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诗人的骑驴有许多故事传说,诗与画中也有众多诗人骑驴形象的刻画,这中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味。终生未仕的孟浩然被视作骑驴诗人的典范,代表着追求隐逸的清高心志,但这中间实存在误读。曾骑驴干谒一心用世的杜甫,则在后人对其与孟浩然的对比解读中遭到贬抑。元代诗画中杜甫骑驴的形象却与之不同,虽然与杜甫的自述不十分吻合,但把握住了杜甫富于诗才诗情又忧时悯世的"诗圣"的本质,对以"浩然踏雪"和"杜甫朝天"对立的传统观念予以有力反驳,充分反映出元人对杜甫其人其诗的深沉热爱与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2.
驴、牛和马是古代的坐骑,但在中国、朝鲜、日本的传统诗文和绘画中,“骑驴”、“骑牛”或“骑马”却有着特殊的象征意味。唐代诗人孟浩然作为一个布衣诗人,他的骑驴在后代形成了一个典范。朝鲜古代文人接受了这种传统,但结合其自身的生活而选择牛为坐骑,其蕴含的精神同于中国诗人之骑驴,都是和骑马相对,表现了在朝与在野、出与处、仕与隐的对峙。有趣的是,尽管在日本诗人笔下也有骑驴的描写,但却消释了驴马相对的政治意味,仅仅是出于对中国诗人外在标志的模仿。从三个国家汉文学中有关骑驴和骑牛的描写中,可看出汉文化圈中文人观念的形成、演变以及东亚文学世界中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相似文献   

3.
诗人瞿秋白     
瞿秋白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杰出的革命家诗人,他的诗人形象表现在诗歌作品、诗歌理论和诗化人生三个方面,反映了他多重社会角色、卓尔不凡的人格和在诗歌领域中的多方面成就,从一个侧面勾画出他的“心程”和人生史。  相似文献   

4.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尤其是两宋诗坛,有约百位诗人创作了大量昭君题材的作品。他们于诗人的眼光之外,更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重新发掘塑造了昭君这一历史形象,寄托了诗人们鲜明的个人色彩并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本文从人生角色、翻案出新与和战选择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解读宋代昭君诗,同时也试图从诗歌里来管窥宋代社会、思想的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到文学,王昭君的形象在不断发生演变。在宋代以前的诗歌吟咏中,昭君以悲其远嫁、怨其不遇的"悲怨"形象占据诗坛主流,并渐渐凝定化。然而宋代王安石所作的《明妃曲》二首彻底颠覆了这一久已形成的传统,昭君形象从此发生了质变,从一个情绪化特征比较明显的"悲怨"形象转化为坦然接受远嫁、冷静面对人生变幻的"理性"形象。《明妃曲》一出,唱和之作迭起,当代文坛大家自摅胸臆,各擅文采,借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无论是原作,还是唱和之作,诗人们的理性思考深深印在诗篇之中,宋人尚"理"也随之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第一,诗的典型不能归结为诗人自我的典型形象,因为并非所有诗都有诗人自我形象,看不到诗人自我形象的诗,未必不具典型意义;即便部分诗确有诗人自我形象,这类形象在实体性和具体性方面,也不可等同于叙事戏剧作品的典型形象。第二,诗的典型也不能归结为意境,因为就内涵而言,意境主要是一个表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与典型作为表示个性与共性关系的概念是不同的;就外延而言,意境是一个有严格的历史文化规定性,有更多与中国古典诗词相联系的特定概念,与典型作为适用于各类艺术和诗的普泛概念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莫砺锋教授的《诗意人生》一书对中国古代六位大诗人进行了形象生动而又个性鲜明的评述。全书"以人为本",主旨鲜明。作者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评人衡文,凸显六位大诗人各自的诗意生存和精神特征,并向读者指明了诗意生存的基本路径,即通过阅读优秀诗篇感发志意,超越失意人生,从而迈向有情趣、有生气、有境界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8.
西川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重要的诗人,也是极富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无论从语言上、内容上还是思想上,都带有很强的跳跃性,给人一种荒诞、尴尬的感觉,在想象方面带有突兀、天马行空和无拘无束的色彩.伴随想象性而来的,是诗人对宇宙、人生、命运、历史和社会的深沉思考.这种思考表现了西川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天地情怀、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族众多 ,并且相对封闭和独立的中国西南区域 ,其少数民族诗歌创作 ,有其独特的文化生存背景。本文分析了这一区域的诗人们在种种具有隐喻、具有象征和寓意色彩的民俗风情以及古老文化的历史积淀中 ,以诗的意象舒展着个性生命 ,从整体上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伦理、情欲等基本主题 ,从而完成了他们诗作文化寓言设置的精神指归  相似文献   

