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家中一呼百应的独生子女被人们称为“小皇帝”。然而,仿佛一转眼的工夫,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都已经成了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和大姑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小皇帝”牵着“小公主”的手,踏上红地毯组成一个新的家庭时,是否能如童话故事中所说的“王子与公主从此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呢?  相似文献   

2.
不要一切都包办代替咱们现在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一个家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太阳转,俯在一个小皇帝的脚下,唯唯喏喏,呵护有加。最终的结果是,小太阳的“黑子”越来越多,小皇帝变成了无能而无道的昏君。  相似文献   

3.
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湖北省5个市镇12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四个大的方面运用19项具体的指标对独生子女家长与非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孩子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全面的测量、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两部分家长在溺爱孩子的行为表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否定了独生子女家长比非独生子女家长更溺爱孩子的假设,也否定了近年来社会上所存在的那种认为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的偏见。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出生的那一代孩子是幸运的,他们正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汹涌大潮,赶上了物质生活水平飞速上升的时期,也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如今,这些曾被称为家中"小皇帝"、"小公主"的一代已长大成人。事实证明,他们  相似文献   

5.
“4—2—1家庭”,即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的家庭,由4个父母长辈、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组成。中国自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国策至今已经27年了,吃麦当劳长大,现代意识强烈,曾被戏称为“小皇帝”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开始长大成人、成家立室。根据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4—2—1家庭”将成为中国社会的家庭主流。伴随着“4—2—1家庭”的主流化,整个中国将面临着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与国家战略等社会游戏规则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家务劳动是没有酬劳的、没有交换价值的无偿劳动,按照传统观念分为“男人的”和“女人的”劳动。家庭中夫妻经常会为如何分配家务劳动而产生矛盾,进而影响其婚姻关系,这是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组成了家庭,这些昔日的“小皇帝”举行隆重的婚礼后随即发现,他们梦想的“家”并非总是乐园,诸多烦恼令他们始料不及,而家务问题时常成为他们争执的焦点,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斌 《职业》2014,(19):65-67
今年3月以来,全国出现了“单独二胎”新政启动的小高潮。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1个省份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新政。“单独二胎”政策放开,未来将有可能每年拉动中国0.2%的GDP,同时改善独生子女带来的社会问题。既然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大事,又有明文政策规定,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很关注,如何保障由此涉及的劳动者权益?本文从政策法律方面试作解析。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大潮涌向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社会价值体系裂变,也牵动着每个家庭.加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独生子女的比例日益增多,家庭结构也相应变化.伴随着“独生子女新生代”的出现,关于独生子女“现象”及其教育辅导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家长及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当今我国的部分家庭存在着厌老宠小的现象,即年轻夫妇将其独生子女视为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对“小皇帝”,“小公主”正如有人所说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不知道该如何护爱了。然而,对其父母或爷爷奶奶则与之相反,轻则轻而视之,不关心其痛痒;重则嗔目斥之,视长辈亲人为佣人,下人,多余之人,动辄训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我国现在在校的职业学校学生特别是城市职业学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这些独生子女中大部分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个性过强、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不强、在家庭中充当“小皇帝”等.而当今社会是一个讯息万变的社会,时代发展到现今,人们的生活节奏非常之快,这些时代特征和独生子女们的素养之间难以相融,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求职业学校学生必须有比较强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方城县有这样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式民办学校,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富裕的家庭,加之被社会上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占多数,因此被当地人称为“贵族”学校。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贪图享乐、攀比阔气、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任性、固执、唯我是尊;不明确学习目标、没有理想和抱负等问题,这所名为红星的学校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德育促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太伟大了.面对着古今中外从未遇到过的教育难题,把超过8000万的独生子女,从幼儿园培养到大学毕业,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太了不起了。独子难教啊。我们为什么把下一代的成长搞得那么难?”——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独生子女政策是迫不得已的政策,绝不是一个理想的政策,只要条件改变的话,我们就要尽量改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其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现有部分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从养老方式与养老意愿、养老内容等角度来分析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浅析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最后希望通过总结性和概括性的观点,为缓解独生子女所面临的养老压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延伟 《老人世界》2014,(11):37-37
在中国两千余年封建专制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称帝,至公元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炮声中宣布退位,在这2100多年间,我国历史上共有494个皇帝。由于封建社会实行的是皇位世袭制,所以,皇帝驾崩后,一般便将皇位传给他最为信赖的人——儿子(一般是长子)。因皇帝大多身体欠佳寿命不长,他们驾崩时不少太子尚在幼年,有的甚至还在襁褓之中,于是,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许多“娃娃皇帝”,即“小皇帝”。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家庭是潜在的风险家庭。现代社会生存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因疾病或意外伤害而死亡。此种情况一旦发生,这类家庭稳定的“三角结构”就被彻底打破,家庭就会陷入“失独”的被动尴尬困境,独生子女家庭就成了“失独家庭”。失独家庭的形成,既有计划生育基本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独生子女研究诞生以来,针对该群体的负面评价一直没有中断。有学者因此提出“独生子女神话”一词来专指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实证数据证实独生子女刻板印象是否客观存在。本研究以上海为例探索了中国城市居民对独生子女群体的普遍印象,证实了该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研究通过形容词自由联想法和社区调查获取了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12个高频形容词,其中积极形容词3个和消极形容词9个。在1088份拥有9—18岁子女的父母问卷中,分值最高的5个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形容词分别为“依赖”、“任性”、“娇惯”、“自我中心”和“爱发脾气”,均为消极意义。数据表明,在与独生子女有直接接触的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迫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国政府开始实行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对既定计划生育政策陆续做过一些微调,并最终形成了“提倡一胎、控制二胎、杜绝三胎”的“独生子女政策”。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藜  刘艳琴 《现代妇女》2010,(11):11-18
婚恋生育观这个话题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和耳朵,尤其是作为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婚恋生育观成了时下人们争论的焦点。融合当前的热点,我们以“80后”婚恋生育观城乡之间的对比研究为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从恋爱、择偶、婚姻等方面进行探讨。他们的婚恋观,呈现了多元化的状况,生育观则明显受西方文化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80后”的婚恋价值取向已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80后”出现的婚恋生育状况,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打开电视机,屏幕充斥着皇帝的面孔。不是演的皇帝戏,就是“皇帝”在做广告,什么酒好、茶好、狐臭药灵,全是“皇上”在拉皮条。算来,中国最后的一个宣统皇帝也被推翻90多年了。想不到,皇权思想突然间大行其道,有人对封建皇帝又顶礼膜拜,口称“奴才”了。细细琢磨,还真应验了鲁迅先生那句话,有的人把奴才做惯了,是站立不起来的。即便改朝换代,想的也不过是换个好点儿的皇帝,除此而已,岂有他哉!不然,打个广告,用得着把个假皇帝也抬出来吗?皇帝“广告”@周军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的照顾与养育是城市家庭面临的重要事务。在强调相互影响的“双向模型”理论导引下,将中国城市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养育过程还原到跨代育儿的家庭系统之中,《多重照顾》由此给读者呈现了儿童作为社会行动者的能动性,展示了他们与由父辈、祖辈共同构成的跨代育儿组合的互动过程,用丰富的经验数据揭示了跨代育儿组合内部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双向模型”、“跨代育儿组合”等理论性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独生子女养育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