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生姓王氏名夫之字而农号姜齐先世本掦州高邮人。明永乐初有官衡州卫者遂为衡州衡阳人家世以军功显。父字武夷。始以文学知名。中天启副榜先生卽其季子也明即亡隐于湘西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先生少负隽才。读书十行俱下一字不遗。年二十四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壬午乡试以道梗不赴曾试明年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降士绅。其不屈者缚而投诸湘江。先生走匿南岳双髻(?)下贼执其父以为质。先生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徧体创也。免之父子俱得  相似文献   

2.
刻漧涛园诗集述病枕憶得敍云昔在癸末春漧涛园初刻亡友熊渭公为之序乱后失其锓本赖以自免笑悔盖南昌归后所刻也三月张献忠陷黄州五月陷武昌八月陷岳州长沙十月衡州溃陷桂端王率安仁王永明王走永州贼得武夷公索公及石崖公公剺面伤腕舁示贼因与武夷公俱得脱衡州陷贼钩索绅士補伪吏有不顺者投之湘水公与石崖公以父母衰不能越疆望门无依舅氏谭公玉卿引公及石崖公草屦莽枝度函口迳岳奔命匍  相似文献   

3.
船山先生传     
船山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别号姜(?)。故明之遗臣。清朝之逸民也。明既亡。先生隐于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云。其先世本扬州之高郵人。明永乐初。官衡州卫。遂为衡州之衡阳人世以军功显。及武夷公始以文学知名。中天啓辛酉副榜。先生即武夷公之季子也。先生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一字不遗。年二十四与兄介之同应崇正壬午科湖广乡试。俱获隽焉。以道梗不赴会试。越明年癸未。  相似文献   

4.
秋八月吳逆死大兵進窺衡州四女夭葬敗葉盧左海側 梅陰塚詩序船山老人幼女七歲許字友人唐君之子者以戊午八月夭敗葉廬左有梅一株老人所翫息廬(土已)梅存因(?)其側老人女蚤曉字動有閑則嘗自言使我且死必不亂垂亡果然老人哀之甚且恐此土為樵犂所侵詩以誌之唐君卽須竹先生子名常適字無適薑齋文集補遺有唐子無適墓誌  相似文献   

5.
王维 《船山学刊》2006,(3):159-161
衡州之战是南明时期,西南地区大西军在抗清斗争中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本文通过对此战的原因、结果以及影响的重新审视,说明西南农民军领袖孙可望和李定国在衡州之战的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以及这些分歧对抗清斗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桃坞先生:有明之遗士也。言无匿心,行无逾志,不惊於生死,不动於饥寒。接物以坦,不过求人於是非,而非理相溷,则声色峻厉不可遏。年二十八,举於乡,上计偕,以畿辅大乱,中道归其年秋,张献忠陷衡州,购索绅士充伪  相似文献   

7.
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号薑齐。湖南衡阳人。父朝聘副贡生。以文学知名。先生少负异才。读书十行俱下。年逾冠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壬午乡试。以道梗未与计偕。明年张献忠陷衡州。士类多污伪命。其不屈者投之湘江。先生走匿南岳双髻峰下。贼执其父以为质。先生自引刄。刺其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十七年北京陷。先生涕泣不食者数日。明年、王师下金陵。唐桂二王、相继称号。督师何公腾蛟屯长沙。堵公允锡驻常德。两公颇不相能。先生忧之。上书监军章公矿。  相似文献   

8.
明万历四十七年已未公一岁九月初一日子时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峯王衙坪时武夷公年五十谭太孺人年四十有三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公二岁八月光宗即位诏以明年为泰昌元年九月熹宗即位诏以是年七月以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大凌武夷公五十齿满杯盂凝冱七十自定稿庚申腊月一日寒雪有作注是为先征君弧辰闻之先慈云泰昌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举人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夫之夫之走匿南岳贼执其父为质。夫之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归居石船山。杜门著书。神契张载正蒙之说演为思问录內外二篇。所著书有周易稗疏。书经稗疏。诗经稗疏。其言易不信陈搏之学。亦不信京房之术。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谈元妙附会老庄之旨。故言必征实。义必切理。其说尚书诠释经  相似文献   

10.
朱王孙禋黎朱禋黎号绍南。藩支定灼曾孙也。少补州学弟子员能诗书法宗二王。武冈碑碣多出其手。性耽禅悦。建一庵终日坐其中。有不滓轩诗草与州入刘春莱齐名。郑亲王之取宝庆也。隆回未坿禋黎依之。以遥应滇黔之师桂王没禋黎以郡王册宝卒于隆回。宝庆府志良翰传病枕忆得甲申年。有逢明王孙邀同冶仲小饮观伎即席赋。王孙名禋黎书法妙绝精禅理。比以请兵平乱几死于贼。七律二首。正钧按是年春先生出莲花峰莲峯志序云甲中春始出自峯下道过武冈。因至永州东安。按亿得是年有武冈道上怆赋一首东安得欧阳叔敬诗赋答一首逢王孙诗编于武冈道上一首。后盖遇王孙于  相似文献   

11.
万里 《船山学刊》2001,(3):19-21,50
明末清初天崩地裂的社会剧变,将王夫之置于灵与肉的炼狱之中,对他的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与成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南明永历时期的一段短暂的仕宦经历,对其政治思想的影响,作用尤为重要。1647年(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初,清军分两路南下。一路由明降将李成栋率领进攻两广,连陷肇庆、梧州等地;一路由明降将孔有德率领自江西进攻湖南,连陷湘阴、长沙、衡州等地。上年10月即位于肇庆的永历帝,先后避难于梧州、桂林,于当年5月又至湖南武冈。客居于湘乡一直在寻找抗清救国之路的王夫之获悉这一消息,便与其友夏汝弼(…  相似文献   

