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伪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伪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甚巨,但其内在缺陷也在经济学方法论文献中表现出来。波普尔的自然科学哲学内部,以及他的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之间的张力,使证伪主义的经济学方法论面临严重困难。对证伪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否定性评价,并不意味着经济学无法从波普尔哲学中获得某些洞见。  相似文献   

4.
以"证伪主义"为核心的波普尔科学哲学在上个世纪成功替代了逻辑实证主义成为科学哲学上的主导,这不仅是科学哲学的一次革命,还对科学教育的科学本质观、科学教学目标和理念,以及科学教育模式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卡尔·波普尔把证伪主义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波普尔在《科学发现之逻辑》一书中对逻辑实证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否定了其归纳推理的逻辑基础,提倡逻辑严密的演绎推理,并将之作为证伪主义思想的逻辑基础;他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划界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他的科学理性观,他称之为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把证伪主义应用于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中,形成了他的认识论.虽然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非议,但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史上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其它具体学科尤其是教育学科的发展仍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述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指出证伪的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之关键,也是波普尔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由证伪主义的研究展开,讨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特点和问题,论述了证伪主义对它的扬弃,从而展现了自身以“证伪”为核心关于科学知识的增长的“四段式”动态过程,因而在科学哲学发展史成为重要流派,然而由于其理论固有的逻辑矛盾(约定主义),证伪主义自60-70年代后被历史主义所取代,正是在这种扬弃和取代过程中,证伪主义本身“科学”的命运凸现出来。但是,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在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史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是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过渡的重要环节。因此探讨证伪主义的一些思想与观点对于我们研究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以及科学方法论史都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归纳法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大力提倡"证伪原则",并提出了新的科学划界标准。这种标新立异的学说不仅对西方哲学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因其自身的缺陷,西方经济学家最后还是转向了历史主义和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但从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是近现代科学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现代历史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基于科学主义立场,全面批判、诘难历史决定论的,首推波普尔。他把批判理性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系统地提出了非决定论历史观。他认为,没有历史规律,只有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历史理论先于历史事实,历史理论只能证伪,不能证实;知识的增长强烈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不可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也无法预言,社会的进化不具有必然性;对社会建构的改造,必须拒绝历史决定论,特别要拒绝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抛弃整体主义的乌托邦蓝图,代之以他的渐进的社会学技术方法,实行逐步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0.
波普尔在其证伪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倡导与逻辑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理论主张。波普尔反对“证实”思想的实质是他要坚决反对归纳主义的方法论。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主要是早期归纳主义的不完全归纳方法,他提出的“逼真性”概念与逻辑经验主义的确证性概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使其证伪主义的理论基础增添了“证实”色彩。他提出的另一概念“可否证度”同样也揭示了证伪主义对于“趋近于真理”的追求,这些关键性概念的内涵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契合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包含着一定的证实倾向。  相似文献   

11.
从绿蓝问题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问题是近代以来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之一。波普尔首先把归纳问题转化为假说的选择与接受问题,然后在其证伪主义范式下对其作了正面解答。波普尔的解决方案在经验层面上诉诸可证伪度标准,或者说潜在证伪者类标准,但该标准没能解决绿蓝问题。在方法论层面上,波普尔用被他拒斥的“狭隘合理性”规则来攻击归纳,从而陷入了不协调的窘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波普尔证伪主义划界理论的内容和特点、划界标准及其特点,以及波普尔所强调的作为证伪之依据的基础陈述的性质及其特点,提出了波普尔划界理论面临的困难,为进一步研究划界问题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波普尔以其证伪主义思想享誉全球。他的证伪主义思想从20世纪至今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受到学术界的热捧。但证伪主义思想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尤其是在逻辑论证、否定归纳法、科学划界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对这些缺陷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澄清波普尔的思想,同时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哲学家。波普尔在他的民主理论中贯彻了批判理性主义和证伪主义思想,善于站在批判的立场从反面来思考问题,对民主问题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述。他把政治学的基本问题由"谁应当统治"转换为如何"通过制度设计防止坏的或无能的统治者带来太多的伤害",揭示了传统民主理论的悖论,提出民主的本质特征是能够不流血地实现政府更替,民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自由的保护;在政治实践方面,波普尔认为英美的民主模式比西欧的比例代表制更为可取,两党制可能是最好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5.
"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是波普尔政治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充分论证现代性建构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波普尔的"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进行仔细解读,意在从中发掘出其对于现代社会进行渐进式改造和建构的睿意之思,从而彰显出"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对于现代性建构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以来,现代艺术蓬勃发展,但是作为艺术史家的贡布里希对其艺术价值并不看好。力图清晰还原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的否定态度,并借助科学哲学的视野,深入透视贡布里希“图式-修正”理论的方法论依据。研究表明“图式-修正”理论直接源自波普尔证伪主义哲学,在科学哲学中,证伪主义的理论局限早已被有效证明,鉴于贡布里希“图式-修正”...  相似文献   

17.
对波普尔哲学的后现代性挖掘,是在后现代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前提下,以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经历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后现代的转向为着眼点,运用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循环"的方法整体把握他的理论体系,以检视出与后现代具有的"家族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波普尔的哲学体系中能够得到体现,只是体现程度有所不同,更确切地说体现为秉承真理客观性并追求真理,以及对形而上学提出限定性反驳的一种调和的反对本质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把批判理性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系统地提出了非决定论历史观。他认为,没有历史规律。只有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历史理论先于历史事实,历史理论只能证伪不能证实;知识的增长强烈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知识的增长不可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也无法预言,社会的进化不具有必然性;对社会建构的改造,必须拒绝历史决定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方法,抛弃整体主义的乌托邦蓝图。代之以他的社会学技术方法,实行逐步的社会工程。本文就波普尔历史观的这些基本点,简要批判于下。一波普尔把“科学的探照灯理论”推演到社  相似文献   

19.
波普哲学是以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为核心的批判理性主义并内蕴了独特的创新价值的哲学。波普哲学中的批判理性、证伪主义、试错法和逐步社会工程为科学与哲学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主题,它以批判理性主义为认识前提。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存在以个人为本位,知识的增长是一个类似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客观自主的过程,因此任何个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归纳和证实之所以错误,从根本上说,就是它们预设了个人理性的无限性。相反,正是个人理性的有限性,使得归纳和证实不可能,因而只有证伪方法才能使对科学的检验成为可能。但是,由于波普尔把知识的存在仅局限在个人的范围内,主张知识来源的先验性,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因而其批判理性主义具有明显的不可知论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