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67-71
要全面把握克鲁亚克的作品,就先要对其作品背后的宗教情结予以必要的了解。克鲁亚克一生都在为信仰的选择而困惑,天主教和佛教在他内心不同时期的的纠葛和矛盾不仅是他人生追求和创作的原动力,也曾带给他的灵感和启示,成为理解他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胡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142-143
后现代主义的姿态是反叛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呈现出一种狂欢、非理性和不确定的景象.就其实验性、激进性、解构性而言,是对西方现代性的一种"反叛",但实质上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巅峰状态,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后现代艺术作品在注重技巧的精深细腻方面,与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3.
刘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9-40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魅力在于文笔的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更耐人寻味。从艾米莉.狄金森的思想世界入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从她儿时的宗教氛围和宗教启蒙开始追溯,到她对宗教的思考、依赖和反抗,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阶段,不管上帝的形象在她心中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诗人对上帝是皈依还是反叛,都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的形成进行了铺垫和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犹太裔作家塞林格对犹太传统的继承与反叛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身上得到了再现。霍尔顿对基督教的批判与讽刺、在纽约一日两夜的流浪以及寻找希望之乡的向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深受犹太传统影响的个体,与此同时,承载着现代文化的霍尔顿在文化融合、文化同化的语境中又不自觉地反叛传统,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克莱夫·贝尔《艺术》一书的论证过程,认为有意味的形式的提出把艺术品的形式置于最高的位置,使形式在理论上具有了尺度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论证,指出贝尔把艺术品形式之外的因素完全剔除,这样既不符合艺术创作的现实状况,又在学理论证上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6.
金影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4):103-109
无论从美学史还是艺术史上看,美学与艺术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但是,当代艺术的骤变却走向了一条反对美学的道路。观念艺术和批判艺术均以推翻艺术自律为己任,颠覆了艺术与美学的基本关联。然而,1990年以来的艺术批评又开始呼唤回归美学。于是,在当代艺术批评领域形成了反对美学与回归美学分庭抗礼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自近代以来,科学和宗教一直是影响人类的两种"普遍"力量,它们都是对人类经验不同方面的表达和阐释,满足人类不同方面和层面的需要。两者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科学和宗教传统上被认为是冲突的,但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们对科学与宗教各自的内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视角:科学哲学的"历史学"、"社会学"转向以及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更是促进人们对科学本身以及其与宗教的关系进行再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也毫不例外地提出了重新认识和反思科学、宗教及其二者关系的任务。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深受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影响,以"创造性""、"共在"为其终极性范畴,以"现实实有"、"纯粹潜能"等为其存在性范畴,以"主体统一性"、"客观同一性"为其范畴性义务,试图实现"(前现代)宗教"(正题)——"(现代)科学"(反题)——"(后现代)科学+宗教"(合题)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毛伟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5):57-62
唐传奇的叙事策略,多以人物传记命名,并通过离奇险怪的故事情节得以建构。以《柳毅传》为例,文本叙事因内外复线并置结构的运用,实现了传奇叙事的婉转曲折。人物的流浪历程,以人神两界的往返叙事为依托,某种程度上为回归性叙事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人物角色模式的转换,时间的更替也因流浪叙事的进一步延伸与建构而不断予以确立。人物的最终回归也通过隐含作者的多次干预,叙事可靠性的论证得以实现。此外,不同时空场域的流浪与回归,使得《柳毅传》叙事线索纷繁复杂,意义系统呈现出文本的绵延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一位曾经跻身主流且获得较高政治声誉的女作家,草明在20世纪50-70年代所做的人生之路和艺术之路的选择,自然无法避开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和极端价值判断的制约和围绕。然而,长期以来,研究界一直忽视了对草明工业题材小说的研究,以及她对中国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贡献,这也就造成了当代文学研究中新的遮蔽和盲点,并说明我们文学批评的生态环境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韩玺吾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2):57-58
《何典》是一部奇特的古典小说 ,其藐视一切的魄力 ,无规无矩的写作方式 ,以及彻底的口语化、俗语化 ,既是对传统文学的叛逆 ,又是对俗文学的真实回归。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何典》在颠覆经典的同时 ,自身也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12.
