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正是在他在位期间,创造了在军事史上堪称奇迹的“淝水之战”。而他自己则在外敌解除之后,高枕无忧地整天醉生梦死,游戏起人生来了。  相似文献   

2.
官在得人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叫做“官在得人,人不在多。”他曾以伟大气魄,否定了吏部提出的内阁编制7000余人的奏议,而果断裁定为700人。他大胆而独具慧眼地选用了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批贤才,从而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素负盛名的“贞观之治”,赢得了“上君”之誉。 李世民的这一选人用人经验弥足珍贵,于今启迪多多。任用人才乃国家兴盛之根本。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什么样的人? 当然是房玄龄、杜如晦那样  相似文献   

3.
"治国之道,在于得人."这是2005年12月15日,汪道涵同志去世前9天,我和我爱人去瑞金医院看望他,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所谓得人,是人要为我所用。引进外国人才并使之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是要能够在中国“待得住”。只有待得住,才能心无旁骛地安心工作。如果不能让外国人才心甘情愿待下来,就很难期待他能在这个地方发挥我们预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事业因得人而兴,因失人而衰。这是古今相通的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而这两件事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出主意要使用好人才,用干部必须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既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又是体现领导干部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之所以能准确地判断人才和使用人才,是因为其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写道:“得人不外四事,日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此可谓曾国藩选人用人体系的核心所在. 广收——发现人才的第一步 曾国藩在其著作《挺经》中写道:“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既然人才不是“天生”,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磨炼”才能脱颖而出,那么广收“可塑之才”,就是发现人才的第一步.为了能够做到“广收”,曾国藩每到一地,便积极访求可用之人,有时甚至张贴告示,招贤纳才.在求才之时,曾国藩的态度也极为真诚,非常注意尊重他人.他听说在家守孝的彭玉麟很贤能,就三番五次地写信给他,请求他出来共襄大义,彭玉麟被曾国藩的这番情意所感,于是投奔他.  相似文献   

7.
东晋时期,世族统治发展到巅峰,贵族和寒门之间界限明显、泾渭分明。王猛的出身虽寒微,却非常懂得经营自己,做好学问、通晓国家大事之后,他不像一般寒士那样为了一个芝麻官汲汲求之,而是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以积极入世的姿态过出世的生活,寻求有心人的垂青。  相似文献   

8.
察举与科举     
张晓政 《人才瞭望》2016,(23):67-68
选人用人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千古难题.古代许多典籍都对选贤用能作过专门论述.如《墨子·尚贤》说:“尚贤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说:“国有三不祥……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吕氏春秋·求人》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国以才兴,政以才治.历史上,但凡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选好人、用对人.唐太宗曾感叹:“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王安石曾说:“夫才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纵览历代兴衰,诚如《汉书·京房传》中所说:“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  相似文献   

9.
安于本分     
尼米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名赫一时的美国将军。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他受命于危难之中,出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参与和指挥过的战役有;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及东京空袭、冲绳战役等,为盟军取得二战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尼米兹的经历可以说是成功军人的共同历程,他以机智、服从和刻苦成为军人的楷模。 1909年1月,尼米兹已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毕业3年,当新的调令传来时,他开始有些不高兴,因为当时在战列舰工作被认为是青云直上的阶梯,而到潜艇这样一种非驴非马的岗位上去工作难有出头日子,而调令恰恰要他上潜艇工作。在请求重新安排军职的  相似文献   

10.
李橙 《人才瞭望》2013,(12):69-70
宋代是一个以仁厚治天下的朝代。三百年的基业,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就始终把“仁”作为治国的方略。赵匡胤仁厚,最被人称道的就是不滥杀。其实何止是不滥杀,他当真担当得起“心胸宽广,仁义无双”的美名,这一点历史上所有的君王都无出其右。如此仁厚待人,自然甚能得人。不少史论家认为中华文明在宋代达到鼎盛,与开国者赵匡胤的仁厚得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 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 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 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 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 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 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 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 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 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从谏如流, 所以能在败局中有退路,逆境中得超越, 越挫越勇,最终开创雄汉基业,旺汉四百 余年。当然我并不想从历史的角度对他 们进行评论,那不是我想做的。唐代著名 政论家赵燕在他的《长短经》一书中说: "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次论政 体也。"意思是说:任何的事业,得到人才 就能兴旺,失去人才就会失败。所以要先  相似文献   

