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质量"和"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两大核心要求。基于高质量一体化的视角,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5—2017年间一体化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指数均有所提升,一体化进程的先后顺序为生态、社会、经济、交通、创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格局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南京、合肥为主要的高水平一体化城市,呈"Z"字形分布;在区域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经济、创新、交通、社会各要素相互促进效益明显,但生态领域发展较为独立,未来需将生态保护融入经济、社会、交通和创新等领域,打造"绿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应紧扣高质量发展,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战略对接,为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提供有力支持.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1995-2018年我国长三角地区3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视为一项政策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从FDI流入的视角评估协调会的成立和扩容对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影响.结果 表明:城市群扩容的一体化政策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原位城市、新进城市的FDI强度,且对新进城市所产生的政策效应远远大于原位城市,一体化战略对地区参与国际大循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绿色一体化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更是长三角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从生态绿色一体化概念框架界定入手,构建生态绿色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有序度和协同度的测定,从而衡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程度,最后用ARCGIS软件和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和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发现:1)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有序度稳步提升,41个地级市呈"剪刀差"演变趋势,协同度由负向非协同状态向正向协同状态演进.由此推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由无序非协同状态演进为有序协同状态.2)空间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有序度由"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向"两头低,中间高"的分布格局转变,区域差异性较大,存在区域间非均衡特征.3)分领域看,增长和效率协同度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度演进贡献最大,总体、质量、协同有序度空间集聚现象显著,增长、效率、潜力有序度空间上负自相关且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4)分区域来看,长三角41个地级市可按照自身总体有序度和周边城市在各领域有序度划分为高-高型城市、低-高型城市、低-低型城市和高-低型城市.建议长三角各地区应各展所长,补足短板,加快生态绿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25日,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日报社、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浙江日报社、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论坛的主题是"长三角一体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了长三角一体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杭州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对"长三角一体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论坛的高度评价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贺信中指出,本届论坛是长三角城市区域又一次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讨、区域合作与交流的盛会.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推动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区域一体化成效,对于建设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意义重大。在深入剖析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构建涵盖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效益的评价体系,据此研判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顶层制度逐步完善推动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快速上升,增长动力转换与发展效益变革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东高西低”的梯度格局明显,上海周边地区呈现多中心抱团取暖的高高集聚特征,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苏州、杭州、宁波、南通为战略支点,以效益提升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南京、合肥两大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差异明显,呈现“一城独大”的单中心格局;杭州周边城市多数毗邻上海、苏州、宁波,受杭州和沿海中心城市的双重要素“虹吸”导致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杭州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中心性特征较为明显。区域间差异是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都市圈尺度的区域间差异小于省市尺度。新时期推动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发挥都市圈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市与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推动邻近都市圈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一体化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水生态绿色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生态承载力的内涵,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衡量长三角地区水生态绿色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06、2012、2018和2021年的水生态绿色网络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内的差异;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绿色网络使各城市的绿色发展联系日益紧密;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6月浙江省要求全省域全方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9月温州市提出全面融入、全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高质量建设长三角南大门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于国家,是对这片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和功能布局明确设定,更可期待的还在于,长三角区域内部次级空间地域在一体化发展的语境下,保育新动能,发掘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以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为研究样本,运用2011—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的数据实证检验该区域数字经济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从作用机制研究可以发现,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可以通过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3)异质性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明显。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数字经济与物流业,加强产业与城市间的交流合作;二是通过提高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9.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统一的大市场能够使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与晋升锦标赛治理模式所引起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抑制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体化市场,然而地区间市场分割、贸易壁垒始终存在,极大地阻碍了要素流动,影响科技创新发展。长三角区域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始源地,是双循环的重要承载地。技术创新是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此,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利用相对价格法、绝对偏差法、变异系数法计算长三角城市群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与总体市场一体化指数。