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搜查作为一种常用的侦查手段,使用得当有利于保全证据、打击犯罪,使用失当则会构成对公民权利的严重侵犯,因此,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确立了公民免受不合理搜查的权利。附带搜查是附属于合法逮捕后进行的搜查,美国的司法实践,通过判例形成了对附带搜查的详细规定。对美国附带搜查的概念、成立要件、适用范围等内容的考察,可以为完善我国搜查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搜查启动程序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事搜查的启动 ,指侦查官员将确定的搜查意志付诸实施的过程 ,是搜查程序的逻辑起点和合法性起点。国家权力因刑事搜查程序的启动而进入特定的案件范围 ,并产生对特定公民或特定空间的强制作用 ,犯罪嫌疑人则不得不开始面对以搜寻、检查为行为特征的另一种国家暴力。由于目前我国刑事搜查启动程序存在严重问题 ,既不利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也不利于更好地发挥搜查的职能和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研究 ,以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刑事搜查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利平 《学术论坛》2005,(4):111-115
我国现行搜查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如立法过于粗疏,缺乏一些重要制度的规定;搜查的决定权和执行权合二为一,缺乏监督;搜查程序缺乏必要限制等。制度上的缺陷反映在执法上,就是搜查权力的滥用给无辜公民的正当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刑事搜查制度,既能发挥搜查的应有职能,又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就成为我国搜查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改革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改革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当建构"拘传、逮捕、取保候审、羁押候审"的新的强制措施体系,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完善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本文拟对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概念、特点、案件范围、赔偿原则若干基本问题提供一孔之见,抛砖引玉以繁荣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有条件限制,但在现实中常常会出现滥用或不当适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司法、执法人员对刑事强制措施适度适用与限制适用的理念不强。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要注意合法性、必要性和比例性或者说相当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司法、执法人员职业操守的教育和培养,强化他们的强制措施适度适用、限制适用的理念,实行令状主义,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贯彻“以案件为单位原则”,以及刑事诉讼及时原则。  相似文献   

7.
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国内法上的逮捕本质并无区别,都是临时性的强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但有其自身特征:如执行主体的间接性和不特定性;逮捕对象涉罪的国际性;逮捕即时性和逮捕后羁押时间的暂时性;逮捕程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主要有持有逮捕令的逮捕和临时逮捕两类。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羁押是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二者的关系是逮捕前置;逮捕后的羁押是常态。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未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该规定表明:第一,我国的逮捕制度也是作为人人享有不受任意逮捕的保障而存在的,侧重的是逮捕制度的限权功能.在我国宪法中,关于逮捕制度的内容规定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章题之下,从条文结构看,像许多国家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一样,它也是作为公民人身自由不受国家权力侵犯的保障机制而存在的.因而,对我国逮捕程序的研究必须从宪法的高度着眼,强调其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任意剥夺的价值侧面,并以此为着眼点,对我国现行逮捕程序进行检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王继福 《兰州学刊》2008,(10):122-124
文章以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立论基础,论述了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以期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自《检察公益诉讼解释》实施以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已成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把"利器"。遗憾的是,由于立法与司法解释的缺位,使得检、法两家对于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否应当履行诉前程序、如何履行诉前程序以及未履行诉前程序时的处理方式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358份一审裁判文书的分析,明确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履行诉前程序的必要性,并对检察机关履行诉前程序应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就成为完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逮捕制度,包括了实体与程序方面的规定,其中关于逮捕条件的规定是该制度的核心,逮捕制度的其他一系列规定都是围绕逮捕条件而设定的.因此,论及逮捕制度,也应当围绕逮捕条件的规定和适用来展开.从我国<刑事诉讼法>设定的逮捕三要件看,对犯罪嫌疑人决定逮捕不仅需要具备证据要件及刑罚要件,还要具备"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的必要性要件.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在实践中存在着先入为主、非自愿调解、时间仓促、交易嫌疑、非当事人参加的调解等诸多困惑,在从正反两方面重点分析了庭前调解的做法是否合理,当事人调解权利的行使能否得到保障,民事调解与刑事量刑有无关系,被告人亲属参加附带民事调解的资格四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目前立法不完善的情况下,规范和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调解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仇爱云 《社会科学论坛》2005,(7):131-133,135
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本文拟对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概念、特点、案件范围、赔偿原则若干基本问题提供一孔之见,抛砖引玉以繁荣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律、法规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一贯实行教育、挽救、感化和改造的方针,能不逮捕的就不逮捕,能不判刑的就不判刑,能判轻刑的决不判重刑,必须判重刑的,尽量考虑给予出路.因此,律师在接受委托或被指定为未成年被告的辩护律师后,在为未成年人作刑事辩护时,应抓住“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熟练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从宽处罚的各种规定,以便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知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注意采取与成年被告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到案措施是一种侦查权力,具有命令性和强制性特点.我国历代官府都以强制到案措施的使用为主,"捕"或"逮捕"构成传统强制到案措施体系之核心.从功能角度,当代主要法治国家的立法无一例外地规定了多种到案措施.我国现行到案措施制度不仅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也有所发展,这种发展源于对西方制度的借鉴,包括传唤制度与附带期限制度.传唤制度在强制措施之外为侦查机关提供了柔性的手段选择;附带期限制度直接限制侦查权力运作的时界,强化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自由保障.两种制度的基点均是更好地保障人权,形成了既具有传统的行政化倾向,又具有西方式人权保障色彩的侦查到案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16.
孙建春  马喆 《兰州学刊》2004,(2):137-139
我国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存在很大弊端 ,把精神损害赔偿适用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全面保护公民权利 ,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并对附带精神损害赔偿构成的条件、赔偿范围、执行情况、运用协商调解等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民的精神利益保护不力,因此尽快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非常必要的。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将民法和刑法两极保护紧密相连,并要明确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扩大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主诉的主体范围以及加害人的能力、赔偿数额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缺位,反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固然有其理由,但并非合理。文中围绕反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三项理由进行辨析与驳斥,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贯彻执行,并对刑事犯罪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予以了明确界定,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被害人的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附带民诉判决执行不力有多种原因。附带民诉判决执行不力现状不利于刑诉活动的顺利进行,不利于打击预防犯罪和维持社会正义。针对附带民事判决不力现状,应采取以下完善措施:明确附带民诉判决被执行人范围;完善弥补附带民诉原告物质损失的督促措施;设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时一并解决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害赔偿的诉讼活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民事赔偿问题,是为了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避免讼累和防止人民法院出现自相矛盾的裁判。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处于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的交叉点上。长期以来,法学理论界存在着分歧意见,司法实践中的作法也不一致。本文仅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