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之研究》是体现毛泽东体育思想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体育思想价值与实践理念.毛泽东早期的“以人为本”的体育运动价值及其实践理念可以概括为“六要”:一要发展体质、二要培育精神、三要提供社会环境、四要精于运动与方法、五要勤于锻炼、六要专注练习,这些理念对今天我国军事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学校体育教育以及竞技体育运动发展仍然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邓凤莲 《南都学坛》2004,24(4):103-106
毛泽东的全民健身体育思想贯穿在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中,伴随着革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按历史发展的足迹,毛泽东全民健身体育思想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具有政治性、继承性、连续性、科学性和特色性。在全面推广全民健身的今天,研究毛泽东的全民健身体育思想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皖西革命老区以"肘阁、抬阁"为代表的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皖西地区民俗体育的传承和保护为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元素,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从构建“体育超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构成要素等方面对“体育超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体育超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利用网络技术科学管理,是比较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利于高校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个性需求的培养,也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多重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以民主和科学为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体育、思想理论的研究,对我国的体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体育文化理论的宝贵财富,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追溯了终生体育教育的产生,阐述了终身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它对人民和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强调高校要重视终身体育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树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注意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强化领导者、管理者“体育先行”的意识;要摆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建设,要采取具体措施,使相关的体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精髓是“全民健身观念”。其特点为 :科学锻炼 ,终身体育 ;“三育并进” ,全面发展 ;体育大众化。其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断对我国体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所谓“文化” ,属于“小文化”范畴 ,是指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 ;毛泽东习惯将经济、政治、文化并提 ,强调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毛泽东所谓“文明”与“大文化”范畴吻合 ;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尚“动”、尚“变”、尚“斗”、尚“新”四种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儒家传统文化视阈下的体育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阐释体育价值观内涵的基础上,简述儒家传统体育思想文化的形成过程,探讨以心为本、崇尚伦理、注重养生、以和为贵、休闲娱乐等儒家传统体育价值观,指出将传统与现代体育价值观有机融合,是现代体育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青年毛泽东价值观可追溯为以“无我”为核心的价值观、“唯我”价值观和“大我”价值观三个时期,其影响因素与各个时期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无我”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同他早期接受儒家学说的本体论观点和最高道德原则密不可分;“唯我”价值观的形成源于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充分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意义;青年毛泽东的“大我”价值观依然是他寻求“大本大源”的“宇宙真理”和实现“内圣外王”之业的思想模式,它不同于前两种价值观的关键是:“无我”、“唯我”价值观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价值观,而“大我”价值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发展的三重进路是从体育走向文化进而迈向文明的继承与扬弃的演变历程。通过体育化,武术迈出了近代发展与变革的第一步,但完全西化的模式显然有悖于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打破纯体育的桎梏,武术经历了文化反思与重铸,但这一“文”化的过程却忽略了武术文化之“武术”,而仅对“文化”泛泛而谈,使其陷入进不去文化也走不出体育的“围城”。对于新时代的武术发展,需站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立场,唤起对武术的文明认知与文明自觉,以“文明”的先验性理论预设激活武术的内核特质,弥合体育之武术的东西代际,廓清文化之武术的时代迷雾,构建起既不脱离世界体育发展大道,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的武术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建国前延安时期毛泽东黑白记实照片真实再现了他在延安革命生活的点滴瞬间,不仅反映了当时摄影上的“业余性”和朴素的价值观,而且反映了毛泽东同志默默耕耘的平民主义作风和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气质.延安时期的毛泽东黑白纪实照片真实记录了革命时代的真实艰辛和坚定的革命理想,表现出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在延安时期集体主义的民主开明.  相似文献   

13.
余飘  翁扬 《南都学坛》2001,21(4):48-52
毛泽东对文艺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把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标准。二、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阐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的思想。四、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五、探讨文艺特殊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点。邓小平的文艺论述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深化和发展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认识。二、指明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三、进一步阐明了文艺必须与人民紧密相结合的理论。四、强化了描写社会主义新人的观点。五、突出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浓缩表现形式,其对外传播有效地塑造了我国革命文化的形象。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文化以表达中国革命史事件和抒情主体的精神为内容,并藉由“山”“水”主题及延伸的革命文化负载项得以表达。西方英译单行本的叙述和译文互相诠释,直观地对毛泽东革命地图及个人形象进行整体性构建;以“官方定本”为代表的中国译本中的诗词译文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我国对“官方定本”中译文的数度修改有效凸显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时代背景、方法原则和话语内容三个维度看,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以现代化转型的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竞争的文化背景、党的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等为出发点,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依据,以国情社情党情为现实基础,以执政为民为基本价值宗旨、以共产主义为终极价值目标,实现了从“革命”到“发展”的话语转换,创造了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等价值观建设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以尼采为代表的西方“欲望”哲学体现着一种勇往直前的生命力,儒家思想中的“刚性”同样有此意蕴,但二者却存有本质的差异。“欲”、“刚”都是奋勇向前的活动,但前者其动为向外逐出,缺乏精神力量,是假有力;后者其动为自内里发出,精神上充实有力,更为充畅持久。西方以“欲望”作为竞技体育的精神内核,现已显示出诸多弊端。以此为鉴,中国竞技体育文化要以更符合我们文化传统的儒家“刚性”思想来建构。  相似文献   

17.
斯诺在1960年、1965年和1970年先后三次与毛泽东交谈,主题涵盖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和意识形态等,并通过报道形成广泛的影响力。斯诺对毛泽东的成功采访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斯诺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从质疑真伪到重建信任的过程,并进一步形塑了他厚重的人民观、革命的历史观和独立的价值观;斯诺在观察新中国和采访毛泽东之后作出“粮食困难不是革命的终结”“现代文明的基础正在奠定”“中美关系将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存”以及“中国这个伟大民族在时间空间上达到顶点”等历史预判,表现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洞察力。  相似文献   

18.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观:毛泽东邓小平的独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在后革命时代,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毛泽东认为:一个是以建设为主题的革命,即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一个是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革命,即“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直至“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则认为:一种是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改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分别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革命重心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发展生产力的战略转移。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观逐步确立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观念,这是对传统革命观的超越与发展,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在广阔的意义上,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浪漫主义”和雷纳·韦勒克的浪漫主义概念在反叛新古典主义普遍性的基点上建立了统一性。在专门的文学内部研究意义上,韦勒克为浪漫主义概念设立了“想象力”“自然观”“象征和神话”三个主导性规范。毛泽东诗词也在这些规范上实践着一种辩证的和象征的诗歌观。在考察术语含义普适性和流变性的过程中,对于直观相似上的推理,必须附加保留条件非常谨慎地予以估价。不能过于强调毛泽东诗词与传统中国的联系,也不能一味强调毛泽东诗词的西学背景。作为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结合”的个人性典范,毛泽东诗词是中西文化因素的复杂交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30年代以来,曾形成多次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毛泽东热”。第一次“毛泽东热”以斯诺发表《红星照耀中国》为开始,以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高潮,使毛泽东走向全国、全世界,扩大了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第二次“毛泽东热”是50年代的学习毛泽东热,是中国革命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取得胜利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国的传播和普及,也为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形成打下伏笔;十年文革中形成第三次“毛泽东热”,以对毛泽东的神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简单化、庸俗化、绝对化为特征,毛泽东思想被歪曲,也给阴谋家、野心家造成可乘之机;第四次“毛泽东热”形成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使毛泽东走下神坛,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