其次建立区域创新能力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数进行计算,最后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看,商品市场一体化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而市场一体化总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省内城市群看,江苏9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及商品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浙江9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安徽8城市的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文章创新性地将市场一体化内涵拓展为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将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间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纳入研究,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对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文章结论对于有效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健全的财税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厘清税收负担、财政自给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有效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选取长三角41个城市2008—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极值熵值法测算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税收负担和财政自给率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呈阶段性波动趋势,且区域异质性明显,上海居于首位,浙江和江苏次之,安徽相对靠后。从子系统看,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指数中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协调。从实证结果看,税收负担和财政自给率都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税收负担与财政自给率的交互项亦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控制变量中,政府支出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确定,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与高质量发展具有负相关关系,城镇化水平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闵瑞 《国际公关》2023,(4):119-121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社会的发展极大带动了长三角区域应对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的防御能力,强化了一市三省在重大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智能化助力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现,智能化因素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现出巨大优势和潜力,是长三角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长三角在经济建设中更要保证高质量与一体化发展,在全新时代背景下要正确理解区域一体化的全新基础和要求,从而在区域一体化普遍要求的基础上体现智能化发展路径的优势,以智能化手段和技术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将以数字智能化为背景进一步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快长三角城市的绿色发展转型,是长三角城市在一体化进程中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同时考查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和城市群扩张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增加城市创新投入可有效缓解城市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城市群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影响因子及推进策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创新和绿色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借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不同规模城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贡献,发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创新与绿色发展资源,占据区域相对优势地位,并共同构成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Z"形空间格局,其他沿线城市拥有创新资源的相对优势地位,而长三角边缘城市则拥有绿色发展资源的相对优势;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动作用显著,创新的贡献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国家大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建议设立统筹区域发展的国家级长三角管理机构,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技术市场体系,发展国有非营利技术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长三角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采用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先后经历了“民间组织局部合作”“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和“嵌入性一体化发展”三个阶段。如今,迈向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阶段,治理模式也从协同治理转向了元治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职业教育高质量一体化成效明显,但行政管理的“漏斗式竞合关系”、经济发展的“诸侯式分布格局”,以及社会网络的“捆绑式合约链接”制约了长三角职业教育的协同治理,也延缓了高质量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长三角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要建构实体性嵌入的制度框架、重构统一性尺度的标准体系、打造多样化类型的办学格局、创新校企“双元”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重点性支撑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京津翼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共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的新形势下,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内部合力有待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临挑战,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和发展能级有待加强。为了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以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以新兴动能的培育共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际门户枢纽的打造共建全国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今天来研究"吴文化"、"江南文化"或者"海派文化",就必须要将其放置到长三角,甚至长江文明的背景下来进行,才能够历史地发展地对待,才有可能把握其文脉和精神核心。为此着重分析了长三角文化的历史和核心精神,提出我们今天倡导和弘扬长三角地区的文化精神,必须把握长三角文化的内涵,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前的"新海派文化"。  相似文献   

17.
空间结构是集聚区域最基本的属性,也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采用县级层面数据,从城市规模分布、空间形态分布和联系网络分布多个角度对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长三角的规模分布存在着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特征,相比常住总人口,城镇人口、高技能人口以及主要经济活动的集聚趋势更加明显。在空间上,长三角地区呈现出多层次复合式"中心-外围"分布的形态,由核心城市和周边毗邻县市构成的都市圈成为小尺度空间上的主要单元。此外,基于辐射模型,长三角区域基本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向外辐射的较为密切的联系网络,高速铁路、行政等级和行政区划是影响网络分布的重要因素。未来长三角要实现更高水平的一体化,需进一步加强都市圈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弱化行政壁垒和户籍制度等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一体化发展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从整体上来看,长三角区域目前形成了以实现全面对接为主要目标的政府协商机制、以促进市场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经贸合作机制、以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为主要目标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以及以实现区域共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资源共享机制。然而现阶段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也面临利益协调与政策协调机制不健全、推进和保障机制不完善以及考核体系约束等多重挑战。在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促进长三角区域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应当以市场机制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合作机制建设,加快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一体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邮政速递业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邮政速递整体协调能力、邮政速递品牌文化建设水平、网络信息共享程度和优质速递服务能力四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发展障碍.针对此,长三角邮政速递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策略为:落实速递部门的主体地位,建设适应长三角的EMS品牌文化,加强速递信息共享能力建设以及提高邮政速递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中药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针对长三角中药产业协同创新问题,运用协同创新理论,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创新网络的结构及特征演化。利用1987—2021年长三角中药合作专利数据,从4个时间阶段对创新网络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长三角中药产业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知识交换能力较强但传递效率较低;(2)创新主体向多元化合作发展,创新合作网络初步建立并逐步复杂化和社区化。其中,南京一直扮演着“高重要性-高协调性”的角色。研究对合理配置长三角中药产业创新资源,依托资源核心型城市加强创新网络建设,加快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