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蒙古语的分布,与同系属语言的关系 蒙古语是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等省。此外,在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也有少数聚居或散居的蒙古族。绝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族人民都使用着本民族语言。有些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兼通汉语,青海省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藏语;新疆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维吾尔语或哈萨克族语,还有少数蒙古族由于长期与别的民族杂居而转用了其他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于海拉尔举行的中国蒙古史学研交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许多学者以极大的兴趣对蒙古族族源问题交换了意见,关于蒙古族的族源问题,过去中外史学界说法不一,不仅有东胡说,也有匈奴说,以及突厥说和丁零说等等这次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蒙兀”这个词来源于《旧唐书》《旧唐书》所记蒙兀活动的望建河,根据前人考证就是现在呼伦贝尔盟的额尔古纳河;俱轮泊即现在呼伦池(达赉  相似文献   

3.
柔然人称君曰:“可汗”。如匈奴称其君主曰“单于”;吐蕃的“赞普”,中原各汉族王廷的“皇帝”。古今研究此名号者,或谓为柔然人的外来语,或说柔然族是鲜卑与通古斯的杂种,故曰:“可汗”名号是蒙古语或通古斯语所出。仍持此论者也非确定语,似可再议。柔然人在古代东方创建“可汗制”,在古代东方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上有过重大的影响和贡献。它的君称“可汗”名号,首先肯定是其本民族的土著语言所拟定的名号。因此,为了研究可汗名号,必得探索柔然的民族起源与它有关的诸族的先世问题。柔然族源问题,古者所论,有的说是匈奴后裔,或说是鲜卑庶枝。从民族像貌、官职诸方面考订,柔然非匈奴族类,族源问题备专论。鲜卑于战国以来,被称为“东胡”,  相似文献   

4.
蒙古高原,自古即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从战国以来,匈奴、东胡、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民族,曾在这里出没隐现,聚散离合,政权更迭,勃兴衰亡,演出了一幕幕威武壮观的史剧。 蒙古族的起源,正是同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构成蒙古族的民族成份,也颇为复杂。长期以来,中外蒙古史学者对于蒙古族源问题,说法种种,争论未决。若加以综合归纳,其中有研究价值的主要是匈奴说、突厥说、吐蕃说、东胡说四种。现就这四种说法,分别述评于后。  相似文献   

5.
倒淌河蒙古村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北部。海南州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该村境内。关于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族源,以往研究因缺乏运用多语种史料、忽略蒙古族历史的"游牧特征"和田野工作等缘故,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漏。本文基于汉、蒙古、藏等多语种史料的佐证和田野工作,对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族源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主要由三个不同札萨克旗人组成,分别为和硕特南右翼末旗的"居里盖蒙古"、土尔扈特西旗的"托里合蒙古"、和硕特西右翼中旗的"台吉乃尔蒙古"。其中,"居里盖蒙古"和"托里合蒙古"为该村原住民,人口占多数";台吉乃尔蒙古"后来入居,人口占少数。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古民歌是蒙古族人民生活斗争的反映和智慧的结晶,正如罗卜桑却丹所述,“世人欲察夷族风俗人情,率先细究其歌曲唱词,便可知其人其性。”歌词虽微,其意颇远,故有详加探讨之必要。 先后登上蒙古高原这一历史舞台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许多游牧部族中都盛行歌舞。蒙古族先辈与这些游牧部族很早以前就有来往、杂居、互为统属,有的与蒙古族共出一源,有的被蒙古族所融化。因此无疑会影响到蒙古族文化艺术、歌舞等方面。 世界民族之林中无论哪一个民族,其历史文化都在上古时期就已基本形成。但由于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有些民族早期文化遗产为人所知甚少。要准确阐述蒙古族早期文化、曲艺全貌,尚缺乏必要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当时蒙古族人民演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礼乐,极为珍贵,难以找到。蒙古歌曲,是由歌词与歌谱组成的统一体。经漫长历史岁月,  相似文献   

7.
(一) 公元四至五世纪时,世界政治局面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三世纪以来日益增强的席卷了亚洲中部和欧洲中南部的“民族大迁移”运动。从现象上看,这个运动的源泉来自居住于东西伯利亚和满洲的通古斯人(东胡人,Tungus)。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源出通古斯族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已开始南迁和西迁,一部分匈奴人(北匈奴)在公元前后已到达成海沿岸。从公元二世纪中叶起,另一支源出通古斯族的游牧民族鲜卑人在蒙古土地上兴起,它迫使一部分匈奴人加入自己的部落联盟,另一部分则继续向中亚和欧洲方面推进。匈奴人向欧洲的推进成了欧亚之间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文化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史,在蒙古高原这块古老,广袤的土地上萌芽、成长、繁衍,承传,世世代代哺育着蒙古族人民。本文拟就对蒙古族古代文化产生的渊源与历史环境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蒙古族古代文明的源头 早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以前,蒙古高原就已相继活跃着许多古老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等。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他们的活动对蒙古族的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在这两个民族的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蒙古族学者们把《格斯尔》与《蒙古秘史》、《江格尔传》誉为蒙古族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然而蒙藏两个《格萨尔》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它们是怎样互相影响的,这是一个研究史诗的人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也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于弄清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史、了解蒙藏两个兄弟民族源远流  相似文献   

