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人类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巨大,它既为民主化进程提供了空前的动力与机遇,使 人们畅想民主的新篇章,同时又使民主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直接民主的实现带来了曙 光,使得民主为大多数人所享有成为可能,但也给民主的发展带来多种阻碍,影响着民主理想的实现。作为技术 手段的网络是中性的,其对民主作用的实现需要掌握这个技术的公众及政府的共同努力。这是推动网络民主发 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是人们认识世界及推动人类自身进步的根本动力 ,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内涵可归纳为科学的怀疑精神 ,科学的实证精神和科学的创新精神。目前 ,青年学子 (以至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科研人员 )有可能取得某些科研成果 ,但未必具备科学精神。所以 ,在高等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说过:“科学是精神世界的王冠”。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财富,对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物化到社会生产力中去,成为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又可渗透在精神活动中,成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动力。科学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方面的论述、论著也很多。而相比之下,科学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则是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此作一些探索,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学的发展曾经盛行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和民主法制面临着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挑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统治者更加容易控制被统治者的思想和行为.于是有些大学生就以此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民主正在逐渐丧失其应有的阵地,他们认为民主与科学之间是一种悖论.本文试图从两者的概念、区别与联系及并行不悖来论证当代大学生视野下的民主与科学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近代科学发展历史证明,民主和自由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土壤。我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最高科学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也是本着学术自由和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谱写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西部,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科学推进,必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把发展始终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要旨;立足于全面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积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科学立法,确保法制统一和法治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文化构建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文化是科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升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潜在动力。科技期刊的重要作用是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科技期刊文化作为一种人文资源,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增值。  相似文献   

8.
五四精神,指的是民主的精神,科学的精神,革新的精神;五四精神对推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对21世纪的中国仍有重要价值。因此,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必须继续高扬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9.
党内民主是促进党发展的基础,推进和发展党内民主是推动党创新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党内团结一致的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建设的举措,坚持深入创新和改革,才能通过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从而促进党内和谐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文中通过阐述发展党内民主的积极意义,分析阻碍党内民主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解除了民族的精神危机,重筑了民族的精神家园;第二,改造和提升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重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第三,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新文化,实现了民族文化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科学观从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到宪政主义的发展,科学与民主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默顿和波兰尼等致力于捍卫科学的自主性,并力证民主社会将为科学的蓬勃发展提供最佳的社会条件。夏平和谢弗等建构主义者把科学与民主之间的一致性从社会规范推进到生活形式的层次,主张科学的生活形式和民主的生活形式是同一历史进程的孪生子。宪政主义则要求在推动科学民主化的同时促成民主理念的"物质转向",科学的民主化从公众参与科学的诉求进展为要求自然出场,民主制度向科学实践的延伸也要求民主制度自身的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和民主”,原是西方的“新学”。作为口号是一九一五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正式提出来的。那时,提倡“科学”,就是学习、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倡“民主”,就是积极地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爱国活动。这个口号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帜,代表着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主要有: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矛盾动力,人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主体动力,人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动力,人的智慧和需要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这四种动力不是各自独立存在、分别起作用的,而是在相互交叉、相互包含或者渗透中共同起作用的。社会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作用是通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挥其能动作用来实现的,而人的能动作用则是依靠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智慧、需要相结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民主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实施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是高校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民主运行机制作为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推动高校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根本意义在于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员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高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创刊已有百年历史,历史功绩抑或历史教训均已成为今天的共同记忆。陈独秀等用民主和科学精神重塑、改造社会的新主体,科学、民主、平等、社会主义等价值理念,正是通过《新青年》的倡导在一代青年中确立起来,并成为影响20世纪的重要价值观。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着《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艰辛探寻民族解放与复兴之路,从民主、科学"两大口号"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三大口号"再到"全面依法治国",彰显有自觉、肯奋斗的精神意志,并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开拓前行。  相似文献   

16.
在印尼民主化进程中,美国为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选举援助:支持有关选举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支持强化选举管理和选举监督机构的能力;开展和支持印尼的选民教育活动,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组织开展了选举监督活动,推动印尼重要选举的顺利进行;为印尼政党发展提供支持,促其成为真正民主的政党。美国的选举援助,有助于提高印尼选举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提高以民主方式产生的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有助于培育印尼民众和精英的民主精神和民主素养,提高民众对选举以及民主制度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印尼民主政治发展,有助于印尼实现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文化理想是把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建设成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 ,铸就了中华民族新文化之魂。时下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亟待解决三大课题 :一是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确保民族文化的特色 ;二是如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三是如何引导我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民主制度建设和民主思想启蒙是科学繁荣的先导,古希腊的科学高峰和近代科学在西欧的崛起,无不与民主的进步休戚相关;民主思想启蒙还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存在一种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关系。反过来,中世纪的黑暗,纳粹德国的疯狂,我国近代科学的落后,又无不说明专制与愚昧是科学发展的死敌,科学与民主两者荣辱与共、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来看 ,科学的发展有三种不同层次的动力 :经验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科学理论与科学美的感受之间或科学美的形态前后之间的矛盾。这最后一种动力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更为深层的动力 ,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 ,建立科学理论 ,实行科学理论大综合 ,归根结底是人类追求美的精神的驱动。科学的美与真是统一的 ,它推动科学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包括自由精神、自觉精神、超越精神和人的价值观;科学精神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和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即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科学精神包含了人文精神;现代科学已构成了独特的科学文化,现代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科学文化的整体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要点可以表述科学的特点,反映的则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