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口结构的3个维度(年龄、供给、质量)出发,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线性及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均可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存在负向关系,老龄化水平过高会削弱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另外,劳动供给相关经济效应的结果表明,劳动供给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且随着劳动供给增加,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降低。除此之外,对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可知,人力资本主要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当前研发投入需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面板数据,在运用熵值法测算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促进效应在粮食主产区内要强于产销平衡区内,而在主销区内,这一促进效应则并不显著。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后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农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抑制环境条件的改善,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最后,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人口红利不是永恒的经济增长源泉,要正确认识人口发展新常态,加快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选择、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人口负增长的经济困境、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短缺、人口结构的少子老龄化趋势、人口分布的城乡阻碍与区域失衡等现实问题,因而,需要进一步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激发经济活力,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增加高质量劳动力供给,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当前人口形势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发挥人口数量优势、人口质量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城镇化发展优势;但也面临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城乡人口比例失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民生短板突出等方面的挑战。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弱项,从而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长期人口综合发展战略(2000—205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转变进入到人口红利期,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60%,且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从人口质量上看,中国成功地走出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道路,初步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然而到2015年之后人口红利期开始下降,到2035年基本结束,之后形成新的人口负债期,人口老化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有必要前瞻性提出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构想,这是一个统筹考虑人口系统内部数量和质量,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战略。为了实现2000—2050年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作者提出中国人口发展目标分"三步走"的初步设想,为2050年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仅人口质量的高低能够影响到科技的创新,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也能影响科技的发展。这一点在中西家庭人口的变动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根据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分析了中西家庭人口的差异对各自社会特别是对科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自近代以来,由于“两种生产”不断的分离,以及在随之而来的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人口政策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从“创新驱动、产业基础、结构优化、效率效益和方式转换”等五个方面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其进行测度,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对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具体来看,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数量和人力资本质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会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阻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外,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城镇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注重人口质量是马寅初人口思想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实质性超越.马寅初关于人口质量的观点主要体现于: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是对立的统一;在新时代,人不在乎多,而在乎精;人口质量的提高是德、智、体全面的提高和全民的提高;提高人口质量不能离开本国国情.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重温马寅初关于提高人口质量方面的有关观点和主张,有助于我们处理好提高人口质量与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护资源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及农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农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所生产的农产品高质量,而且要求生产的环境及生产经营过程高质量。林下经济由于充分利用林地中的水、土、生物资源,在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下发展,不仅所生产的产品具有生态优质的特征,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而且能够纾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取得良好的生产经营效益,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互促进。因此,应认真研究林下经济助力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采取系列有效对策,积极开发林下经济发展,以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新型人口红利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全国272个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就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以及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调节效应表明,人口流动有利于增强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空间溢出效应表明,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地理距离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生了虹吸效应;城市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更有利于从人口高质量发展中获益;人口流动在工资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城市中则有相反作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依我之见,我们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实质,就是“十一五”期间发展必须立足于科学发展。为此,全会号召我们“要加快建设资源节  相似文献   

12.
发展权是个体利用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充分发展自身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在西部开发中 ,保障和实现西部人民的发展权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开发有利于实现西部人民的发展权 ;反过来 ,保障和实现西部人民的发展权 ,必然促进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要保障和实现西部人民的发展权 ,必须在法律上作出明确的规定 ,以保证西部发展的连续性开拓性 ,使西部开发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分析发展经济学研究近十年以来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发展经济学已经解决和还未解决的几个问题,探讨发展经济学从"华盛顿共识"到"后华盛顿共识"的转变历程,解析发展经济学与增长理论从相互背离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讨论了在解释落后国家为什么会陷入贫困陷阱这个问题时,发展经济学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主题之一,而明确提出发展问题并对之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主要成果体现在现代发展理论中.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发展理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理论转向,即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这种增长的社会历史向度,并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发展"的主题.这一变化趋势突显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远意义和当代性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表明:这种发展观不仅具有严整而科学的世界观基础,而且也日益显示出它在探索和回应当代发展问题时所具有的深刻而持久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还走专注数量和速度的老路。必须立足新阶段,走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维度。高质量发展具有五大本质特征: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基于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从构建和完善机制入手,转换驱动机制,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再创协同机制,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建立倒逼机制,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扩大开放机制,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完善包容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新科学发展观是国情和现代化及社会全面进步的合理选择,其理论基石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 会、科教互动平衡和协调发展。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可持 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科教文化可持续发展是手段,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基础条件和终极因素。重建公 平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包括生产与消费的规范,人与物的现代化,社会与文化的融合,社会文化与经济伦 理的升华以及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所处的国际背景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所处的国内环境是东西部差距仍在拉大,西部经济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参与竞争的能力却相对下降。西部大开发的首要问题是观念的转变,树立新的发展观,首先要以全新的视角理解现代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的增长要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要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制度为保证。同时,西部大开发在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全面理解发展的含义,从一开始就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实现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重大飞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创新与拓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发人力和人才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台阶论"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发展观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对邓小平"台阶论"发展思想的再认识,有利于我们厘清发展思路,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本文主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对"台阶论"的形成和发展及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研究,以期对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传统发展观之所以造成当代社会发展的危机,根源就在于发展目标设定上人的失落.而可持续发展观则把人的发展提到首要地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