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运用熵权法构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评价模型,对各省区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办园条件和空间布局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省际之间差异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健全管理体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强化幼儿教师基础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  相似文献   

2.
利用对南京市36家民办养老机构进行的半结构式问卷调查所得资料,描述了民办养老机构通过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社会联系摄取组织资源的过程,指出社会关系资源是养老机构发展的关键性资源,通过社会资本投资,可以缓解或解决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3.
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促进卫生事业均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综合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我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结果显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人均拥有量逐年增长,但仍存在地区分化现象;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性总体较好,区域内配置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床位数区域间差异较大且逐年扩大;卫生人力资源向发达地区聚拢。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应将卫生资源总量与结构双管齐下,保证基层卫生事业长期稳定发展;区域内与区域间并重,引导卫生资源合理流动;优化床位数的分布结构;加强欠发达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养老观指人们对晚年生活的认识、看法和态度,是养老政策制定的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G市老、中、青三代人在养老态度、养老需求和养老方式三个方面均存在差异。青年一代对待老年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青年和中年注重对老年生活的规划,养老需求更加全面,对老年阶段的生命质量要求也较高。而老年人对养老更多报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并未考虑自己的晚年生活。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三代人都倾向于家庭和社区养老,中、青年机构养老的倾向略有增加。今后,政府应该注重养老事业的发展,实现养老政策的升级,提供更多元化和更高质量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提高养老政策的公平性、整合性,让老人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5.
以机构养老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作为条件变量,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为结果变量,开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存在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协同型、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主导—社会经济驱动型、社会经济主导—机构养老资源配置驱动型等3种路径促进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推动机构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水平,促进养老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养老服务是区别于传统家庭养老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正处于方向性的构建之中,体系的基本架构体现为养老服务提供方式的类型整合。为推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着眼于多元化责任主体的协调、多层次分类管理的实现和专业化养老服务的提供,主要的政策取向包括强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落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等。  相似文献   

7.
社区照顾: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未来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是解决城市老龄化问题的关键。这里在深刻分析传统的城市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和院舍式养老所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应借鉴国外福利国家的“社区照顾”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应对我国未来城市老龄化养老问题的对策,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养老社会化的发展,实现未来城市社会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难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状况。研究表明,大力发展和完善以健康互助型养老为主导,以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依托,以培育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为依靠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是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面对人口结构与运行方式的巨大改变,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提出及其政策设计和实践即是一份正在探索中的答卷。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并且也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本研究试图通过量化研究方法探索在居家养老过程中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对积极老龄化政策实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将影响应变量“老年人是否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10个因素进行交互分析和统计检验,然后将筛选出来的对应变量有显著影响的8个自变量进入 Logistic 模型做进一步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居住方式和社会保障情况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6维度-24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文化软实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京、杭州、广州、上海和南京5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处于最高水平,而乌鲁木齐、贵阳、海口、银川和西宁等5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相对较低;此外,我国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关系强度如何影响地位获得?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更有用?过往社会资本理论从简单因果关系视角出发,或者强调关系所链接社会位置的结构差异,或者强调区别于经济交换的社会交换,从而造成非强即弱的理论困境。本研究指出社会资本的来源和回报是复杂因果过程。关系强度专属于所链接的异质性资源,与人力资本共同影响地位获得。强关系及其专属影响力对公立部门职业获得机会的正面影响随着求职者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弱关系及其专属信息对私立部门职业获得机会的正面影响随着求职者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文献资料法、AHP法、综合评价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2001年和2007年土地集约度进行评价,通过时空比较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但地区水平差异慢慢拉大。建议中部城市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后进优势",尽量避免"先进劣势"。  相似文献   

14.
15.
社会资本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的社会网络和高同质的认知,使得四川藏区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呈现不断弱化的趋势,社会资本的弱化又进一步固化了贫困人口的经济贫困状态.因此,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要达到减轻和消除四川藏区贫困的目的,就需要从二方面着手:一是要打破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封闭状态;二是要提高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认识网络组织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网络组织进行解释。在回顾有关社会资本理论与应用发展的基础上,文章分析认为,作为一种结构性资源,网络组织具有社会资本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网络组织是有利于社会资本产生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文章认为,网络组织的这些特点是组织优势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城市功能理论和空间经济学原理,借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问题研究成果,对省会城市的非省会城市功能内涵进行界定。根据非省会城市功能的概念内涵,对成都市非省会城市功能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基于纳尔逊法的麦克斯维尔城市功能分类法对成都市城市功能进行量化分析识别。在综合考量成都市的省会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对成都市非省会城市功能进行分析,发现:成都市的非省会城市功能重点在一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教育医疗业等城市产业功能部门。针对成都市非省会城市功能疏解问题,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推进部分非省会城市功能郊区化疏解,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功能协作,推进部分省市级行政事业部门迁移,科学渐进性推动产业功能部门疏解,打造“天府特色”高效城市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部六省会的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南昌的科技总体发展不足,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位次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南昌城市规模较小、经济底子较薄、科技人才短缺、科研力量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城市内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对外经济合作力度不够。因此,必须培育科技创新的思想意识;创造适宜的科技创新环境;引进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队伍;加大科技资本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基础研究投资;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以大力提高南昌科技竞争力,促进江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在西力东渐的冲击下,改变了自身运动的发展方向,被强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然而,两国社会变革走向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之所以中日两国在西为东渐后形成不同的历史走向,除了两国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差异之外,历史发展的选择性、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起了主导作用,以致于在中日两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0.
资源配置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从经济学视角看,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价值导向发生着转变,由此引起的市场化倾向,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市场化背景下,教育主体产生利益冲动,对利益的追逐会对弱势群体形成资源排斥;监管缺位容易产生教育权力失范,造成资源配置的失序和不公;在资源排斥和权利失范的共同作用下,教育资源的配置出现了分层现象,进而导致社会分层和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