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有其特有含义和实践要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光辉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文章由三部分构成,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时代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解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基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科学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的理论品质。本文从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进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从历史维度看,体现在它是我党意识形态建设探索的必然结果;从理论维度看,体现在它是内涵丰富、结构严密、特征鲜明的理论体系;从现实维度看,体现在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价值系统;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地位、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精髓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地位,以及在自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所体现的从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观念形态.构成一个具有辩证体系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公民的道德建设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刊约请四位专家从不同侧面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以期推动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再认识需要在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采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以及客体进行再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的建设,更好地指导实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必须要做到联系“意识形态”理解“核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比较“核心利益”理解“核心价值”,两个核心一起抓,才是真正抓核心,才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要突出“爱国主义”理解“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的核心,重中之重,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机地内在地联结在一起的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然而,大众传媒、消费文化、互联网络、社会思潮等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一是要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论战中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要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三是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和引导,建立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四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的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理论体系,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其理论体系和正确道路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正是在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指导下,我们党制定了科学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应始终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与现实国情所决定的。在价值日趋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具有其思想基础的广源性,即以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为“本源”,以现代文明社会普遍接受的共同价值为“他源”。通过二者的结合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对抽象的理论内容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高校要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索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观念系统,其中的四个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整合性、实践性、包容性、层次性、民族性、开放性等六大特征;具有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实践、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健康人格等四大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整合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发展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十七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逐步深入,在许多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总结和梳理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提出、科学内涵、形成过程、框架结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包含多重辩证统一关系,主要包括一元性与多元性的辩证统一、阶级性与普世性的辩证统一、批判性与整合性的辩证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这些也构成了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些原则推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选择以下路径:以一元性统领多元性、以阶级性统领普世性、以批判性统领整合性、以时代性统领历史性。  相似文献   

17.
价值自觉是价值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价值自信是价值自觉的结果和归宿,只有高度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充分的价值自信.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必将铸就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认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的必然选择和本质体现,必将激发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无穷创造力和战斗力,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借助一系列载体来完成教育使命,红色旅游是其中重要活动载体。红色旅游能增强人们的思想信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坚定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地位,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创新红色旅游,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价值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认为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迫切需要我国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应对社会利益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经济全球化背景西方价值观冲击的现实提出的要求而构建,并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向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概括表述,"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以来的战略布局,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为此,文章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力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二者既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上,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有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意识的能动性理论和群众史观理论等,同时也相互符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四个全面"之中,"四个全面"表明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