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很高兴能跟这么多同学在一起交流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我是学西方哲学的,因此对西方精神的问题有自己长期的思考.今天要讲的,主要是西方伦理精神以及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铁人精神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但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人们的精神需求,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精神需求。似乎更趋多元化。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现在我们的心灵更加需要铁人精神的滋养,尤其是青年一代,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要把铁人精神贯穿一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世中华的文化危机,新儒家的领袖之一唐君毅营构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在他的中西文化观中涵盖着寻觅中国文化出路的思想,提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价值、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及中国文化的缺失问题等基本思想和观点。他认为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中国未来文化的建设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根基,在这个前提下方可吸纳西方文化精神的实践理路,“纳方于圆”、“返本开新”。并以此为他的文化践履导向。然而他所要重创的中国文化的途径受制于“道统”、“政统’哟文化精神,必然不是也不可能是中国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在借鉴中西传统历史哲学,尤其是王船山和黑格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哲学。以精神实体来探讨历史的发展演变,是牟宗三历史哲学的主要致思理路。并由此发现中国历史是"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综合的尽气之精神"的表现,西方历史是"分解的尽理之精神"的表现。这是中国历史中没有产生科学、民主和宗教的根本原因。中西历史的未来在于中国"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西方"分解的尽理之精神"之融合。牟宗三的历史哲学从其方法论意义上来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认真了解与梳理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对史学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追溯它的源头,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从古代就开始了。古希腊时代的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在其叙述体的历史著作中,就显露端倪;其后,在希腊化时代的波里比阿那里,得到了延伸;在古罗马统治时期,更显光芒,卢奇安以其《论撰史》,回顾与总结了到他那个时代的西方史学,对史学反省发表了卓越的见解,它对于研究西方史学史之史,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工作都不乏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庆精神是大庆的群体精神,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大庆石油会战群体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相互融合的集中表现。大庆精神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不仅为个体健全优秀的人格特质提供价值尺度,促进个体的精神成长和自我完善,而且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对人们的精神引领、榜样激励、行为约束等方面的作用,继续指引着今天的大庆人和中华民族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7.
彭升 《船山学刊》2003,(2):142-145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孙中山中西文化观的特点。一是强调复兴民族精神拯救中国,但又主张对西方文化采取开放态度。二是提倡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并能创新发展。三是主张弘扬中国传统道德,但又赋予它新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四是融贯中西文化,力求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政工干部要自觉培养奉献、务实、律己、求学的精神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才能完成党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主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由于它们的哲学立足的基础是片面的,导致它们的理论不可能根本克服传统哲学的弊端。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是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内在统一,能够根本超越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0.
从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所体现的总体艺术精神看:在诗人主体情思的狂放直抒形式上,是浪漫主义的;在诗人的诗歌观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密切联系上,以及诗作所表现的诸多意象和非理性激情上,则是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为“五四”时代精神所浸润的新生活创造精神,可称之为“五四先锋派”。这种艺术精神,是诗人立足于中国诗学优秀传统,接纳西方现代诗潮精髓,融于“五四”反叛与创造的时代精神,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方法。郭沫若这种“先锋”精神泽被后世,永远值得珍惜、光大。  相似文献   

11.
机关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有东西方之分,广义狭义之别。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以及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法律、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许多方面。文化富有张力和感染力,对内能够提升素质,凝聚人心,强化合力,对外能够塑造形象,扩大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化与悲剧精神:古希腊维度与基督教维度》一书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西方悲剧精神的古希腊维度与基督教维度如何既对立又互补地在西方文化中得以延续,影响现代西方文化的图谱,而且纠正了我国学界长期以来对基督教悲剧精神认识上的偏颇,更为关注西方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从悲剧精神角度去认识西方文化本质特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朱熹的精神哲学伴随着对心性问题的讨论而展开,其理论兴趣多集中在对人的精神生活、精神追求、精神境界与精神修养上,这使其有别于西方的精神哲学,探索他的精神哲学不仅可以促进学术的研究,而且也可为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精神问题而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有关"精神"的阐释告诉我们,精神是绝对对立的统一,是个体性与实体性的统一,其本质是自由。伦理精神实质上指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由的概念。但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自由却有着不同的含义,而此种对自由的理解偏差就是由于中西方伦理精神在文化传统与文化设计上的殊异而导致的。由血缘与情感、地缘与理性构成的中西方文化殊异也直接影响了中西方不同的伦理精神文化走向———一个创制了民主、自由与法制的理性王国,而另一个则致力于建构和谐的伦理社会实体。  相似文献   

