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古称“儋耳国”,又作“离耳国”。郭璞云:“儋耳在珠崖海渚中”。从西汉王朝在海南岛置初郡开始,历届中央王朝任当地的行政建置,经历了由北向南、由环岛四周向中心山区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央王朝统治势力延伸的表现,也是该地由封闭到开发的反映。1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二郡。应劭曰:“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儋耳者,种大耳。渠率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珠崖、儋耳当由其地之物产及民俗而得名。珠崖郡,治瞫都县,在今海南岛琼山县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上最早出现的两个行政区域称为“珠崖”、“儋耳”郡。两郡的得名均由当地的物产、民俗而来。“珠崖”因古代海南是珍珠的产地,故名;“儋耳”因古代当地的人民“耳长及肩”,“绣面文身”而得名。“珠崖”之名久已不传,而“儋耳”则衍变成了“儋县”。  相似文献   

3.
《汉记》所谓“开犍为、朱崖七郡”,与上下文抵牾,不应该出自班固的文笔。“珠崖七郡”的构词方式,与《居延新简》“南海七郡”简文或许类似。以珠崖为代表称“珠崖七郡”,似考虑到了珠崖郡得名与珠宝的关系。“珠崖七郡”应该指汉武帝定南越置同样出产或输入犀、象、玳瑁的七个沿海郡,即:南海、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  相似文献   

4.
隋朝在海南建置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地理志》记载隋朝在海南的建置有“珠崖郡”及义伦、感恩、颜卢、毗善、昌化、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武德十县。本文认为 :该志所载有误 ;隋朝二世均在海南建置地方行政机构 ,其中 ,隋文帝开皇年间立崖州及义伦、临振二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崖州为珠崖郡 ,至大业六年增至三郡十县。三郡即珠崖、儋耳、临振郡 ;十县即义伦、昌化、感恩、毗善、宁远、延德、澄迈、舍城、临川、陵水县。  相似文献   

5.
历代治黎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了儋耳珠崖二郡,开始了对海南岛的统治。这个统治一开始就表现为沉重的压迫剥削和反压迫剥削的民族斗争。请看:汉武帝后元三年(公元前87年)“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幸子豹合率善人还攻破之,自领郡事,讨击余党,连年乃平。豹遗使封还印绶,上书,言状,制诏即以豹为珠崖太守。”(《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蛮”(黎族的先人)的反抗斗争,说明西汉对海南岛的统治一开始便遇到了困难。据《汉书·贾捐之传》:从元封元年设郡开始至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二十余年间,黎人反抗斗争有六次之多。因此,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取消儋耳郡,以其地并入珠崖郡。但是,从二郡省为一郡,黎族先人的反抗斗争并未自此缓和。再请看: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在汉代及其以前都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因而不存在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始在海南设立儋耳、珠崖2郡,海南岛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问题;生活在海南岛上的人根在祖国大陆;汉代在海南岛的设郡,只是海南从由地方诸侯国管辖变为由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设置珠崖、儋耳二郡,海南开始了正式的设郡制;昭帝始元五年并儋耳入珠崖,珠崖郡的设置加强了海南与中原的联系,促进了海南的发展。元帝初元三年,珠崖郡被罢弃,阻滞了海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方的百越和苗蛮集团中,继荆楚、于越与华夏融合同化之后,其它的越族也出现重新组合,分别组成东瓯(在今浙江南部)、闽越(在今福建)、南越(在今广东)、西瓯和骆越(二者在今广西和越南北部)。秦统一六国和岭南后,在东瓯、闽越地设立闽中郡,在南越、西瓯和骆越地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但是越人诸部仍各由其君长领其部民。汉武帝时,先后将东瓯人、闽越人内迁于江淮之间,这两部分越人便与汉族融合。而对岭南的越人,虽然在平定吕嘉叛乱后将其地分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儋耳、珠崖、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后省儋耳、珠崖入合浦而为七郡),但在南越人、西瓯人、骆越人聚居地仍“以其故俗治”。即使其后大批北方人口的不  相似文献   

9.
儋耳乃是耳挂重环,使耳下坠拉长而得名,因为国名。始于任姓,居于黄河以北,约于商初已南迁于岭南,以后再通过雷州半岛而进入海南岛,又逐步南迁到岛南端的儋县。后来骆越人、黎人迁入,儋耳人融入于越、黎人之中,到汉代时,儋耳已成为郡,逐渐消失其民族特色。到唐代时,已不见儋耳族人的名称了。一、儋耳的来源儋耳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云:“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又《任数》云:“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西服寿靡,北怀儋耳。”高诱注:“北极之国”。即把儋耳列为北方之国。儋耳又被写作(?)耳,毕沅谓:“《大荒西经》作‘(?)耳’。”松皋园谓“儋耳在南海,宜以(?)耳为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区的人口资料,最早的见于汉书《地理志》。公元二年(即西汉平帝二年)有03个郡国的户口资料。据明朝顾祖禹辑著《读史方舆志要》的考证资料,可知河南地区汉时为七郡、一国,兹分述如下: 一、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分河南郡置弘农郡,领弘农等县十一。明朝河南府以西至陕州,又南阳府西境,及西安府之商州皆是其地。弘农县在今灵宝县境。有118,091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汉武帝在海南建立珠崖、儋耳两郡,马匹开始从大陆输入海南,海南马匹随着历代中央政府对海南开发和管理的力度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在中国马匹使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海南尚马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移植和再现。  相似文献   

