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本土内在生成的必然性。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实践予以科学总结,大力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健全的路径在于:确认健全的目标,明确发展完善的方向;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出发,明确健全的资源现状与客观依据;把握协商民主的基本内容,保证制度建设的人民性;遵循协商的基本原则,建立高效有序的协商运行机制。鉴于此,应采取相应的保障举措:搞好顶层设计,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切实解决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与践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协商民主顺利开展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使之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程中得以贯彻、落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2):110-112
实现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讨论和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协商民主的目标价值追求。国内外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如火如荼,协商民主理论的推进者通过回应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规模、合法性和理性选择难题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不平等、社会复杂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丰富协商民主理论做出了贡献。然而,在关于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研究视角、理论价值等方面则各有侧重和偏好。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和主要观点,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诸多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以理性的公共协商为核心的协商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选举竞争为主要方式的自由民主和代议民主的不足,对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元开放的公民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选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文化等四个方面,分别构成了我国发展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并且我国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也已经形成了政治协商、民主恳谈会、听证会和社区议事会等协商民主的雏形,但我国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必须在协商主体、渠道、程序和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基础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理性和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基础.公共理性的建立与诉求的不成功,加之西方文化传统所导致的物质与文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价值分离,导致了西方协商民主的实际运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果.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建构的逻辑基础决定了其理论的特点和表现形态.中国协商民主的建设和发展应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其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5.
陈云云 《创新》2010,4(6):26-29
协商民主与党内民主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内协商民主对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协商民主并非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惟一路径,但党内民主的推进无疑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若干合理之处。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从协商民主中汲取符合国情和党情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益的元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及法治化,人民政协的功能几经变迁,与中国政治的发展紧密相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本文通过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梳理,结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认为我国是民主集中制下的协商民主。新形势下,需要通过对协商制度的法制化、协商形式的程序化和加强人民政协自身的建设,促进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为人大分担部分政治参与功能和利益表达及整合功能以进行有效的社会疏导。  相似文献   

7.
李建 《学术交流》2016,(4):60-6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为承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内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政治实践中的本土化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本质和功能上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和提高人民民主质量。依托国家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现阶段公共事务治理中显示了巨大的民主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坚持协商民主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明 《社科纵横》2007,22(6):14-15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坚持协商民主,对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有重大的积极影响。本文从协商民主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协商民主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夏正林  张丽琼 《探求》2014,(1):20-27
随着中国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及法治化,人民政协的功能几经变迁,与中国政治的发展紧密相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本文通过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梳理,结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认为我国是民主集中制下的协商民主。新形势下,需要通过对协商制度的法制化、协商形式的程序化和加强人民政协自身的建设,促进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为人大分担部分政治参与功能和利益表达及整合功能以进行有效的社会疏导。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协商民主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间的界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强调自由平等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公共理性和普遍利益的实现,以修正传统民主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具有规范意义和实践意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属于西方,中国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政治,但其中具有较成熟和完善制度架构的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平台的政治协商制度,它既有明显的优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完善政治协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属于典型的西方话语系统.对中国而言,这一理论可以引进,但由于中国和西方的国情以及民主化进程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因而在西方多元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协商民主理论要想对中国的民主化发挥更大的理论影响,就必须加强以本土为思考对象的理论反思.应该基于从中国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范畴和方法而不是国外舶来的概念、范畴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协商民主实践中的本土问题,建构本土化的协商民主制度,进而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话语系统,形成能够更有力地解释和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2):60-64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路径和发展方向,尤其在政治社会化进程相对较弱的中国农村,探索出一种为群众所接受并具可操作性的协商民主制度形式来弥补当前村级治理困境意义重大,本文从新塘街道社区议事会的制度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制度设计、运行规范、实践成果及制度优劣等多维度立体分析研究乡村协商民主的制度范式与创新价值,并进一步探索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乔耀章 《阅江学刊》2013,5(2):142-143
民主理论源于民主实践。民主理论既随着民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民主理论又能动地反作用于民主实践。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无疑是当今政治学界有关政治民主化理论问题的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协商民主是西方社会利益分化和社会阶层结构激烈变动的产物,主张通过政治多元主体间的协商互动,能有效弥补选举民主或代议民主在多元化价值前提下难以达成一致的事实,从而为加强公民和团体与政府间的对话与合作,建立社会对公共利益的道德和责任,消除社会分歧,推进政治共识,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府的合法性来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9):61-64
农村基层民主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民主传统欠缺,我们理应坚持积极、稳妥、渐进的原则,在进一步发展完善选举民主的同时,积极地引入和规范协商民主,推进农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认真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相互对立的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民主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概括出第三种典型的规范民主模式,这就是程序主义的协商民主模式,他称之为一种话语政治。这种独特民主范式对我国民主选举具有重大的启示。事实上,目前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也的确存在着丰富的、体现协商民主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可以说,协商民主是一种基础性的民主模式,是可以去除掉社会性质色彩而用之,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在理论和实践当中,处理好程序主义中两大支撑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间的关系。作为共和制国家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二者制度建构作用上几乎完全迥异,它们既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又有自身的局限与不足,但是功能上又完全互补。如何调和这一对矛盾共同体,是现代民主制度建构的首要课题。对我国而言,可以凭借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优越性,在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中形成和谐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目前,发展协商民主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体现了我国政党间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是促进社会政治心理和谐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些方面与政治制度同步发展,分别体现了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展协商民主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刘冬和  彭诗升 《探求》2009,(4):22-26
协商民主是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其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协商民主理论直接诉诸公共利益、强调政治参与、妥协包容和尊重少数等,在实践上与我国政治协商概念具有一致之处。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职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对宪政主义的贡献: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主张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审议和协商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宪政主义是当代国家治理的基本途径,但在当下的发展中,遭遇了来自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普遍的不平等和文化多元主义等各方面的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实践为宪政主义摆脱困境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智识贡献:整合宪法原则,为人民主权和人权原则的同源性辩护;平衡宪法关系,顺畅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沟通;补强宪政制度,修正和发展以选举为中心的代议民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式民主形成了主体复合结构,这种复合结构表现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国家权力与公民社会结合等多种形式.这种复合结构决定了中国式民主政治建设应该采用综合推进的战略.就是说,进一步培养民主政治的主体、综合推进中国式民主的主体建设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最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12):48-52
协商民主在我国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或民主实践形式,更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协商民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追求"最大公约数",体现集体主义基本原则。公民精神与协商民主中的公民参与具有正相关关系,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下,有利于现代公民精神的培育。因此必须做到:强化公民参与,促进公民精神养成;营造"尚公重私"的良好政治文化环境;拓展协商民主空间场域,延展公民精神的培育领域;发挥网络协商民主新形式培育公民主体意识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