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学刊》2015,(6):25-36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并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的目标。本文尝试构建生态压力人口模型,从人口学角度对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中国各省区生态压力的现状。我们认为,在研究人口与环境关系时,要充分考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发展的内涵以及人生的目的。我们期望在人口研究中纳入新的概念,以推动人口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口流动规模持续扩大的经济现象,以重庆市为例,将人口流动、经济增长归入统一的逻辑框架,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研究后认为: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在滞后期范围内构成了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VAR模型框架内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口政策与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的农村家庭数据,在综合考虑暂时性收入偏误、生命周期偏误、同住选择和工作选择偏误后运用分位回归对中国农村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在收入分布的两端,由于个体特征的差异导致农村家庭呈现出较强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而在中位数附近则呈现出较低的代际收入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快速扩张,人口流动范围也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视角,研究宗族文化对人口流动范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族谱数和家谱数作为宗族文化的代理变量,结合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及各省统计年鉴控制个体和地方层面的因素,研究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文化与流动人口迁移范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宗族文化越浓厚的地区,流动人口的迁移范围就越大。宗族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起到一种风险分担的作用,进而降低人们迁移的心理成本,所以宗族文化强的地区,人们更愿意进行长距离迁移。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在鼓励劳动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需要加强地区社会保障以及流动人口的就业保障,降低流动人口的迁移成本。这对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金龙  李莉 《西北人口》2006,(2):19-20,25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做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但关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人口流动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多,以宁夏固原市为例,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加以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流动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区域间人口流动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6.
山区人口分布受多种经济、社会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以乡镇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方法,兼与全局普通二乘法(OLS)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口密度和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拔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如坡度的影响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反相关,而医疗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加强城镇建设、鼓励人口聚集,加强生态移民工作、保护资源环境"是未来毕节地区相关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晓钰 《南方人口》2005,20(4):57-63
在既定的生态承载力和既定的生活目标追求下,实际人口数量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必定产生一定的人口赤字.在对外界进口依赖不大的情况下,主要靠超额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本存量来承载这些超载的人口,因此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以新疆为例,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人类消费的供需矛盾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反映出新疆人口过度,人口赤字逐年上升.人口赤字以及由此带来的过度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滥垦、滥伐、滥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人类经济活动成为近些年来推动新疆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鹏 《西北人口》2010,31(6):42-48
文章在内生经济理论的框架下推导了在一定条件下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规模负相关的结论,同时基于1954年至2007年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规模负相关。文章的动态面板协整检验表明,我国人口规模每增加一亿,人口增长率将减少2.13‰,我国人口规模将会达到15.4亿的峰值,然后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最后文章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也表明,人口规模的变化是人口增长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估计人口因素对我国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和人口城市化率是影响我国CO2排放的主要人口因素,但从影响大小上看,人口数量变化对发达省份CO2排放的影响大于欠发达省份,而人口城市化率则对欠发达省份的CO2排放具有更大的影响;家庭小型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因省而异,对不同省份,要么没有明显的影响,要么可能导致CO2排放量增加;年龄结构目前还不是导致我国CO2排放量变化的主要人口因素;综合比较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对CO2排放的影响大于人口各因素,产业结构对CO2排放的影响小于人口数量和人口城市化率,而技术进步与CO2排放的关系则显得模糊。  相似文献   

10.
杨冕  谢泽宇 《人口研究》2020,44(4):74-88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促进中国经济恢复的必然选择。基于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不同阶段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的疫情超常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人口流动,导致中国城市平均人口迁出、迁入强度和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分别降低了71.21%、72.62%和45.99%,且武汉市的下降幅度尤为显著。在实行差异化防控策略推进复工复产后,全国人口流动开始反弹,城市间人口流动增长了1倍以上,且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基本恢复到2019年农历同期水平。此外,疫情风险级别是影响中国当前人口流动恢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需采取差异化的策略实施精准防控,积极为推动经济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