12.
又按分體稿辛酉廣哀詩序云追平生交游凋替之頻仍老栖巖谷唯病相耦而已夫之自弱冠幸不為人所厭捐出入喪亂中亦不知何以獨存諸所哀者或道在死或理不宜死及其時相輳會以靖其心而安其命而不肖獨參差了然者蔑論箴石卽告語亦杜口矣德業文章志行自有等衰非愚陋所敢定抑此但述哀情不以隱顯為先後因長逝之歲月序之杜陵八哀詩常病其破蘇李陶謝之體今乃知悲吟不暇爲工有如此者詩共十九首以熊渭公(雨川)癸未沒始而殿以欽  相似文献   

13.
刘孝廉惟赞刘惟赞字子参。祁阳人。崇祯已卯举人。性刚介尚气。癸未之乱。与衡州同知郑逢元。督义勇。歼贼魁。国变后。以中书屡征不就。隐居西春之石门庵。榜曰白云。其地在祁邵之交。宅旁有鲤鱼山。所常远往者。王船山。邹艮峰。郭季林诸人外。莫能见也。日坐崖中。吟咏自适。与世事绝。一夕、梦陈忠洁公遗以书。抚膺涕泣曰。澹元其召我矣。未几遂卒。(沅湘耆旧集小传)永历实录严起恒传云。永历三年春。楚师败于湘潭。何腾蛟被害。楚兵四十万失  相似文献   

14.
梁末陈初,局势动荡。始兴曲江人侯安都借势脱颖而出。在数次战役之中,他有勇有谋,展现神奇武功;在皇位更迭之时,他明智果断,使陈朝避免政治动乱,是陈朝建立和稳定的重要功臣。朝廷感念他的功绩设立东衡州,是南朝时政区因人而设的典型。但最后安都被以谋反罪赐死。从起家、立功、位极人臣到被处死,侯安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5.
唐阁学諴唐諴字存之。号缺庵。武陵人。祟祯癸未进士。授中书舍人。历詹事府少詹事。国变后。与兄谊奉其父文贞公遗命。破家勤王。助瞿忠宣守桂林。进文渊阁大学士。督五省义师。与何文烈相犄角。大兵逼湘潭。公得报。从桂林倍道援之。不克奔端州。图恢复已大兵破辰龙关。兄谊不屈死。俘其母入粤。遂自囚赎母。固请死不屈。絷奥西。已释归。或荐之入清朝。作诗谢曰。无如世相韩。此义不忍绝。遂隐秦人山以终。沅湘耆旧集小传  相似文献   

16.
新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作《爱莲说》,盛赞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善哉斯言,然而意犹未尽。 予谓爱莲当爱其藕。何以故?因莲藕蛰伏于淤泥之中,横伸玉臂,默化移,不求闻达,但 蓄精英、节节可通,洞悉时事,暑适以养其身,寒未能伤其肤,知春而发、感秋而敛。 予谓爱莲当爱其实。何以故?因莲实托生于清芬之中,粒粒蓬居,自甘寒素,凝结化,包藏生机,逢燥热而不枯,遇卑湿而必萌,历千万年,不违其志。(注)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昔阳县地处贫瘠,民风古朴,唯县属李家沟李氏一族有识文字者。李三极,字会轩,邑庠生,不求仕进,设馆课徒于村,其地文教始兴。三极子庆昌,居于乡,守父业,以子希莲得赠奉直大夫,晋光禄大夫。希莲,字亦青,号僊峰,清文宗咸丰十年庚申(1860)恩科第二甲十名进士,授山东巡抚,逝于陕西布政使任.希莲子光宇,字简斋,仲清德宗光绪六年  相似文献   

18.
正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为秋季的起点。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  相似文献   

19.
《爱莲说》作为濂溪之学的重要内容,在镰仓时代前期传到日本,经室町时代五山禅僧的研习传播,已有一定影响。之后濂溪学伴随宋学在江户时代跻入主流学术思潮而蓬勃发展,《爱莲说》也受到日本知识人的赞颂歌咏,从歌咏莲的香味、姿态、花朵、叶子、枝干外形,到歌咏莲内在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抒发日本知识人的君子人格理想,其境界是光风霁月,其德正如莲之德,具体表现在不染泥涂,有节操可依,洁净清通而恬淡芳香,是内外一致的洒落,是远近无异、内外一致的真诚。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莲峰志》,是其唯一部地方志著作,深刻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乡土深情、人间大爱、报国志向和民族精神。莲峰之上的方广寺既是一座佛教著名寺庙,同时也是王夫之抗清斗争的根据地,由此在方广寺的历史上留下了其英勇反抗、宁死不屈的记载。朱熹和张栻二位南宋大儒登临过此山,船山详细记述了他们的行踪以及在此写下的诗篇,并加以评述。王夫之对莲峰一带的山川地貌,名胜古迹了如指掌,在《名迹》篇中有充分的体现。他对莲花峰的真挚情感,在《莲峰志·总序》的最后一段中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这种乡土深情和人间大爱,当然由于船山在莲花峰以及方广寺与各位抗清志士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所激发出来的,终其一生都激荡在这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哲人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