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企业行为的涵义和企业行为合理化的标准作理论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转轨时期企业行为的主要持征,指出,企业经营目标的多元化是企业行为不合理的根本原因,而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又是由企业外部刺激结构(如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市场环境等)和企业内部结构的不完善所造成的。因此,促使企业行为合理化的逻辑思路也就必然是:在优化企业目标的同时,一方面,调整企业的外部刺激结构;另一方面,改造企业内部的利益结构、财产结构和决策结构。  相似文献   

2.
深化企业改革的目的在于完善企业行为,增强企业活力。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影响企业行为的因素很多,改革从何入手?本文试图以完善企业行为机制为线索,探讨深化企业改革的步骤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在我国城市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它的分配办法是工效挂钩,即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现行的工效挂钩办法却是不够理想的。目前具体的挂钩形式:①工资总额同销售收入挂钩。其公式:企业工资总额=当年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工资含量(即每百元工资含量);②工资总额同产值挂钩。其公式:企业工资总额=当年产值总额×百元产值工资含量;③工资总额与上缴税利挂钩,即上缴税利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行为是否合理 ,是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 ,才能使企业家的利益和企业有关各方的利益紧密相联 ,荣辱与共 ,使其行为趋于合理化。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使国有企业的种种“顽症”得以解决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并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实践已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是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探讨与企业经营机制有关的理论问题,也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亦就此问题谈谈认识,提出拙见。目前理论界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提法多是“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为题的文章到处可见。我认为,这种提法并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所谓完善企业经背机制,指的是在原有的、旧的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过程。而我国企业过去的经营机制是以产品经济的存在为前提的,它表现为:两权合一,政府机构直接决策,工资钢性,企业不承担责任和风险,缺乏竞争压力和行为约束等,它根本就不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为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的发展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必须按照商品经济的模式,使企业经营机制得到根本的转变,并且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来深化改革。因此说,“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提法是不甚妥当的,应该明确提出“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6.
工资制度的改革是人们很敏感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们对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试点,在部分企业中进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就是一例。本文仅就这一办法的优点和问题谈点意见。一、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优点从1984年起,随着第二步利改税的实施,在部分企业中开始进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1985年以后,挂钩形式有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或同产值挂钩、或同净产值挂钩、或同销售收入挂钩、或同利润挂钩等等。这些挂钩形式有如下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实行允许失业的弹性就业制,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行为合理化的重要一环。企业要自主经营,在用人上必须有较大选择权力;要自负盈亏,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就面临少数企业破产倒闭和破产企业职工失业的问题。保障充分就业是国家的基本目标。但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绝对排除任何形式的失业。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还会有失业,根源于它仍然是社会化商品生产。商品生产以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为前提,不仅要有统一的产  相似文献   

8.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良好的动力机制。当前,在工业企业试点推行的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以下简称挂钩),即工资总额的增减幅度随经济效益的水平,按一定比例上下浮动,工资总额的增减部分由企业内部进行分配,国家不再提供增资经费。企业的工资水平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有利于克服企业之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解决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这项改革是运用工资杠杆改革企业动力机制的方向。实践证明,工业企业实行“挂钩”为强化企业动力机制走出了新路子,探索了新途径。今年对武汉市化工行业1985年试行“挂钩”的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两权分离在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活力、促使企业行为合理化方面的地位日益确立,并逐渐得到学术界大多数同志的承认。但是,在两权如何分离、改革应当选择怎样的分离方式问题上,仍存有颇多争议,进而在企业经营形式方面也存在着极为不同的看法,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并求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一、两权分离的两个层次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针对过去国营企业国家所有国家直接经营所带来的种种弊病,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基本思路,为搞活国营企业,国家对国营企业实施了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使国营企业初步显示出一定的活力。但是,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企业行为短期化问题,不仅没有随着改革的推进而解决,反而日趋严重。而且,企业短期行为的强化,使推动企业改革的基本动因完全变成利益分配向企业的倾斜,而利益分配向企业的倾斜又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短期行为的强化,从而使企业改革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其后果,不仅未能真正搞活企业,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因此,在当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克服企业行为短期化,成为真正搞活国营企业的中心问题。我们认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围绕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这个中心环节,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一种新型的企业模式——股份制企业已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地上破土而出。其发展趋势自下而上,由点到面,速度迅猛。但它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亟待人们去研究,探索和完善。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利益、权利和约束张志明,何永贵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经过扩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13.
正确处理企业与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企业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地位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利益的分配得当,对企业生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构建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必须有利于确立劳动者主人翁地位,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有利于企业行为的合理化,保证企业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一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企业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排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去剥削他人劳动,获取个人利益的可能,焕发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劳动者仍被固定地从事某一职业,导致劳动还没有成为人生的第一需  相似文献   

14.
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关键。只有建设多学科人才集合的科学决策体系,搞好企业自身的基础建设,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求,增强企业活力。建设企业科学决策体系,关键是搞好企业领导决策层的建设,它包括:年龄结构优化,知识结构优化,智能结构优化,心理结构优化。建设企业科学决策体系,应组建社会性的“企业智囊团”,它包括:企业智囊团的实际作用估价,“企业智囊团”人员构成,对“企业智囊团”的管理。建设企业科学决策体系,还必须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它包括: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实施激励机制,倡导合理化建议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企业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细胞。企业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整个社会的兴衰。增强企业活力,一直是我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课题。 怎样才能达到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颇具建设性的意见。综合起来,基本上是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把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的改革上,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现企业责权利统一;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实  相似文献   

16.
为了塑造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微观基础,“八五”期间乃至今后十年仍然要把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集中力量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活力,而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我认为:企业改革的成功有赖于理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10月17日,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在北京发布了一项对中国社会意见领袖的调查结果。这项调查是爱德曼一年一度的“亚太地区利益相关群体研究”项目的一部分,由哈里斯互动调研公司(HarrisInteractiveInc.)负责进行。受访者包括在中国的7类利益相关群体——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NGO)和行业协会、机构投资者、媒体、高级企业主管、雇员、中上阶层消费者。这项研究旨在了解相关利益群体对中国各机构和信息资源的信任度、影响利益相关群体评价在华运营企业的因素、了解这些利益相关群体对企业的期望。为了使读者能更全面地共享爱德曼的这项调查成果,《国际公关》独家刊登了该调查项目的部分报告。  相似文献   

18.
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然而,微观经济活力的增强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必须以宏观经济的平衡为前提。因此,在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加强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持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企业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经济利益,就没有活力和动力,就成为僵化的经济机体,这就是所谓一管就“死”;而要使企业有活力和动力,就必须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但当给企业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交易价格的制定与利益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合理的企业内部交易价格既有利于处理企业内各方的利益冲突 ,又有利于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 ,减少企业的内耗。本文通过对三种情况的对比研究 ,表明只单一地考虑某一种情况而制定出的内部交易价格 ,难以使企业整体利益和企业内各部门的利益达到平衡。只有当企业作出的决策使得内部交易价格、单位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三者相等或一致时 ,才有可能使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 ,又使企业内各部门利益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分配中存在着平均主义和工资成本加大的现象.平顶山煤矿机械厂也是如此,多年来工资分配方面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劳动量或产量挂钩的办法.这种分配方法已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该厂对工资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劳动量双挂钩"的办法,建立工资分配机制的保证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