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论刚性管理的特征与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宏桃 《学术论坛》2007,30(6):121-124
通过揭示刚性管理的内涵、回顾刚性管理理论的历史渊源、剖析刚性管理的特征及刚性管理的利弊来对刚性管理进行专题探讨,以引起人们在大力倡导柔性管理的同时正确关注刚性管理。  相似文献   

2.
高校管理中的刚与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根据灵活性和人性化特征可分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两种模式.一般说来,标准化、数量化、程序化、制度化、物化管理属于刚性管理,反之是柔性管理.刚柔是相对而言,互有短长,并非具有本质上的相互排斥性.刚性管理基于理性原则、秩序原则和简化原则;柔性管理基于系统的复杂性、环境的多变性和人的独特性.高校是一个以人为核心要素,肩负着教育、学术和服务等多重使命的复杂系统,有效的高校管理应是刚柔有据、刚柔得当,刚柔相依、刚柔相制,刚柔相济、刚柔一体,以柔为本.  相似文献   

3.
论党校教师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校教师是党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承担者和主导力量,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传统刚性管理模式忽视了党校教师特殊的性格特征和劳动特点,制约了他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新的管理方式,对党校教师实施柔性管理,不但有利于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党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党校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师为本,服务为上;刚柔相济,以柔为主;尊重差异,有效激励;共同决策,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思想逐渐引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寻求大学生管理的最佳途径。针对当前学生教育管理多刚性管理的弊端,内在重于外在、个体重于群体、肯定重于否定等一系列柔性管理手段,旨在促进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和情感的发展,追求一种更完美的管理境界。  相似文献   

5.
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学生思想的异常活跃,传统单一的刚性管理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校新形势,因此在大学生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确立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从学生管理的特点、柔性管理的内涵,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了在学生管理中实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孙悦  郭松洋 《兰州学刊》2013,(7):213-215
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凸显,社会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管理领域。将柔性管理手段与方法引入到社会管理领域成为补充现有刚性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尝试。柔性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强调运用非强制的手段引导民众的自觉行为,要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实现其自身关注的转变、理念的转变与角色的转变。在推行柔性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包含三方面内容:柔性社会管理的起点——尊重需求导向,规范需求表达;柔性社会管理的重点——寓管理于服务,引导民众的自觉行为;柔性社会管理的难点——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引领社会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7.
杨力 《云梦学刊》2000,21(2):10-12
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重要补充。将柔性管理用于科研管理,是社会文明几管理科学的需要,它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得盱激励科研工作者的勘验欲望,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员加强自身修、促进管理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管理逐渐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依靠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的知人原则,强调管理者要尊重人、关心人、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同时要实现激励功能柔性化,企业文化环境柔性化等。在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既要重视发展个性和高度的成就动机,又要提倡弘扬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变化,企业的绩效考核由刚性向柔性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柔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正与中国思想文化相契合.对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柔性管理的相关理论,在企业柔性绩效考核的目的、方式、绩效沟通和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90-195
行政允诺作为一种柔性的行政行为模式,顺应了构建服务型政府及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体现了行政权运行方式,从传统的刚性规制模式向晚近的柔性规制模式的转换,开辟了公民参与行政管理的新途径。由于在理论研究、程序设计、监督救济上的滞后,导致行政允诺的运行实效大打折扣,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行政允诺的理论指导、程序控制、监督与司法控制,以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略论知识型企业的组织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经济”时代 ,最具生命力的企业必定是致力于创新的、柔性的、面向知识生产与管理的知识型企业。而实现企业的知识化改造 ,组织创新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知识管理内涵、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基础上 ,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国内网络群体性事件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随着公民通过网络维护权益的事件不断发生,在此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概念和领域。为深化对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认识,文章梳理和评价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发现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研究体现出三个分歧,即发生场域、性质、特征的分歧。生发方式和模式可概括为三式,即主体推发式、事件引发式、客体触发式。其类型为三态,即纯网络态、网络现实交互态、网络向现实的转变态。其管治也表现为三类,即柔性管治、韧性管治和刚性管治等。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关键 ,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处于技术创新的中心位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技术创新的成功依赖于一系列制度保障 ,其中企业的组织形式尤其重要。经济活动的变化 ,要求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结构不断调整。因此 ,为了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 ,要改变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 ,由过去的刚性的经营管理型转变为现代的有弹性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一组织形式中 ,企业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 ,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成为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因而 ,必须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机制保证技术创新活动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为网络媒介载体、网络文化载体、网络管理载体和网络活动载体四种主要类型,具有客观性、中介性、承载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要注重载体的融合创新、载体的意义赋予和载体选择的针对性。在网络媒介载体方面,既要加强载体内部的融合互通,又要促进新兴网络载体与传统载体的融合互通;在网络文化载体方面,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传导的价值观念融入网络文化产品之中,并通过各种方式丰富网络文化活动;在网络管理载体方面,要切实提高管理者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能力,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入管理目标之中,把柔性管理和硬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好网络管理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网络活动载体方面,要增强开展网络活动的自觉意识,丰富网络活动的具体形式,提高网络活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风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经济运行中它既可以刺激经营者创新进取,也能够约束规范其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竞争-风险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自发地调节着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企业经营者和领导者应在职工中广泛开展风险教育,并实行科学严格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张文珍 《阴山学刊》2004,17(2):53-56
孔子是礼教的遵守与执行者,要求人们严格按照礼制规范说话行事,不能违背,不能僭越;但他并不死板拘泥,而是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出鲜明的权变特色。因此孔子本人的形象也显出几分灵活机智,不像后世道学家们笔下所塑造的那样道貌岸然,枯燥乏趣。  相似文献   

17.
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执行",衡量企业管理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执行的结果"。因此,执行文化的建设就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以企业执行文化的构建为中心,从刚柔相济管理模式的内涵入手,以煤炭企业为例,着重从刚性管理与执行力的养成、柔性管理与执行意识的提升、刚柔相济与企业执行文化的形成等方面展开企业执行文化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我国的就业即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就需要对就业问题进行对策创新。具体为 :创新劳动力的供给制度 ;更新择业观念、提高劳动技能 ;开拓经济新增长点和创新经济结构 ;建立再就业管理“新网络”、劳动力市场“新模式”和社会保障“新格局” ;实行弹性就业制和灵活工作制等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厉行法治行政。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行法治行政二者是互相促进的。低碳经济发展首先要求政府在法治行政过程中遵循基本的法治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践行于行政执法的具体过程中。其次要求行政机关善用各种执法手段,既要依法运用好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限权性行政行为,也要灵活运用好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合同等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