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和党伯同志相识已30多年。60年代初,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时,我们开始共同切磋学术。文化大革命后,我们成了知已。他治学严谨,重水磨功夫,不轻易将论著问世。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郭沫若评传》。论文答辩通过后,刘缓松先生等都认为可以发表,但他没有寄出去。文化大革命后,我和其他同事几次催他早日  相似文献   

2.
叶伯华、陈英吴主编的《现代世界史简编》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发行。它凝聚了作者多年来艰难探求的足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世界历史画卷。它的出版对于推动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加快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综观全书,《简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以世界为一个整体,突出了现代世界的整体性。如何真正地从宏观上把握、整体上描述现代世界历史脉络的走向,这不仅是时代对每一位世界现代史学者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多年来我国学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简编》的作者则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较妥地处理了这一重大课题。编纂体例上,《简编》的作者采用了“编”、“章”、“节”的方式,将1945年以前的世界现代史分成具有鲜明横向联系的六编,即;苏联的革命与建设、资本主义各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3.
吴欢章同志,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喜欢诗,研究诗,写过不少有关现代新诗的论著。现在,他又编选了《中国现代十大流派诗选》。他有诗人的激情和气质,对现代新诗的演变和发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现代新诗的甘苦和滋味,也有比较亲切的体会;因此,由他主持,来编选这样一部《诗选》,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我看了他的选目,也觉得自有其特点。但是,他要我写篇序,我却感到为难了。因为对于中国现代的新诗,我不仅从来没有研究过,而且看都很少看,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现代新诗盲”。但是,他坚持要我写,我也只好勉为其难,胡诌几句了。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大国。诗人之众,诗作之盛,世界上罕与其匹。可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不仅暴露了我们这个封建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严重毛病,而且也暴露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国内近期渐趋时髦的后现代主义的“视界”,来看龙泉明的新著《中国现代作家审美意识论》(武汉出版社,1993年3月版。以下略称为《意识论》),或许觉得它不免过于严肃庄重了一点,在寻绎、透析中国现代作家审美意识的种种存在样态时,不大敢动用什么解构性的“游戏语言”。然而惟其如此,这部学术著作才更像一本真正的学术论著,保持住了它谨严深厚、精到细致的特征,体现出了著者在学术上的诚笃扎实、严肃认真的态度,从而以其频频出现的诸多睿智明敏之见,建构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对本学科具有明显的建设意义。应该肯定,《意识论》是著者的又一个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格律诗是相对于自由诗而言的.如果我们承认:诗的形式也正象一切客观存在一样,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则自由诗也罢,格律诗也罢,在一整代诗歌的形式演变中,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有鉴于此,我以为在形式问题上企图搞单一化是不利于诗歌事业繁荣的.所以,正象我希望能出一本《中国现代自由诗选》一样,对钱仓水、周  相似文献   

6.
一、《毛诗序》和关于《毛诗序》的争论汉代传《诗》,有鲁(申培)、齐(辕固)、韩(韩婴)、毛(毛亨)四家。鲁、齐、韩三家《诗》,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记录,称今文经。《毛诗》用先秦文字篆书记录,称古文经。四家《诗》不仅是所用文字字体不同,《诗》原来依靠口耳相传,传授者不同,记忆与理解各有出入,各家传授的内容、义疏和训诂也各有不同。汉人重视师  相似文献   

7.
8.
这本书的作者王立同志,是我去年新结识的年轻朋友,一位勤奋而聪明的青年学子。在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第二期高级进修班之初,他就带着他的写作计划和我进行过交谈。我也曾不揣冒昧地提出过意见,甚至包括某些质疑。当然,我对他勇于探索、勤于著述的精神和志向,是非常欣赏并感到由衷喜悦的。对于当代有志于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3号上午,由省委部署、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安排的我院院领导民主测评工作刚结束,办公室同志告诉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有位老师在门口等了很久,说是要见您!”我随口应下“请进来吧!”一见面,来人自我介绍:“我是人文科技学院的段振榜,有本书想请您写个序言。”听说要写《序言》,  相似文献   

