t分布检验法在统计学中我们经常用t分布来判断两列变量相关程度的显著情况.t=r·(n-2)~(1/2)/(1-r~2)~(1/2)  相似文献   

15.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纵论…朱峻峰(i一2) 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本义及 其基本特点·“·“············……辛向阳(i一7) 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沉思 —兼论它的批评者····一田鹏颖(3一2)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及其启示··…胡义成(3一7) 马克思研究分配方式的方法论原 则及其现实意义“一赵学清夏葵(息一2)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审慎态度 —纪念巴黎公社120周年一蒋德海(匕一7〕中国共产党与改革开放 —为庆祝建党了。周年而作 ······”·”····“·”··…严瑾徐君佩(7一2〕邓小平“科学…  相似文献   

16.
美国控制论专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查德(L、A、Zadeh)于1965年发表了《模糊集合》一文,标志了模糊数学的诞生。 一 模糊数学产生的实际背景 客观世界中存在有三类现象,一类是必然现象,一类是随机现象,还有一类叫模糊现象。必然现象是指由已知的某些条件可以推出确定的结论的现象,如在100元人民币中,取出了10元,就能推出还剩下90元。又如知道了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质量m和所受的外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推出它的加速度a=-。表达必热现象的数学有代  相似文献   

17.
族谱与方志     
一 在人类社会的三大时期(蒙昧期——野蛮期——文明期)中,族谱出现于“野蛮期”与“文明期”的模糊交界处,但它理所当然地是人类创造文字之后的产物。在中国,它的上限不会迟于公元4世纪。 族谱者,氏族、家族、宗族之谱系也。据《南史·贾希镜传》记载:“先是谱学未有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的数学化、定量化趋势,要求我们寻找适宜的数学方法去描述教育现象和规律。不确定性数学是综合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对于教育研究工作具有方法和方法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1993,(6)
.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一十周年简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一包,林1(l)论马克思‘个人能力充分发展是最大生产力.思扭的当代t义“·”·”一韩庆祥l(7)探索探索者的厉史足迹—评梅林对唯物史观形成史的探究 ….”.“.”’”.”.”’:.””·”·“·“·…苏振,1(11)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刘兴2(1)马克思思格斯与本尔根社会进化理论比较研究“·“·“····“··””·”·“··”…黄风炎2(5)青年皿格斯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一宫敬才2(10)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的形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