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土家族作家胡柯的长篇小说魏洪华,邓齐平土家族作家胡柯的创作成果是丰硕的,以前我们对他多姿多彩的短篇小说创作曾作了比较全面的阐释,本文拟就他的长篇小说创作谈点看法。1胡柯一直生活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没有离开过这里的青山绿水。他的长篇小说是他用心...  相似文献   

2.
郭基南是锡伯族的代表性诗人,晚年开始从事长篇小说创作,已出版的《流芳》与《英雄壮行》都选择的是重大历史题材,尤其是《流芳》填补了我国锡伯族文学的空白。郭基南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实地再现民俗风情、生动地描绘边陲风光、准确地运用生活语言。长篇小说是锡伯族文学的弱项,成果为数不多,因此郭基南的长篇小说创作应该引起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文学湘西”存在三种审美境界,即诗意自然的湘西、风土民俗的湘西和乱世铁血的湘西。邓宏顺长篇小说《铁血湘西》围绕土匪张玉琳“玩枪”“ 拖队伍”和中共地下党陈策搞武装建立“湘西纵队”两条线索,正面开掘“铁血湘西”的审美资源,展开了现代湘西乱世中的乱局与险象,具有鲜明的“文学地方志”特性。作品 显示出一种以历史大势为框架展开和判断乱世人生的“正史”气象,但也存在以事带人而影响人物典型化、历史味重而人文气息略有欠缺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在1928—1937年间"左右博弈"的文学生态结构中,现代长篇小说是左右翼文学群体争夺的重点体裁。由于左翼文学群体处于官方的对立面,契合了新文学读者群,应和了新文学的先锋精神和批判权力,而上海新书业的繁荣为实现左翼文学群体内部有效的推介和提携提供了平台,使左翼长篇小说在十年间皆保持着较强的传播效果和较大的影响力。相反,右翼文学群体的官方色彩使其疏离了新文学潜在的读者群,创作的单薄和理论的虚无以及文学群体内部组织的涣散与重理论阐发轻文学评论的倾向,使其无论在长篇小说的创作还是传播接受的博弈中,都完全处于下风。不均衡的博弈结构使长篇小说的接受偏至多于新拓,攻伐多于交流,立场决定观念,"误读"成为常态,既未能实现长篇小说文本意义潜势的多元打开,也在客观上狭隘化了长篇小说的传播接受,令人深感遗憾。  相似文献   

5.
由讲史演变而来的古代长篇小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无法摆脱史传文学的深远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小说的技法上,更体现在对史传文学精神的继承上.史传文学浓厚的君权神授的观念,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对奇、幻的追求;史传文学独有的局部单元叙述结构的自成格局和独立性的叙述结构,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的循环结构模式和彩线贯珠式的结构方法;史家的"发愤著书"说和实录精神,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动机和原则.史传文学的深远影响,最终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艺术。通过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海明威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也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本文通过对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时空艺术分析,总结了海明威在创作中的时空观和作品中时空手法的运用,试期对海明威小说的主题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创作初期,沈从文在湘西题材的创作中,用审美的方式对湘西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系统进行深度描写,为我们保存了一个异质于现代文明的文化空间,他这种异质的文化空间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种种堕落的反观之镜,这使得沈从文湘西文学题材选择与创作具有了极高的人类学价值,也使得他的湘西题材创作具有了鲜明的人类学诗学特征。沈从文湘西题材的文学创作本身具有比较鲜明的原始主义倾向,沈从文梦回湘西,营造了一个审美乌托邦世界,把湘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资源之一,这是沈从文的艺术审美思想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但此时沈从文的人类学诗学创作面临着困境,缘于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思考缺失历史理性。站在历史理性的高度,从为湘西文化到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甚至是为人类整体文化而代言,创作思想着眼于关爱人类整体的命运,这种悲天悯人、大仁大爱的思想立足点,是沈从文的人类学诗学创作困境突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的古典长篇小说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有什么优良传统?弄清楚这些问题,无论是对于我国小说史、文学史的研究,还是对于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质量的提高,都是有意义的。一各国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或先或后地出现了长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但由于各国文学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各国产生长篇小说时间的早晚就很不一样。我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则产生于明初。它们恰好在明初产生绝不是偶然的.既有其文学  相似文献   

