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养老金精算模型,对2018—206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进行了测算,研究在全面二孩及延迟退休政策背景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能否持续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全面二孩及延迟退休政策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51年起出现"收不抵支"的财务危机,需要借助政府的财政补贴.为缓解养老基金支付压力,防范基金收支失衡风险,政府应尽早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同时,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期且延迟退休方案只能一定程度上增收减支,并不能完全消除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危机,政府应寻求更多渠道的补充资金筹集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辽宁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未来人口的预测,对截至2050年的辽宁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至2050年,辽宁省养老保险基金每年征缴收入小于支出,当期均收不抵支,但缺口逐年减小,为了弥补缺口,应通过拓宽筹资渠道保证制度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人口模型和养老保险精算模型,测算不同退休年龄的2016-205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和累计结余现值.测算结果显示:在现行退休年龄机制下,目前已经出现的养老保险收支缺口有逐年扩大的趋势,2040年以后二胎政策开始发挥效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有所减缩;当消除普通企业女性和机关事业单位女性退休年龄的差异并将其延长至58岁以后,在2050年左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将基本相抵;当男女职工退休年龄同时延长至61岁以上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的累计结余现值将不会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进入了高峰期,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这一问题已经影响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发挥,严重制约了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进程。在分析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原因的基础上,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进行一些对策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人口测算模型、养老金收入和支出测算模型,测算了2017—205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结构、养老金收入和支出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进行了政策模拟,测算了养老金收支变化情况.笔者通过分析得出,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明显增加每年的养老金收入,减少养老金支出,既能增加每年的收支结余,也能延迟"收不抵支"现象的来临,从而有更充分的结余和时间制定措施,应对"白发浪潮".  相似文献   

6.
权威发布     
<正>养老金亏空:个人账户空账已突破两万亿近日,"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在京召开。报告统计,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此外,在报告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数排名中,北京位列第一。报告显示,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加上新疆兵团),如果剔除财政补贴,2010年有17个收不抵支,缺口达679亿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然减少到14个,但收支缺口却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基金快速增长,支付能力空前提高;但另一方面,在剔除财政补贴之后,却有半数省份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务状况存在的这种巨大差异性,是各省之间不同的历史债务、制度赡养率、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流动空间分布等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全国统筹,因为在全国统筹条件下,14个省份的当期支付缺口将会被养老保险基金的快速增长和支付能力的空前提高所“内在化”。但是,统筹层次提高到全国水平将存在普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最终有可能致使养老保险制度陷入较大的财务风险之中。这就是目前仍以县、市统筹为主,只有四五个省份实现省级统筹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个分析,在一定时期内,半数省份收不抵支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推动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十分落后和投资回报率十分低下的情况下,财政资金宏观运用低效。为此,改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已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14个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在2010年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缺口共计达679亿元,比前一年同期增长250亿元。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转型等多重压力下,辽宁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出现逐年扩大趋势,制度的运行愈发困难。养老保险参保率、缴费率、替代率及退休年龄是影响养老金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以上参数组合,形成激进式和渐进式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测算表明,两种参数组合方案尽管发挥效能的时间与程度各有不同,但都能够对弥补日益增加的养老金赤字产生明显作用,同时,为使政策更易推行和效果更加明显,也有必要采取多种辅助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当期收不抵支和未来收支不平衡的难题 ,根据部分积累平衡的数学模型 ,对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变动的各相关变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讨论 ,并从分析结果中得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自从制度结构性改革后很快收不抵支,财政补助开始成为社会统筹账户的重要资金来源,近年来规模日渐庞大。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收不抵支是特殊的制度转轨历史、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实、制度水平或统筹层次发展等多因素的结果,应区别分析和对待。欠规范的财政补助方式继而加大了收不抵支的风险。基本养老保险财务的收支平衡与政府当期、远期的财政风险状况密切相关,应该从宏观和长期的角度考虑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中的财政责任并建设合理的财政责任承担机制,使基本养老保险引致的财政风险在政府可控和可承担的范围之内,提高全社会养老资金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逐步开征基本养老保险税是实现缓解各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减轻企业负担以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决策。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基于2005-2016年的历史数据,对有关参数进行线性拟合分析并加以合理设定,对税率和养老金替代率分别按高中低和高低进行假设,形成六种方案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当养老金替代率为35%,税率为14%(方案五)时,基础养老金收支平衡比较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浙江省未来30年内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的平均税率为1256%,同时基本养老保险税率降低可为正在试点中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留出发展空间。进而本文对我国养老保险税制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哈尔滨市养老保险制度的较快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国企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基金收支不平衡,缺口越来越大的突出矛盾。由于基金收缴支付及管理等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哈尔滨市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采用队列要素法并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年龄移算,预测了不引入人口迁移因素时2001-2050年间陕西省人口规模及结构;然后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在计算出年龄别净迁移率的基础上,预测了2001-2050年间陕西省人口规模及结构;最后采用总体法精算模型,运用陕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统计资料,测算出2001-2050年间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发现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后,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明显缩小,在老龄化初期就出现了基金结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富激励效应与延迟退休问题备受关注。财富激励能否影响延迟退休行为?采用2000—2012年A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的个人微观数据,利用2005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的自然实验机会,证实了不同参数设定下的养老保险制度均存在负向的财富激励。发现这种负向的财富激励对延迟退休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利用改革后收入水平分类的数据,进一步发现:受人力资本与收入水平约束,低收入人群更倾向于延迟退休;此外,负向财富激励的减弱更容易促使较高收入女性延迟退休。据此,分析了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并指出须在尽量减弱或消除负向财富激励的同时,对不同收入、性别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调整方式及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持续加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影响。研究发现:在将来一段时期内,福建省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及支出都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支出会大于收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平衡后,会出现一定缺口。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完善:扩大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依法做好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工作;将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级次提高到省级层面;推进养老保险基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退休政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关注政策接受者劳动者的退休意愿。本文基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的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婚姻、家庭负担、养老保险政策等对退休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并呈现群体趋同性与职业异质性并存的特征,不同职业者退休意愿受到差异化因素的影响。基于此,从政策宣传、方案设计与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平衡退休意愿与退休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征缴困难、收不抵支的现实状况入手,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养老保险征缴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论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阐明企业职工养老金来源及其缴交比例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找出了当前各地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主要原因是老职工养老金来源没有真正解决,并就如何解决国企老职工养老金来源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为例,分析了工作起始年龄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及平均"法定工作年限"缩短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的现实需要。由于民众存在延迟退休年龄即为延长工作年限的认识误区,使这一改革得不到普遍支持;基本养老保险公平缺失、基金统筹层次过低、缴费水平过高、待遇计发与调整办法不合理等则进一步形成了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障碍。基于此,我国应当在消除认识误区、破除制度障碍的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实施弹性退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