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投入与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联合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使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教育通过作用于教育投资、社会保障通过作用于有效家庭时间共同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影响收入。一方面,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增加能够显著地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城乡实际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本应该起到调节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发挥其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反而形成了"逆向调节"的负效应,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此,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得出,缩小我国城乡人均教育投资和社会保障税率差距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综合系统GMM估计方法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少儿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且社会保障支出的提升强化了少儿抚养比对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2)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老年抚养比与城乡收入差距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即以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为门槛变量,当社会保障水平达到门槛值后,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和西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但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其影响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结果,而中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需要加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城乡经济结构发展的匹配程度,转变社会保障的城市偏向性支出,合理考虑地区差异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6年中国9个省份的家庭调查面板数据,研究收入、相对收入和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健康状况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改善,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收入差距对健康的滞后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此外,当基尼系数在0.387以下时,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将会随着基尼系数的扩大而改善,当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时,健康水平将受到损害。而数据显示68%的农村居民在倒U右侧,健康正受到扩大的收入差距侵蚀。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东、中、西部9个省份的家庭调查数据,研究收入、收入差距、相对收入和城镇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健康状况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改善,但不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当收入不变时,收入差距与健康之间呈现倒U型,收入差距较小时,收入差距对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同一群体中,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可能会通过物质和心理的因素,与较差的健康产出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基于深圳市住户调查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最早、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深圳为例,研究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利用2006年深圳市住户调查数据测算出深圳市的基尼系数为0.56,达到中国城市最高水平.(2)泰尔指数的分解表明,户口制度和地区发展优惠政策是产生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3)用Oaxaca-Blinder法进行的分解分析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即教育差距)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将近40%.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由政府的差别性政策等制度性原因和教育差距等市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失业、贫困与收入分配差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利用1999年住户抽样调查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推算城市失业率、贫困率及基尼系数,并预测今后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失业率较政府公布值高出近3倍,特别是“下岗失业”问题尤为突出。(2)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加剧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之一。(3)城市与农村间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持续扩大。(4)居民的收入分配在持续恶化。文章还指出,依据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中国尚处于基尼系数上升时期,因而在达到峰值之前收入差距还会扩大,这有可能成为社会和政治不安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将面对的重大课题。收入差距过大、生产效率不高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直面和解决的两大难题。上述两个问题的本质是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城镇化既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是解决城乡、地区差距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政策既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也没有达到促进公平的政策初衷。因而,加快调整的城镇化政策对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扩展的杜森贝利消费函数,以区域差异的视角对东、中、西部地区1997~2009年的社会保障、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之间的长短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居民消费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呈显著正相关,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其政策含义是:应加大中西部地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实现居民消费的稳定性和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金融周期理论分析了金融周期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和间接调节效应,并利用199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研究表明:(1)消费顺金融周期变动,正向金融冲击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负向金融冲击减少居民消费支出。(2)收入差距不仅抑制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对消费顺金融周期性存在显著负面调节效应。收入差距会削弱正向金融冲击对消费支出的促进效应,加剧负向金融冲击对消费支出的削减效应。(3)从全国层面看,城乡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负面调节效应更大;分区域看,城乡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差距对中部负面调节效应更大,城乡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差距对东部负面调节效应更大。(4)城镇中高、中等和中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负面调节效应更大。降低收入差距对消费顺金融周期性负面调节效应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持续恢复应精准收入来源、收入群体和区域施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解释变量作了定量研究,认为农业与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扩大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人力资本的差距拉大是根本的原因,过去若干年来所推进的就业结构转变和城市化,客观上起到了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差距的扩大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效果。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提出了政府在城乡政策制定上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就业分布和收入差距长期存在。文章利用2002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横截面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户籍歧视的程度、变化趋势及其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与2002年相比,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分布差距、收入差距均有所缩小;(2)2018年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收入户籍歧视已不明显;(3)就业机会户籍歧视程度在2002~2018年呈弱化趋势,但其绝对水平仍然很高;(4)就业机会户籍歧视的存在,阻碍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缩小,并且这一作用在2002~2018年呈强化趋势,同时就业机会户籍歧视还会通过社会保障获取间接扩大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浅论收入分配差距对中国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人和家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和受益者之一。文章通过对 1992~ 2 0 0 1十年间统计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发现目前中国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和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和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从而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对外贸易、FDI与城乡居民收入及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和外资开放都会带来城镇和农村居民实际收入的提高,且外资对城乡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外贸;对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贸易开放和外资开放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弥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步伐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 ,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究其原因 ,城乡差距是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方面。因此 ,努力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步伐 ,是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抑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加大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采集中国分阶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恩格尔系数等资料。利用洛伦茨曲线结合其它相关统计分析,揭示了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差距扩大的严峻状况。并对差距扩大的历史、劳动力、经济、政策等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环境,落实“扩中、保低、调高”方针、取缔非法收入、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地区收入差距、人口流动分为省内与省际收入差距、省内与省际人口流动,分析了它们对省级层面刑事犯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省内和省际收入差距扩大、省内和省际人口流动规模扩张,刑事犯罪率会显著上升,且省内收入差距和人口流动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分别比省际收入差距和人口流动大。(2)失业率、离婚率、城镇化水平、人口性别比、房价的提高会显著推升刑事犯罪率,受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刑事犯罪率,司法支出和人口密度对刑事犯罪率没有实质性影响。(3)人口流动对刑事犯罪率的作用机制会受到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降低刑事犯罪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2000~ 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31个省市按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分析了就业、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受城镇化、在岗职工工资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主要受就业、城镇化和在岗职工工资的影响;在总体上,就业和城镇化对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对人口增长起阻碍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递减.由于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为了减缓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渐短缺的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制定不同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增长,最大限度地减缓人口老龄化可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
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缩小农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代际流动是重要施策点。而教育公平作为起点公平,是打破社会阶层固化、促进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工具,农村教育的机会平等更是后扶贫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基本方略。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运用反事实视角检验教育机会不平等对农村子女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变化。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家庭子女存在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即教育代际传递过程中儿子与女儿的教育机会存在差距,女性子女教育机会受到父母教育程度的约束性影响;农村子女教育代际流动与其收入水平存在相关性,且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对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而性别间也存在教育代际流动方向上的差异;教育因素对农村子女收入性别差距的贡献表现为特征效应而非系数效应,教育分布扩大了收入性别差距,而教育回报率缩小了收入性别差距;在反事实视角下,当消除女性子女教育代际传递的劣势后,子女收入性别差距减小约10%且教育禀赋不再对收入性别差距产生正向影响。相关教育政策一方面应该加强劣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改善相对贫困家庭的教育投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子女上学问题;另一方面应该改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及教育机会分配。同时继续加强农村地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改善女性地位,发挥女性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