10.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艺术思维,可以把许多特异的艺术思维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不至于陷入玄虚的困境而导致不可知的神秘主义。反之,从艺术思维这一特殊领域切入,并把它上升到思维科学的高度去认识,去领悟,又可以拓宽思维科学的领域,丰富思维科学的内容,以便更全面地去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是一种奇异的精神产物。它有时表现得那么简单直率甚至是幼稚粗俗,有时又表现得那么复杂微妙而且深刻高雅。艺术思维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理性思考与感性体验、逻辑推理与直觉妙悟、哲学思辩与意象直观、必然与偶然、有序与无序、有意识与无意识、理知与迷狂、正常与反常……在艺术思维过程中,往往是互相交织、错综复杂、时隐时现、出没无常。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钱仓水、周仲器两同志继编辑《中国新格律诗选》之后,又选辑了《中国现代格律诗论选》,洋洋大观,从“五四”前夕以来关于研讨中国现代格律诗的重要论文(全篇或节选),大体上囊括无佚,内容丰富,读之很受启发。愿抒管见,以代序言。 任何时代的文学样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标志,以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诗应当以什么来标明自己呢?一言以蔽之,曰“格律”。无论新诗与旧诗,中诗与西诗,概莫能外。诗而没有格律,读者便无从识别它,能否称之为诗,就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德国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现代法国哲学,如果没有现代德国哲学的影响,肯定不会是现在这副面相.现代德国哲学之所以取得了堪与德国古典哲学相媲美的成就,是因为它深刻地思考和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问题.并且,大部分现代德国哲学家不仅把他们的工作理解为理论,也理解为行动.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博士研究生中,罗渊属于高职称低调的超脱者。他来自毛泽东的家乡——湘潭,供职于湖南科技大学,在教授群体中属于少壮派。他似乎没有学术“弄潮”的激情,读博期间,常有人羡慕他在校园散步的那份悠闲。他对很多事情的规则、包括潜规则,看得明白,却能以平常心超然面对,因此少有“被抛”的失落和焦虑。他所居住的博士楼,是吞吐量不小的话语集散地。他从容处于其间,不管别人做什么,只管自己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诗大序》旧传为子夏所作。唐宋以降,异说蜂起。自20世纪疑古派兴起,“子夏说”几乎被彻底否定,更多的学者认为《诗大序》出自汉儒,国内高校通行的文学批评史教材,也多把《诗大序》认作是汉代之作而加以论述。论者多认为《诗序》是《毛诗》学者杂采先秦古籍如《左传》、《国语》、《乐记》、《孟子》等遗文,附会旧说,拼凑而成。但有事实证明,《毛诗》的编撰者,并没有见到《左传》与《乐记》,也未必见过《孟子》。史籍中并无坚证可否定子夏作序说。而《诗大序》自身,却以其对诗歌独到的神秘性感悟与体验,证实着卜氏后人子夏作序的最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诗大序》进一步阐明诗歌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抒情言志说;强调诗乐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总结诗歌的体裁与表现方法,提出六义说。《礼记·乐记》集中论乐,涉及音乐的本原问题,提出物感心动的理论;阐述音乐的美感,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情感的真挚,发表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16.
由毕万闻同仁编辑的《张学良文集》的问世,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这是海内外第一本文集,它为张学良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评价张学良应以张学良自身言行为基础。《张学良文集》,就为读者提供了“言”的方面有益的素材。张学良的坦率、正直、真诚、豪爽的性格,光明磊落、开诚布公、自我牺牲的立身待人之道,有别于某些军事家与政治家,他的诗文可信,可谓文如其人,做为研究的依据有其天然的价值。所谓“行”,是指张学良的主要职务与主要活动,尤其是主政八年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历史发展》(序)曾祥芹文章写作是人类从事精神生产的基本劳动方式。人们自觉地把它当作一门学问,进行理论和历史的系统研究,却是现代的事。当主编王钦韶教授把这本书的清样送我审读作序的时候,心里感到十分惭愧而又异常兴奋:作为中国文章学研...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的旧中国没有出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只有“运动史”、“思潮论”一类。各大学也不设“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没有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编不成这方面的书。解放后好了,各院校中文系开设了这门课,到“十年动乱”以前出版了好几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类的书。一九七八年以后,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的号召,大家在新的精神的鼓舞下,各院校中文系和各研究院、所的现代文学研究室又修订和新编了不少这类的书,其中还有各院校合作编写的。这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二十三省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精品意识观照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的历史流变和成就。认为:现代诗由初期白话诗到以艾青为代表的诗派,不单是诗的形体的变革,更是诗的观念与内容的革新与创新。由于“五四”新思想的润泽,白话文体与语言的形式美,再加古典散文和外国散文的影响,都使现代作家独标个性,各骋才能,写出精金美玉似的散文佳作。现代诗文都经过历史合力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的探索。在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以苏联教训为鉴戒,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动力、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以及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作出了贡献,但这一探索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