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后方抗战进步文化,产生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其“前身”是我党领导的“白区”革命文化。这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党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党对发展大后方抗战进步文化所做的主要工作,一是办好党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党刊,二是注意对文化界人士的团结、教育和引导,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大后方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开展,四是注意对文化界人士的关怀和爱护。大后方抗战进步文化的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它是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方面军,是加速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催化剂”,它为争取中国抗日战争的光明前途,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今年,又是在周恩来同志逝世九周年的前夕,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出版了一本《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代论集》,作为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贡献于全国广大读者,并以此纪念当年领导《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新华日报》是我们党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一个公开的日报。它是根据党中央的决定,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创办于武汉,在武汉陷落的当天即十月二十五日转移到重庆出版,一直继续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在全面内战爆发半年之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闭,其存续的历史共有九年多时间。按其任务和作用来说,它是党的喉舌,是人民的  相似文献   

3.
4.
抗战大后方歌谣调查研究是针对抗战大后方历史的一项基础性专题文献考察探索。一方面,用历史眼光来探析抗战大后方歌谣不断演化的历史概念;另一方面,从历史文献保护的视角来探讨抗战大后方歌谣文献整理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其开发利用的历史需要和时代需要。同时,论述了抗战大后方歌谣的政治威力、艺术魅力等历史影响,并揭示出抗战大后方歌谣搜集整理与研究探讨中出现的词曲分离、视野屏蔽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抗战大后方文学的研究,应当坚持文学历史主义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达到文学自身的历史和历史整体性下的文学的统一。其具体内涵则是文学本位立场、民族文学立场、社会文学立.场三者的辩证融合。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化人对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文化人对抗战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唤醒民族觉醒,宣传、动员民众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实现文艺大众化的质的飞跃,创造繁荣的抗战文化;推动大后方的民主进程。当下文化人的重要作用更是越来越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8.
9.
抗战大后方歌谣是战时后方民众革命心声和思想情感的概括和反映,也是后方民众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历史的记载和写照,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对民族观念、国家意志的认同、内化与自觉践行的心路历程与实践轨迹;正是承载这种记录和反映的歌谣,又进一步促进了大后方乃至全中国民众的民族觉醒与抗战意志,从而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二月,很多报刊都发表了纪念老舍先生八十诞辰的文章;由此想起了同老舍有关又无关的一件轶事。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九日,在当时重庆的国民党《中央日报》第三版上,刊登了一则《黄金提价舞弊案》的新闻,披露了伪财政部部长余鸿钧、四联总处秘书处长刘攻芸关于黄金舞弊案“会查报告”的全文。其中,第三节“交通银行”部分,列举购买黄金一百两以上的大户有:“舒舍予等五户共一五○两,系以金城转  相似文献   

11.
新华日报》于1997年8月28日《思想界》专栏中,把《江海学刊》作为江苏第一家理论刊物作了介绍,并配发了照片。介绍如下:《江海学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期刊,创刊于1958年,近40年来它刊发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该刊既注重本省地方特色,又放眼于全国发展战略研究,追求广阔而深远的时空效应。主办者有很强的精品意识,"要搞学术交响乐",是其在学术刊物中的定位。为此,刊物建立了一支在全国学术界颇有名望、水平的作者队伍,给刊物提供了学术理论前沿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中心。抗日救亡的特殊历史环境使大后方文化发展呈现出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性、更大的包容性、中外文化的互动性。大后方抗战文化发展,保护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西南地区播下了文化种子,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大后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大后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抗战文化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中国东南抗战文化史论》景秀明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指出:中国“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如今,这一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新的研究成果不时涌现。王嘉良教...  相似文献   

14.
《星期文艺》是《新华日报》创办初期设立的第一个文艺专刊,由胡风编辑,因稿源缺乏,问世不久就停刊了。《星期文艺》注重评论,它存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华日报》文艺副刊注重战斗性、批判性的特色。由于胡风在文坛的重要影响以及“七月派”作家的有力支撑,《星期文艺》也得以刊载了一批生活实感与战斗激情紧密融合的优秀创作,形成了抗战初期文艺园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1月25日至29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日战争暨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讨论会",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会议论文分别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日本侵华史料整理与研究"各子课题的研究论文,以及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通货膨胀,特别是1940年以后的恶性发展对这一时期大后方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通货膨胀使大后方知识分子的生活几乎赤贫化,知识者沦为平民,对社会底层的感性体验促使知识界民粹主义倾向的急剧扩张;贫困使知识分子产生强烈的挫抑感,也不可避免地与一度因民族危机而获得各种社会力量广泛认同的国民党政权疏离。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使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社会不平等问题凸显,从而使知识界普遍关注经济平等,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这种转变既见证也直接影响了抗战后期大后方的人心剧变与政局演变的动向。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1月至12月,省新闻学会调查组在省、市、县党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依靠各级新闻单位,对全省人民看报纸、听广播和看电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综合调查。这次调查。采用了典型调查和社会统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计调查的抽样方案,由省统计学会设计,从全省十三岁以上人口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出两千人作为调查对象。这些调查对象分布在全省七十四个市、县(计算机抽样时未抽到句容县)的各个角  相似文献   

18.
<正> 大后方小说以其耕耘者众多及特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赢得了自己的声誉。近些年来,由于逐渐改变了对抗战文学的不公正的态度,包括大后方小说在内的整个抗战文学的研究逐渐受到了重视,并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就大后方小说来讲,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来看,研究的立脚点多在文学价值的分析、美学上的观照、社会学的估价。这无疑是必要的,有意义的。但如果再扩展研究的眼光,沿着时间隧道回溯源远流长的我国传统文化,就会觉得还有必要拓展研究的地平线。本文拟就大后方小说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纪念与缅怀周恩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领导《新华日报》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坚持和平。民主、独立等方面的丰功伟绩,本文将集中就他的新闻思想,他对新闻学基本理论的贡献,作一论述。由于当时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他的讲话一般都不允许笔记,文字资料留下来的不多。本文是根据《新华日报》版面资料和报馆一些老战士的回忆文章整理与综合的。1、革命的喉舌。周恩来为《新华日报》创刊的题辞:“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是他对这张报纸的出版宗旨的提示。《新华日报》的酝酿、筹备…  相似文献   

20.
《桂林抗战文学史》评介左超英《桂林抗战文学史》最近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翔实而系统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抗战文学历史全过程。当年在桂林活动过的茅盾、巴金、夏衍等众多文学家对该书给予了大力支持。由全国文联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尹瘦石题写书名,中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