于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1):142-144
19世纪末到20世纪后期,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大破大立、反叛求新、引人关注的特殊时期。随着政治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音乐的创新理念也呈现出一种离经叛道、五彩纷呈的“万花筒”现象。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热衷于拒绝传统,破除束缚,挑战禁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新欲望,从而给大量的传统音乐元素带来了深度的变革。尽管20世纪音乐常常因为过于“标新立异”而显得“曲高和寡”,令人迷茫,但它毕竟在音乐创作与作曲技法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艳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2):79-81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在常人眼里,它们之间的关系似乎是对立的。但其发展轨迹表明,近代科学的发展,既是建立在对宗教研究传统的反叛之上,也是在中世纪晚期宗教所营造的理性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论罗贯中与农民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同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63-69
罗贯中为实现有志图王的政治理想 ,曾亲自参加农民起义 ,图王不成而致力于传神稗史。罗贯中所创作的一系列稗史小说 ,皆以农民起义为基本题材 ,又以农民起义的模式与思想 ,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蜀集团进行了生动描写与深入思考 ,使其与《水浒传》一样 ,都对后世农民起义产生积极影响 ,也进一步证实了他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罗贯中是文学史上写农民起义最多的一位小说家 ,其以农民起义为基本题材的创作思想 ,值得学界积极关注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选择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贡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06-109
如果我们将工业反哺农业理解为工业对于农业的一种价值让渡,那么,就工业的范围而言,不仅包括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而且包括建立在农村的二、三产业。从内容上讲,主要包括工业产品、税收、价格、工业化制度、工业化理念、资金和保险支持等。 相似文献
16.
丁万斌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8-37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推进铁路货运与各种交通方式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既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新常态下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重要性、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证,揭示了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丰富内涵。从注重顶层设计、持续深化铁路货运改革迈出新步伐,增强支撑保障能力、补齐物流设施短板取得新进展,源头治理消除“物流孤岛”、发展多式联合运输实现新突破,打造铁路物流信息“云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新格局,发展“互联网+”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铁路物流发展实现新业态等5个方面,对推进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对策与路径:坚持思维导向,树立发展铁路现代物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坚定信念;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增强国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坚持目标导向,做大做强铁路物流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解决当前铁路物流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考核激励导向,充分调动铁路现代物流经营创效的内生活力和持续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应推动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实现合作竞争、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才能打造深度融合的物流新业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陈静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3):339-342,355
福斯特的《莫瑞斯》对男同性恋的再现是理解其反叛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他以同性恋欲望作为重塑中产阶级男性的突破口,在打破异性恋与同性恋对立的同时仍无力甩脱传统的性别头盔。虽然积极开放出多元化的男同性恋情,却只能以乌托邦的形式赋予男同性恋情以合理性与未来。总之,它体现了在对意识形态的反叛与规训之间暧昧交织的复杂面貌。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寄生性家族势力的回归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业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3):10-13
随着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因子的家族势力又回到农村社会舞台。回归后的家族势力与传统的家族势力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已不具有完整的家族形态了,表现出较强的寄生性。家族势力的回归虽有着必然性,但我们必须分析其形态、效能,对其进行社会整合,以实现它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9.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流浪与回归都是文学上的一种寓意和象征。逃离和流浪是为了逃避僵硬的现实原则,流浪的目的是为归根返本,重返那些生命的本源地以便达到真正的心身安居。但回归本源对于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美国人来说已变得遥不可及。海明威所谈的回归本源,实际上是要证明现代人失去了本源感。失去本源感的现代人注定了要漂泊流浪、无处安居。 相似文献
20.
王安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以系统论的观念为指导 ,以物理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 ,论述了近年来出现的两种新的思维方式 ,并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分析了这些新思维方式的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