12.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带着平定北方的余威,领大军伐吴,他给孙权修书一封,可谓文采飞扬,豪气勃发: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相似文献   

13.
广揽人才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综观古今历史,概莫能外.曾国藩深谋远虑,十分注重广揽人才.他于咸丰二年(1852年)初出办团练后,即开始物色各类人才,罗致幕府和提拔重用.之后,随着战事的发展,湘军日益扩大,以致他身边人才云集,"几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  相似文献   

14.
范昕 《人才瞭望》2017,(21):93-95
大英博物馆的前身竟然是一个柜子 今天的大英博物馆拥有800万馆藏,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足以串起整部世界史.而它的前身,竟然是一个柜子——汉斯·斯隆爵士的私人收藏柜. 历史上的汉斯·斯隆爵士, 1660年出生于爱尔兰.他的正职是名医生,并且迸发出科学家般的创造力,诸如研制出天花接种疫苗,首次把巧克力当做一种治疗药物带回欧洲,都是他在专业领域留下的显赫事迹,他也因此成为继牛顿之后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不过对于斯隆来说,更值得说道的,还是他的收藏,日后它们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捍卫自己的理论而战1988年刚进入夏季,一股热浪就向美国袭来,在肆虐了大部分美国国土后,还迟迟不愿离去,使人们饱受酷暑之苦。身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属的戈达德航天研究所所长的气象学家詹姆斯·爱德华·汉森于同年6月23日跑到美国参议院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对他们说,他“百分之九十九地肯定”,地球的平均温度一段时期以来一直在上升,并说他十分相信,聚结在大气中的工业气体是引起地球升温的直接原因。他解释说,这些工业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氟利昂,正在引起一种“温室效应”。他还进一步指出,这种“温室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6.
狼烟直上 “烽火”是统名,分指烟及火.《墨子·号令篇》“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唐兵部《烽式》载“每岁秋前,别采艾蒿、茎叶、苇条、草节,皆要相杂,为放烟之薪”.这是“狼烟”的主要材料,当然也可以加点狼粪调味.而之所以叫狼烟,是因为唐末突厥、鲜卑这些民族崇拜狼,唐朝统治者也把他们比作狼,狼烟的意思就是狼来了.“狼烟”这个词是唐末才在文献里出现的.段成式说:“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相似文献   

17.
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  相似文献   

18.
中哥之战说明什么? 我从来关心中国足球,也爱看国际高水平的足球比赛,算得上是个83岁的老球迷。但是由于谁都知道的原因,多年来中国足球提不起我的兴趣,干脆不看。本届世界杯赛不同,因为中国足球多年改革、努力,又重金聘请了一位有经验的洋教头米卢。比曾经吹得很响的施拉普纳和霍顿有所不同,他终于帮助我国足球冲出亚洲,直奔世  相似文献   

19.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歼灭袁绍主力,奠定了重新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其胜利不是偶然的.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军统帅曹操和袁绍的个人对决.性格决定命运,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具体反映在用人和决策的差异上.曹操之所以最终取得胜利,首要在于其高瞻远瞩的用人哲学,关键时刻得到对手的关键人才,双方一得一失,大大缩小了差距.  相似文献   

20.
1953年7月的一天,已是美国第34任总统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芝加哥的一条邮轮上,设宴款待“二战”时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领们,并将他们奉为上宾,安排在主席位上,而自己则坚持坐在偏席位上. 晚宴一开始,大家都兴奋地回忆起作为盟军欧洲战场总指挥、陆军五星上将的艾森豪威尔,是如何发挥他那卓越、高超、罕见的军事指挥才能,带领着他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胜利.每个人的言语中,都充满了溢美褒扬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