10.
昭君出塞是历代诗人咏史诗的重要题材之一,本文从"社会历史的昭君"与"自然人性的昭君"两个面向讨论历代诗词评价王昭君的尺度,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昭君"之福、义、勇、美形象,探讨"自然人性的昭君"之悲、愁、叹、怨形象,亦喜亦悲,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昭君文化永恒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伟萍 《南都学坛》2012,32(4):43-47
在中国古代诗歌园地中,有不少以牧童为题材的诗歌。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钟爱牧童的理由有二:一是牧童题材诗中人牛相与相恃、自谦自足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幻想;二是牧童的形象特征暗合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身理想人格与性情的想象。诗人们精心构筑的明净、纯朴的童稚的世界,不仅让自己,也让时人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藏、游、息、修,同时也让千年万代以降的成人们拥有了一个可以永远回望的精神家园,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创作牧童诗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许多多的意象描绘 ,如 :明月、高楼、秋千、芳草等 ;黄昏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 ,内蕴是丰富深刻的 ,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诗人们“以情观物”、“寓情于景” ,即将诗人之情投入自然之景 ,使自然之景融会诗人之情 ,在心境与物境的交融中 ,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透过黄昏意象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3.
咏侠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流品。它产生于汉魏,发展于六朝,至唐达于鼎盛。唐代诗人用慷慨之笔来抒写他们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将豪迈不羁的精神追求和壮志难酬的不遇悲慨寄托在形形色色的侠客身上。因此,与魏晋六朝时期相比,这些游侠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更为鲜明生动,主要包括:古代游侠、唐代游侠、另类游侠。  相似文献   

14.
镜子是古代女子闺中之物,在骚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审美情思。宋词中出现的大量镜子的意象,其审美指向大多都蕴含着光阴流逝、容貌随时间逝去而衰老的无奈、深闺生活的百无聊赖及思念他人时彷徨的心境等细腻的感情。宋词中的镜子意象,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及词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宋代的文化光辉。  相似文献   

15.
朝鲜王朝的赵秀三与中国宋代的范成大是田家诗创作的杰出代表,他们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二者的田家诗都富有农民风味,诗情与画意相结合,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等特征。所不同的是,赵秀三诗中的田家是他心中的田家,是他入乎其内,又出乎其中的生活场景,故其诗具有“字其方言,韵其民谣”的“朝鲜风”特色;而范成大诗中的田家是他眼中的田家,是他审美趣味的象征,是他心灵的暂住之所,故而重修饰,尚巧思。  相似文献   

16.
废名和朱英诞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在北京大学讲授新诗课程。他们同时也是诗人,诗歌倾向接近卞之琳,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默想。废名的诗歌追求意境的浑圆和义理的蕴藏,一气呵成,在铺陈想象中强调顿悟;朱英诞的诗歌多取法古诗,画面感较强,在联想中注重情感表达的完整性。在梦、宇宙等意象处理上,二人表现亦有不同。论文在比较废名与朱英诞诗歌差异之余,进一步思考朱英诞被文学史家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自然意象中,黄昏意象颇为突出.作为一个自然时令,黄昏所代表的生命意蕴,在诗人眼中,特具社会人生的隐喻.本文认为,黄昏意象起源于对温馨、圆满的渴望,发展于诗人们找不到人生的归依,类化于诗人之普遍不得意.从该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形成,我们可管窥出自然意象在古诗中嬗变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空白鉴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空白”的美学特性、哲学意味和审美鉴赏。指出“空白”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美学特性,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空白”,注重通过“空白”创造独具魅力的诗歌意象;强调诗歌“空白”的运用与诗人追求的人生境界相关;阐述了“空白”鉴赏的美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之所以成为千古至文,不仅是因为它以娴熟的艺术技巧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更在于它抒写了汉末文人在极尽人间忧患之后真实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本质所进行的深邃思考。表达了一种人类的同有之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青楼诗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构成了古代诗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诗词大多具有清婉绝伦的风格。在意象的选择上,黄昏、月色,花柳等,常常流连于她们笔下;在声律节奏的表现上,具有音乐文学的特点;在诗歌形式的选取上,注重对仗。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作为翻译的美学理论,对诗词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影响力。因此,以青楼诗人柳如是诗词为例,比较许渊冲和其他译者的译作,从而证实了在"三美论"的指导下,能够使之在翻译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