15.
儒家理想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丽丽 《河北学刊》2004,24(4):68-70
《孟子·告子上》云 :“耳目之官 ,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 ,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人是一种能够自做主宰的动物 ,因而人需要有精神生活。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生活 ,没有了精神的支撑 ,就沦为行尸走肉。没有了灵性的行尸走肉 ,只能算是一种“物” ;这种“物”由于丧失了主体性 ,必将被声色利禄等外物所牵引 ,沉溺而不能自拔。现实社会中 ,许许多多的人只知追逐利益和享受 ,不断地在把自己变为一种丧失精神的“物”。寻找精神的家园 ,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是当代人特别是富裕起来的人的当务之急。一个人需要有精神的支撑 ,一个民族更需要有精神的支撑。历史的经验证明 ,没有伟大民族精神支撑的民族 ,是不可能长久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 ,世界上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兼并日益明显。在西方文明处于强势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 ,中华文明如何振兴和发展 ,中国人在什么样的精神家园里安顿自己的心灵 ,这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号召。  相似文献   

16.
任万明 《河北学刊》2004,24(4):70-73
《孟子·告子上》云 :“耳目之官 ,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 ,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人是一种能够自做主宰的动物 ,因而人需要有精神生活。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生活 ,没有了精神的支撑 ,就沦为行尸走肉。没有了灵性的行尸走肉 ,只能算是一种“物” ;这种“物”由于丧失了主体性 ,必将被声色利禄等外物所牵引 ,沉溺而不能自拔。现实社会中 ,许许多多的人只知追逐利益和享受 ,不断地在把自己变为一种丧失精神的“物”。寻找精神的家园 ,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是当代人特别是富裕起来的人的当务之急。一个人需要有精神的支撑 ,一个民族更需要有精神的支撑。历史的经验证明 ,没有伟大民族精神支撑的民族 ,是不可能长久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 ,世界上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兼并日益明显。在西方文明处于强势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 ,中华文明如何振兴和发展 ,中国人在什么样的精神家园里安顿自己的心灵 ,这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号召。  相似文献   

17.
孝--中华民族精神的渊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群忠 《河北学刊》2004,24(4):64-67
《孟子·告子上》云 :“耳目之官 ,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 ,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人是一种能够自做主宰的动物 ,因而人需要有精神生活。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生活 ,没有了精神的支撑 ,就沦为行尸走肉。没有了灵性的行尸走肉 ,只能算是一种“物” ;这种“物”由于丧失了主体性 ,必将被声色利禄等外物所牵引 ,沉溺而不能自拔。现实社会中 ,许许多多的人只知追逐利益和享受 ,不断地在把自己变为一种丧失精神的“物”。寻找精神的家园 ,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是当代人特别是富裕起来的人的当务之急。一个人需要有精神的支撑 ,一个民族更需要有精神的支撑。历史的经验证明 ,没有伟大民族精神支撑的民族 ,是不可能长久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 ,世界上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兼并日益明显。在西方文明处于强势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 ,中华文明如何振兴和发展 ,中国人在什么样的精神家园里安顿自己的心灵 ,这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号召。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原则与西方伦理精神进行探讨,揭示出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表现,即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所共同具有的伦理精神,从而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作出当代的阐述。通过研究表明西方文化精神有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传统的影子,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同样包含着西方的秩序、民主、法治、科学精神及平等、个性等内容,两者不存在绝然的对立,而是相互融通的。我们应大力挖掘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精神,而不是盲目引进西方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文化有没有“自主性”呢?就是说,是不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地决定我们所要的“文化”?我们中国现在的文化是怎么样一种形态的文化呢?我对这个问题是比较困惑的,因为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文化是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的,是缺乏“自主性”的。换一个说法,就是自从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的文化相对一百多年以来,历史就决定了中国的文化不能不发生变化。理由很简单,因为中国没有从自身发展成为近代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是古代的历史。用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中西之交,古今之异”。在中国和西方相接触的时候,中国文明或文化代表的…  相似文献   

20.
赵林  周玄毅 《学术月刊》2015,(4):171-176
赵老师,您好!您早年是学西方哲学出身,但是近十多年来,您的学术研究方向主要定位在基督教思想史和西方文化方面,您能谈谈自己是如何从传统意义的西方哲学研究转向这些新领域的吗?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受青年时代的精神氛围的影响,很多人都对哲学感兴趣。在20世纪70、80年代,在较为浓郁的政治意识形态氛围中,年轻人谈论哲学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就像今天的年轻人喜欢谈论影视明星、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