10.
自从1758年法国人德·揆尼(De Guignes)试图证实欧洲匈人是中国匈奴的后裔以来,匈奴和匈人的关系这一问题曾不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争论。然而关于匈奴起源的研究却毫无进展。这可能主要归于两个原因:一,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二,中国文献对匈奴在先秦时期的活动记述甚少。近半个世纪以来,与匈奴有关的墓葬和遗物不断有所发现,为追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0月26日,为配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的庆祝活动,本院召开了蒙古学学术报告会。来自本院及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的8名专家学者作了报告。报告所涉及的学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蒙古语言文字方面:巴特尔副研究员主要介绍了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研究队伍、方向、特长、优势等情况。2.蒙古文学方面:荣俊成研究员认为蒙古族英雄史诗、蒙古族佛教文学及蒙藏文学的关系、蒙古族的汉文创作及蒙汉文学关系等问题是近年来蒙古族文学研究的热点。3.蒙古历史方面:晓克副研究员认为应广泛、深入地开展作为…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是一个民族自主发展教育文化的可能和权利。弘扬和确立蒙古族教育主体性是蒙古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问题之一。然而 ,蒙古族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等诸多因素 ,教育主体性未能很好地确立和保证 ,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宗旨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文化相对主义为确立蒙古族教育主体性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必须在文化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上对蒙古族教育“落后论”和“主体民族教育中心论”进行反思 ,从而找出蒙古族丧失教育主体性的症结 ,并确立和弘扬蒙古族教育主体性 ,繁荣和发展蒙古族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论蒙古族传统道德观念与蒙古族文学的关系吉思历史文献证实,随着蒙古族的形成,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念,而且成为具有蒙古族文化特点的基本要素和铸造其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重要基因。因而,蒙古族文学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蒙古族古...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的“那达慕”文化,是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中,综合性反映蒙古族文化面貌的文化类型.传统“那达慕”文化的原始内容,应当首先包括“布库”(即摔跤,《蒙古秘史》作“阿巴勒都兀鲁牙”,《元史》等作“孛可”)、赛马、射箭三项,所以后人称作“蒙古男子三项竞技”或“三项游艺”.在“那达慕”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我们明显看出,它是从原始的军体文化逐渐发展为全民族的游艺文化的,它容民族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经济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一体,形成为蒙古民族经久不衰的独特的“那达慕”文化了.蒙古“那达慕”文化,说起它的发轫之初,至少在蒙古人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在历史文献上即有记述了.当然蒙古人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集大成者,他们所承袭的文化,尚须追溯到更古老的时代.仅从匈奴寻源,也要追溯到三千年以前了.今天的考古发现足以证明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蒙古族人口已达3,411,657人,其中内蒙古蒙古族为2,489,780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73%。虽然蒙古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很小,但是他们分布的地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左右。这里有广阔的牧场、农田、森林以及丰富的矿藏资源,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人口增长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控制人口增长对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利益与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一员的蒙古族,也同样存在着人口增长如何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有着辉煌的历史 ,蒙古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灿烂的文化。本文用广义的文化概念 ,以开发和挖掘蒙古族文化的经济价值为目的 ,从分析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入手 ,通过分析概括蒙古族文化历史发展概况 ,由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蒙古族服饰及工艺品、蒙古族传统优良思想着手 ,阐释了蒙古族文化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川滇边界蒙古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四川、云南边界地带居住着约7万余蒙古族同胞。其中仅盐源县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就有蒙古族10978人,这里尚不包括暂未确定民族成份的约7千余人。他们自称为“纳日”,说自己是元代蒙古骑兵的后裔;而外人则称他们为“摩梭”人,认为他们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他们的历史,让历史事实来说明他们的族属问题。 一、蒙古族进入川滇的经过 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相继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的蒙古大帝国。  相似文献   

18.
柔然族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然人的族源,据《魏书》与《北史》的《蠕蠕传》所志,出于“匈奴”或“东胡”;后人又说出于“鲜卑族和通古斯族”的“杂种”等等。本人认为,柔然虽与东胡同种而非同宗,应该是东夷人(氵岁)闾的宗支。现就以上问题,一一加以考订。柔然人不是匈奴族的后裔认为柔然人是匈奴族者,南北朝各国史皆有是说,但皆无证明。唯中国史法:凡北方民族皆曰“狄”、“猃狁”、“匈奴”。唐人修《晋书》总称“北狄十九种”  相似文献   

19.
匈奴族源问题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而且至今仍未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在《匈奴民族起源于鄂尔多斯地区辩难》一文中,我们曾结合文献和考古学资料,考察了匈奴与自然地理环境,匈奴的葬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问题,切断了匈奴与北狄在族源上的联系,从而否定了匈奴与鬼方、獯鬻、猃狁、北狄同族源说.在此,笔者谨就这一问题再提几点补充意见,以求教于诸位学者.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间国内匈奴族源研究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族源族属问题早已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一系列研究论著,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与看法,这些对于匈奴族源问题的研究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相关研究还存在些什么样的问题?彼此观点差异何以如此之大?今后努力的方向何在?如此等等都是目前急需要讨论的问题.参照国际学术界有关研究,我们从考古学、人种学、语言学与历史学四个方面,对国内学者30年间的匈奴族源研究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评议,分析了各种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的得与失,提出了一系列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