9.
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嬗变——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叙事50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叙事角度研究共和国 50年来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创作。作者认为 ,50年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三次高峰 ,形成三个不同的文学范式。文章通过对叙事模式、叙事者的分析 ,讨论文学范式的嬗变 ,揭示范式背后共和国 50年文化精神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把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艾芜早期创作的边地小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审美理想、创作目的方面的异同:他们的审美理想基本相近,都是努力发掘与赞颂人性的真善美;就创作目的而言,艾芜是紧跟时代的,他的边地小说比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而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却另辟蹊径,他把人物置于用“爱”幻化出的湘西来展现、讴歌人性的美,并在乡野文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论《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及其创作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文学的标准是艺术感染力。《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在于它有意突出的情感因素是渗透弥漫于全书的本质特征 ,使一部主要以故事取胜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诗意 ,成为耐人咀嚼的“有意味的形式” ,标志了《三国演义》的文学水准和创作性质。进而表明 :我国历史小说由“讲史”话本向章回说部的过渡 ,其实是民间创作向个人创作的转变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中国古代由个人创作长篇小说的历史从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立场,一种文学观,是国家意识形态在文学领域的直接体现,也是当代长篇小说发展的基本价值定位.茅奖应关注文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探索性,肩负起提高大众文学审美水平之责.茅奖是对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总体高度的认识和设想,既面对已有的创作成果,也面对未来即将诞生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则应坚守审美现代性和历史现代性的有机融合,引导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在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生命哲学层面,重构一种稳定的精神秩序和坚实的叙事品质.  相似文献   

13.
[摘要]长篇小说《铁血湘西》对湘西近代革命史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并对湘西这一独特地域的历史文化与红色记忆进行了深度开掘。这一革命历史长篇小说是近年来对红色记 忆中的铁血“湘西形象”的有力书写,作品整体上显示出庄严的正史气象与史诗性追求,却又使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得以伸展,在浓郁的湘西地域文化色彩中突显出根于地方的文 化性格,从而让《铁血湘西》成为记载湘西铁血历史的一部地方志。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的创作业绩,历来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学创作水平的主要依据。而围绕长篇小说创作的文学大奖,彰示着文学主流的价值取向和引领着文学创作的走向。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对新世纪四年来的长篇创作的检阅和总结,其获奖作品在题材选择上以史为主而缺乏对现实的洞察力和批判力,在艺术手法上老练圆熟但缺乏创新和活力,在审美评价上有感染力却缺少震撼力。这种稳健的文学艺术创作的取向,是否是新世纪文学走向的指南、与大众的阅读又有多大的距离,都是值得推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期,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广泛传播,在西方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中国进步作家,置身于时代洪流,创作出一批杰出的长篇小说,中国文坛出现了长篇小说的繁荣。这些小说体裁、题材、主题、创作风格及艺术手法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从文学体裁、题材的变化,看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交流的产儿,使得西方世界经历了几百年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当自然主义文学风行日本文坛的时候,夏目漱石也步入了文坛,以其完全不同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他在《文艺的哲学基础》中主张文艺不可能没有理想,反自然主义文学“写真实”、“无解决”的主张。而他的创作,尤其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则是他的文学理想的实践。作为一个杰出作家,夏目漱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傩俗事象、傩事人物形象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他的文学理想与追求、气质品性都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创作与傩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茅盾既是著名的小说大师特别是长篇小说大师,又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特别是新文学早期的理论开拓者。他的小说创作与他的文学理论素养和前期的文学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诸多原始材料出发,详细探讨了茅盾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和从事小说创作之初的文学理念和实践,此中蕴含着茅盾和整个新文学创作的诸多要义。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引入注目的市场化倾向,这是受商业化语境、文学生产机制的变革以及文学创作的多元化的影响而出现的。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市场化倾向主要是通过作家和出版商表现出来的。作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或涉足受市场欢迎的题材;出版商通过自己的市场化操作来影响创作,使创作面向市场,同时出版商对作品的包装也起到了对作品迎向市场的进一步“创作”的作用。对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这种市场化倾向,我们要从其特质、出版商的作用以及读者的作用三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沈从文文学观念的几个方面,即"生命"美学观、"文学自由"论和文学功利观作了简要概括,并在现代文学理论史的背景上对其文学观念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沈从文的文学观念同"改造民族灵魂"的基本文学观念的一致性,以及在"湘西价值"坚守下的独特性,从中探索沈从文对现代文学理论创作的启发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