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它是对"以物为中心"的反思、扬弃和超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决策目标人性化,决策程序民主化,决策主体群众化,彰显公共利益价值,弘扬公平原则,探索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渠道,都是人本思想在公共政策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统一战线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首先,统一战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素。在各种功能相互促进的多样性统一中,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素。事实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我国社会就和谐、稳定;什么时候忽视统一战线的作用,我国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加剧,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3.
苟清华 《职业时空》2008,4(9):73-73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的功能主要是对人类的二维发展的影响,即:“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影响。体育的主要功能是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体质。群众参加体育的过程既是不断改善身心、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和改进思维方法的过程,又是自身社会化的过程。可以说群众体育丰富了人的文化生活内涵,同时也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在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发挥群众体育的作用和影响,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公民的参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实现和扩大公共政策体系合法性基础;有利于促进公众监督及保证政策的公共价值。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存在以下困境:主体性困境、渠道性困境、信息性困境、组织性困境等等。对此,应提高公民自身的参与意识与能力,畅通及完善参与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及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等等。  相似文献   

5.
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观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科学、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不科学、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观会造成社会、经济、文化的畸形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消费观是关系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否和谐生存的关键。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王郁华 《职业时空》2009,5(1):129-1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做出的新决策,它必将成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和终极目标。而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档案管理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作好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增芝  回顺利 《职业时空》2008,4(7):147-14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工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大学校园,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而且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教育要素,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合理化执行的前提,是政府管理的核心与关键环节。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更是有助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策合理化执行地关键。因此,基于什么样的理论背景来研究公民参与以及研究其现实意义就显的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就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教育承担着培养构建与创造和谐社会人才的重任,有责任为此做出自身的贡献,其中艺术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王京须  柳靖 《职业时空》2008,4(9):185-18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方针、目标和内容,而教育又起着维护和加强政治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与经济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职业教育表现得尤为明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这一论断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追溯职业教育发展史更能深刻领会发.辰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2007,(1):64-64
2006年12月23日,“上海市社会学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102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主办、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承办,上海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社会工作者二百多人参加会议。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学会副会长彭希哲教授主持开幕式,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出席会议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潘世伟教授,复旦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燕爽教授也分别与会致辞。王仲伟部长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海市社会学学会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指出社会学有着与其它社会科学不同的分析社会的视角,应该在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希望社会学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学科优势,在制度创新、社会组织、社会公平、和谐社会指标等重要课题的研究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基本途径,也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享有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老年人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共享者。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老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十分庞大的弱势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和关爱这一群体,让他们得以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内应有之意。而加快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就是推动解决众多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关系概念,包括城乡关系和谐、阶层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等。阶层关系和谐实质上就是阶层结构的和谐,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实现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结构性支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吴红 《职业时空》2008,4(10):71-7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学校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利益分配的调整,新旧体制的;中突和中西文化的碰撞,社会上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信仰迷失、道德滑坡和思想混乱等现象,高校内部各种观念也出现了相互碰撞。在这种背景下,构建新的大学文化并运用好这一文化载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在建立与发展和谐大学文化理念中,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成为当前亟须进一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林琳 《现代妇女》2014,(12):46-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法律的支持,政府完善法治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保证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减少贫富差距,把人们的收入格局进行调整,增加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和完善法制是同时进行的,保持经济与法制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7.
陆勇敏  杨莉 《职业时空》2008,4(5):13-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社会责任,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需要。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发展社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两个基本视角:一是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基本内容、基本目标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实践;二是探讨社会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建立有效机制,预防和消除社会隐患,达到和谐社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存在的社会风险及其发展趋势,提出创新社会风险的控制机制,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胡小剪 《现代交际》2010,(10):12-12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公民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核心所在。一直以来,受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国人的公民意识还有待提高。本文分析了公民意识缺乏的原因,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培育公民意识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对公民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赵尊英 《职业时空》2008,4(2):119-12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使得中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明晰物权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物权法的实施发挥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