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凤灵黄冉 《太平洋学报》2013,(10):F0002-F0002
10月24—25日,“2013·中国太平洋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原国务委员、第九屑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太平洋学会顾问宋健,第九届和第十屑全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太平洋学会顾问成思危,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  相似文献   

2.
李媛 《太平洋学报》2013,(6):F0003-F0003
太平洋周边国家和地区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引擎。然而,地区政治冲突的热点,如海上边界纠纷,都威胁着该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随着太平洋时代的到来,该区域各国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即促进和平合作,创建新的国际秩序和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因此,作为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国,中国首要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在航运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位于西太平洋沿岸,进出海洋必经太平洋,太平洋航线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中国的太平洋航线,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还不太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安全。  相似文献   

4.
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会议,各国代表齐聚北京,共商亚太地区和平议题。在会议召开前后,中国以东道主身份掌握议事内容和规则的主导权,用多种方式塑造国家形象。同时,中国通过会务准备与群众动员,为国家形象塑造创造环境并营造了良好的气氛。此外,各国友好人士亦在会前会后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了塑造新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国通过举办亚太和会,传播了自身“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等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业的起步阶段积累了成功经验,并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是维系东亚安全格局的重要力 量。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韩日友好年。但是,2005年的日本 外交咄咄逼人,在历史认识、参拜靖国神社和领土问题上不断对其周边国家 进行挑衅。对此,太平洋时代的中国应当如何选择。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 探索。本文认为:具有怀柔与中庸等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特色外交为突破 东亚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路;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邓小平外交 原则,积极构筑亚太大周边战略,才能更好地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为 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学报》2010,18(9):F0002-F0002
<正>2010年8月16日,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国家海洋局原局长、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张登义,20国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和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共同按动光电球,首届海岛经济论坛在山东烟台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张登义会长和贾万志副省长分别代表国家海洋局和孙志辉局  相似文献   

7.
自SARS、禽流感爆发以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频频谈及要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运作实施,将对各合作成员以及区域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创建一套科学、本土化的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可以归结为当代中国纵横交织、层级分明的城市群网络体系的战略布局和建设问题,可以从理论视野、历史经验、变革逻辑、约束条件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科学构想是;培育和建设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全球化;努力实现城市国际化,促进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化建设,并要以效率与公平原则、均衡与非均衡原则等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学报》2013,(3):F0003-F0003
2013年3月16日,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召开2013年工作会议,布置第一步的工作,并讨论了“国家海洋战略——海洋强国目标”课题申报的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10.
战略边疆指的是一国影响力所能实际控制的战略空间。在国际政治中,战略边疆具有特殊的效能,例如维护国家战略通道安全、拓展国家海外利益等。本文认为,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应该高举发展、和平、合作的旗帜,依据国家实力、利益分布等因素构造自己的战略边疆。  相似文献   

11.
庄思哲  白福臣 《创新》2013,(2):66-70
依托《广东.海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粤琼两省须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新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选准合作重点,加大合作力度,全面推进两省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经贸合作。因此,从当前粤琼两省在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粤琼两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华战略以遏制为主,造成中国和平发展的困境。但是,全球化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变化,即使在美国的对华遏制下,中国仍有一定的和平发展机会。同时,中国更应关注到美国全球战略与对华战略的调整,中美共同地缘政治利益正在扩大,为中美地缘政治合作提供契机,其中蕴含着诸多和平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与中国战略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居于欧亚大陆东南隅的陆海复合国家,地缘政治环境影响制约着中国的战略安全与安全战略选择。为了确保中国的国家战略安全,从全局性的角度看,要处理好同周边国家、主要大国、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潜在性的角度看,要严防日本军国主义的恶性膨胀,坚决反击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抵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侵袭;从长远性角度看,要积极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倡导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安全倡导通过对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四项原则的贯彻,实现以较低成本塑造安全的可持续状态,是破解“安全异化”现象的关键之道。能源可持续安全是在能源领域对可持续安全理念的再发展,通过国际合作的开展以及国内层面的部署,塑造长期稳定的能源安全状态。当前阶段,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安全现状,价格可持续安全表现为化石能源波动性影响与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势并存;渠道可持续安全表现为国际渠道高占比与国内渠道快速发展并存;运输可持续安全表现为国际通道风险长期存在与国内通道不稳定性并存;使用可持续安全呈现出由“低能效”向“高能效”的转变提升;环境可持续安全呈现出由“高排放”向“零排放”的转型过渡。中国应统合自身在国内能源消费市场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推进自身优势同能源生产主体需求对接、共同助推可再生能源的时空维度突破、深度参与并积极引领全球能源治理为着手点,为能源可持续安全的塑造打好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对全面提高国家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双重安全挑战:其一,以大国政治博弈、领土和岛屿争端以及区域内个别国家政局动荡为主的传统安全挑战;其二,以恐怖主义、海盗以及跨国有组织犯罪为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分析"一带一路"区域内安全合作现状的同时,本文提出,为应对安全风险,中国除了发展自身力量外,还需要贯彻"三个重视",即重视合作中提供安全公共产品、重视美国与俄罗斯的利益关切和重视巴基斯坦的"支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学报》2014,(1):F0003-F0003
<正>新年伊始,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建设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新学科、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期一年的中国海洋管理哲学研究项目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并于近日在京举行了成果评审会。国家海洋局原局长、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张登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鹿守本主持。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主任潘新春、副主任柯昶到会指导。海洋出版社社长隋吉学、党委书记兼副社长杨绥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高恒等作为评审专家应邀参会。参加会议的还有承担该项目研究任务的各课题组负责人和参研人员。会上,张登义会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国家海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关于时代主题的重申与肯定,既是确定今后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判断和依据,也是对十多年来有关这一问题争论的总结。和平与发展问题一开始提出,就标志着在时代判断上的根本拨乱反正,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订国家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新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仍然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并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主观认识的加深,会不断进行对我们国家更有利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20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有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鹿守本,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司长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加速构建。该战略的发展,从冷战后到世界开启大变局(1991—2017年前后),在单极体系即美国霸权下,经历了经济中心、政经合流、政略优先等不同导向和路径的三个演进阶段,并在范畴、内容、路径、取向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影响日本区域主义战略架构和走向的三个主要宏观因素为日美同盟状态、中国崛起进程和日本身份认同。进一步对这些因素进行操作化,可以发现,在典型单极体系下,直接影响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制定的主要自变量是日美同盟状态、中日国力差距(能力对比程度),而并非是中美关系。这两个变量的组合与互动产生出四个因变量,其中三个便是以上三阶段的差异化路径,第四个是根据三阶段路径推导出的因果关系的如下拓展分析:进入2018年后,国际变局加剧,日美同盟状态与中日实力差距的两个自变量发生"谐振",加上之前被视为先验条件的单极体系自变量与美国霸权渐行剥离、亚洲融合及一体化进程显现新态势,导致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发生明显的策略性调整,朝着多向对冲、政经并重、回归亚洲、深耕地区的趋向位移。此调整为某种战略动向的端口和序曲,将在曲折反复中持续较长时期,总体上有望为亚洲区域合作与融合、深化共同...  相似文献   

20.
乔治·W 布什入主白宫以来 ,以“美国主导下的亚太稳定秩序”理念调整美国的亚太战略思想、打造亚太安全新格局 ,在“美国的存在”、“美国的盟友”、“美国的秩序”、“美国的领导”等四大方面取得了新优势 ,给亚太安全形势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