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瑞晴 《延边大学学报》2023,(2):24-33+141-142
韩国正面临愈发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且老龄化和少子化在不断加剧不同年龄层的矛盾,尤其激化了对分配与再分配政策持有较高敏感度的青年层与老年层的代际矛盾。在韩国社会,代际矛盾主要围绕就业和福利政策展开。在代际矛盾不断反复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韩国各党派之间持续进行政治斗争,形成偏向特定世代的政策。由此,不同年龄层的政治理念分歧愈发扩大,代际矛盾进一步加剧。由于老龄化现象在韩国愈发普遍,占据更大人口基数的老年一代享有更多话语权,“老人政治”应运而生,老年群体的福利压倒性超过青年群体的福利,针对青年层不平等的分配与再分配政策愈发凸显。在“老人政治”盛行的背景下,青年群体的诉求与利益得不到保障,产生了需要在政治层面解决世代间不平等问题的想法,最终形成了“青年政治”。在韩国,对现状感到不满的青年群体迫切渴望改变韩国政坛,变革韩国固化的社会结构,在政治参与中作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乡村老漂族是指因子女流动而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工作)的老人群体。通过山西窑村老漂族的个案研究,发现流动带来诸多变迁:时空位移——被迫卷入城市,核心转变——土地到儿孙,拔根——走与留的矛盾。漂泊是这类群体的流动特质,其背后隐射着老漂族主体性抗争与自我再造、现代性、城镇化对乡村的席卷以及乡村被动式卷入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3.
与近年流动人口总体规模趋降相反,老年流动人口的数量在持续上升."老漂族"是近些年来在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形成的新型老年流动群体,同时也是中国式家庭生命周期历程中的特殊群体.本文以"老漂族"城市适应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老漂族"自身适应行为、家庭关系、社区环境、政府政策支持是影响其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由户籍地不同导致的"乡—城流动"与"城—城流动"之间异质性更大.基于社会适应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重构"老漂族"流入地社会支持网络,"老漂族"自身、家庭、社区和政府之间合作共治,共助"老漂族"更好地适应流入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老漂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流动人口,专指以帮衬子女特别是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从自己生活的农村来到子女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的准老年人和老年人群体。“老漂族”是一个具有较强异质性的群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通过对江苏省H市X社区18位“老漂族”的深入访谈发现,“老漂族”的流动是在工业社会传统家庭性别分工消弭的时代背景下,子代的需求和父代的回应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以一种“父代投奔子代”的独特方式重塑了转型期中国的代际关系,“老漂族”生存状态也因此呈现出一幅喜忧交加的另类图景。随着“老漂族”群体的发展壮大,这一群体未来的去向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老漂族”是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孕育的一个新兴族群,具体是指为了与子女团聚或者帮助子女分担家务、照顾孙辈而从农村老家来到子女所在城市的老年流动人口。“老漂族”的形成受到了多种结构性力量的交互影响,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保障的倒逼、传统文化的推拉和国家制度的规制。处于人户分离状态的“老漂族”面临着多重角色困境:在家庭角色方面是核心家庭中的多余人,在代际关系方面是重心下移中的边缘人,在日常生活方面是地域冲突中的异乡人,在社区交往方面是公共生活中的陌生人,在社会地位方面是底层社会的小人物。面对多重角色困境的“老漂族”,未来无论是去还是留,都存在多重障碍与羁绊。  相似文献   

6.
"校漂族"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仍居住在学校或学校周围,依靠学校资源生存的一类特殊群体。"校漂族"在融入社会时存在心理适应、经济适应、人际适应等问题,所以应多渠道应对"校漂族"的社会融入问题,包括政府出台政策宏观引导,学校应实行规范化管理,个人实现自我调节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灵活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原理,解决当代国际国内复杂矛盾争端的成功典范。“一国两制”构想,揭示出矛盾关系的“三点结构”:即在处理复杂矛盾关系时,既要看到对立面的两个点(“两制”),还必须看到连结对立面的另一个点(“一国”)。“一国”是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去谈“两制”是不行的。革命导师们关于矛盾关系的科学论断,也非常明显地揭示出这种“三点结构”的关系。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两两相对的。任何相对的、相矛盾的“两个方面”(两个点)都必然有一个互相联结的“中介”(支撑点)。我们在变革现实,改造社会和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把握住矛盾关系的“三点结构”,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少犯一些极左的或右的错误,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宁夏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周代开始,这里就是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交往与冲突的重要之地。尤其是六盘山脉,古称陇上,古代历史典籍、古代诗文作品都对历史上的宁夏有着记载和描述。史学家记录的是史实,文学家描述的是现象。本文拟从古代诗文描述中探讨一下历史宁夏的民族关系,其中有战争、有和平,通过文史互证,给人们展示出历史宁夏所经历的民族冲突、民族融合与民族和谐,目的是让人们倍加珍惜一个历尽磨难后变得生机盎然的今日宁夏。  相似文献   