12.
楚汉之际,在江东出现有鄣郡、吴郡、会稽郡,但是《汉书·地理志》不载吴郡,所记会稽郡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吴郡。清代考据学家对吴郡、会稽郡建置沿革进行了考证,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据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有四种说法:一、《元和志》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楚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二、《史记·始皇本纪》: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寰宇记》秦灭楚以越并吴立会稽郡;三、《汉书·高帝纪》: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一县立刘贾为王。……《汉书地理志稽  相似文献   

13.
邱钧彦 《源流》2011,(7):76-77
云浮历史悠久。周代为百越地,"云浮"作为地域之名,最早见于唐朝。《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勤州,领铜陵、富林二县。天宝元年(742年),将全国各州一律改称为郡,勤州改称为云浮郡,这是"云浮"地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块热带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样的热带生物资源。自从汉武帝设立珠崖、儋耳两郡之后,陆续抵达岛上的汉人与黎族先民一起,披荆斩棘,辛勤地开发和利用海南岛热带生物资源,为丰富祖国的物质文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拟主要探讨古代海南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并祈望能引起有关专家的兴趣。一两汉至隋唐,海南岛的开发处于开创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业开发先是集中在岛北、岛西地区,后来逐渐向岛南岛东南一带拓展。随着环岛建置的完成,台地和平原得到初步开发。但总的说来,汉、唐各代海南农业落后于两广大陆,唯有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占地利之宜,初露异彩。  相似文献   

15.
《梁书·刘勰传》:“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晋书·地理志下》以东莞郡置于太康元年,《宋书·州郡志一》则谓:“晋武帝泰始元年,分琅邪立。”据《晋书·宣五王传》:“武帝践阼,封(司马(亻由))东莞郡王,邑万六百户。始置二卿,特诏诸王自选令长。”②当以《宋书》所说为是。莒,今山东莒县,原为春秋时莒子国,汉置县。  相似文献   

16.
明代绍兴地方志的发展明代对地方志的修纂极为重视,曾“诏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这一时期绍兴地方志的发展也是极其迅速的。明代有绍兴府志八种,县志三十六种。府志有:佚名的《绍兴府志》,(《文渊阁目》卷十九旧志类著录),佚名的《绍兴府志》(《文渊阁目》卷二十新志类著录),戴冠纂修的  相似文献   

17.
《通典·州郡典》十四卷,颇为详尽地记录了唐玄宗天宝初年各州郡的地理情况和户口数字,并与两《唐书·地理志》所载户口数各各不同,是研究唐代人口史的重要资料。对其户口年代加以确定,很有意义。有的同志参照《新唐书·地理志》所言“天宝元年”之数,推断《通典》所载为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之户口数。经过分析考证,我们认为《通典·州郡典》所载户口当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之数,而两《唐书·地理志》所载户口则系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之数。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现略陈管见,以就教于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18.
僰为彝说     
关于古代西南夷“焚”的族属问题,目前有氏羌系统说,有百越系统说。本文拟从彝族有关文化现象来探讨“僰”与彝族的关系。 一、僰的分布 史志载,古代僰人分布在键为郡、越巂郡、益州郡。健为者,即以僰道(今宜宾)为中心,《汉书·地理志》注引应劭语说:“(僰道县),故僰侯国也。”《华阳国志·蜀志》:僰道县,……本有僰人,故《秦纪》言僰僮之富,汉民多,渐斥徙之。”《水经注·江水》:“(僰道)县,本僰人居之。”许慎《说文解字》:“僰,犍为蛮夷。”《华阳国志·南中志》:“朱提郡,治朱提县,川中纵广五六十里,有大泉池,僰名千顷池。”《史记·平淮书》:“汉通西南夷道,  相似文献   

19.
近年出土的木牍资料,为我们揭示了汉代郡、县、乡三级《户口簿》的基本内容。但三例《户口簿》在格式与内容上存在不少差异。《二年西乡户口簿》在记载西乡户、口数量的同时,还记载了大男、小男、大女、小女的人口数。纪庄木牍《户口簿》记载了东阳县及其所辖6个乡的户、口数量。《乐浪郡初元四年县别户口集簿》记载了乐浪郡及其所属25县的户数、口数的情况。但纪庄木牍《户口簿》和《乐浪郡初元四年县别户口集簿》都没有人员的分类记载。《户口簿》只是上计簿中众多人口数据来源的簿籍之一。  相似文献   

20.
1097年,苏东坡被贬儋耳(今海南岛儋县)时,已经62岁了,他自料此去必死,所以安排了后事。他描绘临行时的情景说:“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孰料在遇赦北归时,他却又唱道:“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儋耳竟成了他的老家了,变化不能说不大。促使他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当然还有别的因素,而民族友谊的力量,恐怕是主要的了。邓拓同志的《旅途杂诗·蜀山忆东坡》一诗中说:“累年谪宦悯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