9.
基于冀南H村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地农村青年不仅啃老内容多且啃得理所当然。农村青年的啃老有理与壮年亲代主导下形成的新代际规范密不可分。壮年亲代根据自身历程建构的新代际规范本意有二:一是为低水平的孝养老年亲代进行道德辩护,二是实现父慈子孝的壮青代际和谐,但却导致农村青年对壮年亲代的无限度索求,致使壮青代际失衡急速加剧。  相似文献   

10.
“公”与“私”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是对立的,“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规律表现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反比例关系;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就是“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过程,“公”与“私”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使人具有了不同的道德层次;“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贯彻于人的一生,“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规律说明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长期性、艰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城市独居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独居老年人赡养和子女之间的代际支持的特点。发现:在独居老年人的代际支持中,在经济支持、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方面,子女对老年人提供支持比例均高于父母对子女提供支持的比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独居老年人向子女提供支持的比例低于接受子女支持的比例,这表明老年人的独居实际上是赡养阶段;女性独居老年人更可能获得子女在精神方面的支持;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向下的代际支持方面,收入越高的老年人,越有可能帮助子女;不同地区的代际支持模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山东地区的老年人更多地支持子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行体制之下,国家宏观战略部署对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务工、定居融合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则主要通过政策性扶持和服务性支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合。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管理实践背景,尝试将中国层级治理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理论引入城市融合这一观察视域,以层级政府职责同构和层级职能为理论启发,突破以往农业转移人口融入研究中“权益—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转而以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理论为分析工具,构建“制度—政策—服务”的政府支持+系统,从中央制度环境、地方政策工具、服务供给支持三个层次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合的政府支持机制,既能解释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合行为的内在规律,也拓展了政府行为理论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结构-能动二维互动的视角从社会结构和家庭策略两个层面出发,在对广州和长沙两地流动迁移家庭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结构包括经济、文化、身份、心理四个维度,其城市融入的总体水平偏低且在经济、文化、心理、身份四个维度上呈现出依次降低的趋势。影响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度的因素既有社会结构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能动因素。家庭策略在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家庭策略依旧会受到结构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构建家庭友好型的公共政策,促进流动迁移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长,以加快流动迁移家庭的城市融入进程,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分化、竞争与社会压力的代际转移和传递分析了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通过实际调查,阐析了农村由于农民分化而带来的社会占有的不平等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无论哪个阶层的农民都不会养尊处优;同时,农村社会性竞争的特征总体呈高度竞争态势和阶梯性,且无退出机制,年轻人快速地逃离村庄进城务工.由于村庄竞争往往与农民的人生任务捆绑在一起,使得中下层家庭竞争的压力容易转移并集中到中年人身上,中年人的负担和压力通过代际责任传递到了老年人身上,一旦老年人不能创造价值、无法自理及生病之后,老年人就成了子代的纯负担和累赘,就很容易在子代挤压和老年人为子代着想的合力下走向自杀.提倡将老年人从子代竞争中抽离出来,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在新农保的政策下,确保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现代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耕文明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口迁徙的过程。工业化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农业人口迁移依附于区域产业结构和农地制度,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城镇化的困境在于土地制度的改革,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并提出加强土地流转制度的供给以及利益再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与成年子女共同居住仍然是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方式,农村地区三代共居家庭的比例高于三代扩展家庭。为解释这种分户不分居的现象,在天津农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老年人居住方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子代对代际支持的需求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居住方式,而老年人的自身需求则对居住方式没有显著影响。三代分户不分居有可能成为农村地区代际合作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语用模糊是说话者在特定的语境中为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而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意的一种交际策略,反映了说话者的元语用意识.本文从非语言因素的三个方面: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分析人们选择使用语用模糊的元语用意识,说明从顺应性的角度能对语用模糊的功能作更好的阐释,并有助于在语境中澄清语用模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量流入上海的外来青年存在的社会融入问题,选取在上海某郊区工作的368名外来青年进行问卷调查,从经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考察了他们的社会融入状况.经研究发现,外来青年在城市社会融入上具有滞后性、渐变性和长期性、兼容性、差异性等特点,并存在角色身份错位、关系网络构建边缘化以及社区归属感模糊等困难和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空间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15座旅游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在我国的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该区域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加以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文章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强度效应、聚集效应、城际差异、绝对丰度、相对丰度、总丰度、空间结构及其主题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对校内在校生和部分离退休教职工的调查数据,通过交叉表和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解释了两代人在相互印象方面的代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被调查老年人对老年人的第一印象无论是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均高出青年人的印象一成左右;近一半的被调查老年人认为老年人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近80%的被调查青年人并不把老年人当作负担;被调查青年人比被调查老年人对两代人第一印象的包容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