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和谐辩证法是"和而不同",而矛盾辩证法则是"同而不和".矛盾辩证法适应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而和谐辩证法则适合于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和谐辩证法的提出,是适应社会生活变化和时代主题转换、自觉转变思维方式的产物.在矛盾辩证法中,矛盾在方法论体系中居于首要和核心地位;而在和谐辩证法中.矛盾仅仅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和谐辩证法强调差异互补、合作共赢,倡导宽容、包容、兼容,努力防范、限制、克服矛盾,化矛盾为差异,从差异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辩证法与西方辩证法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孕育发展,因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辩证法的理论自觉性不如西方辩证法,因而在理论体系的发育上不如西方辩证法系统、成熟;中国传统辩证法侧重于伦理、政治领域的应用,西方辩证法则侧重于对自然规律的思辨;在矛盾问题的解决上,中国传统辩证法更注重矛盾的调和与消解,西方辩证法更偏向于通过矛盾对立面的斗争以实现“扬弃”。  相似文献   

3.
矛盾辩证法是以矛盾范畴为理论中轴的辩证法,它有"存在论"和"方法论"两个层次。存在论的矛盾辩证法是一种滞留于矛盾存在论层面、拒斥"融合"概念、缺失方法论的辩证法,其理论错失是:理论渊源错位,背离马克思的和谐理念;理论元素缺失,遗漏对立面的融合;不承认融合也是发展的动力;对待矛盾的态度错误,放弃对矛盾运动的掌控;解决矛盾的方法论被扭曲、化解矛盾的方法论缺位,误导人们把客观存在着的对立面的斗争性质变成人们的价值努力目标,滋生斗争哲学。存在论的矛盾辩证法应当终结。矛盾辩证法应当走向新生,新生之路是实现从存在论到方法论的跃升,为此,就要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文本,引入对立面"融合"的理论元素,从源头上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吸收中国哲学"和合"思想的合理内核,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之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与当代世界主题的变化,实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化。矛盾辩证法正走在新生的途中,新生之路的终点是马克思主义和谐辩证法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提出要从黑格尔哲学的神秘形式中把“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解救出来。一个半世纪后,田海平、马英林二先生在《拯救辩证法: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一文中,重提“拯救辩证法”这一课题,对当代的辩证法研究是一个极大的推动。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不仅有效地拯救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辩证法,而且卓有成效地创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但是,田、马二先生却认为,马克思的工作只是拯救辩证法这一“漫长旅程的开端或开始”,而更重要的任务乃是进一步从形而上学的思想谱系与现实运作中“拯救”辩证法,并且认为,这是“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不难看出,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与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剔除神秘主义的思辨形式,救出“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救出了辩证法;而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则是只保留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而否定辩证法的形而上的本体论意蕴,从而否定一切辩证法共同具有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消解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矛盾是一个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是什么同时又不是什么的互相否定的属性;对立则是不论在变化时还是在不变时都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的两个相反事物。形而上学认为客观世界只存在对立而不存在矛盾,“是——是(同一律)、否——否(矛盾律)、非此即彼(排中律)”是其基本规律;辩证法认为对立与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是——否、否——是、亦此亦彼”是其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不是逻辑学规律,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形式逻辑学,也就没有什么辩证逻辑学了;有的只是一门逻辑学、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三个层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目前国内理论界出现的片面强调自然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片面强调“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片面强调“和谐”而回避矛盾、否认“斗争”以至否认辩证法,甚至以“科学技术哲学”取代“自然辩证法”等现象,在本质上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不利,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矛盾”渊源的考察,认为矛盾只可分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并对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和逻辑学界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认识进行分析,在澄清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学中的“不矛盾律”和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以及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范围内承认“真矛盾”的“双面真理论”,是普利斯特等人构建亚相容逻辑的思想基础,而普利斯特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其双面真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并就此做了多方论证。然而,菲卡拉等人对普利斯特的论证进行了系统性批判,并就黑格尔矛盾辩证法与双面真理论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思考。深入考察这样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厘清逻辑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悖论的关系,从而正确理解形式逻辑与辩证思维方法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一定范围内承认“真矛盾”的“双面真理论”,是普利斯特等人构建亚相容逻辑的思想基础,而普利斯特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其双面真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并就此做了多方论证。然而,菲卡拉等人对普利斯特的论证进行了系统性批判,并就黑格尔矛盾辩证法与双面真理论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思考。深入考察这样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厘清逻辑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悖论的关系,从而正确理解形式逻辑与辩证思维方法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黑格尔辩证法中,矛盾既是一种静态结构关系,又是一种动态历时过程:作为前者,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作为后者,矛盾是由对立到统一。马克思通过赋予黑格尔抽象的和形式的辩证法以具体的和现实的内容而提出了实践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从无阶级非对抗的原始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然后再在异化基础上扬弃异化,使联合起来的个人有计划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便是向这一理想社会过渡的社会,由于其本质所规定,其所有矛盾将在纳入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内加以解决。因此,辩证法在其价值诉求、理论旨归以及所展示的历史趋势的意义上,就是和谐辩证法,它不仅为人类历史的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指南,而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定的伟大的历史目标。“和谐社会”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和谐与矛盾并存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整体、系统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坚持群众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从唯物辩证法视角思考“和谐社会”,我们就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有信心也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应该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文章从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原点重新出发,强调矛盾双方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都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进而分析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对辩证法的诠释,并借鉴古今中外辩证法的思想资源,提出"和谐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涵。作者认为,所谓"和谐哲学",就是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在承认矛盾双方的差异、对立、斗争的基础上,关注双方的共存、统一、融合,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谐哲学"是对"斗争哲学"的扬弃和超越,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对存在本质的反思有同一、差别、矛盾三个环节。运用本质的反思的方法理解辩证法,辩证法的本质存在具有三个规定性:同一环节,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辩证法存在;对立环节,没有理性思考就没有辩证法;矛盾环节,没有生活反思就没有辩证法。辩证法既不是抽象的精神结构,也不是自然的一般结构,而是人对于生活反思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是人在生活反思中的理性思考。对辩证法的正确理解,必须超越经验层面的常识思维方式而跃迁到概念层面的哲学思维方式,才能消除把哲学层面的辩证法观点下降为经验层面理解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真正做到坚持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分析是现代政府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运用科学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可以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效率。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是我们分析事物最根本的方法,在整个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各个学科都应该重视的分析方法,也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内外因分析法、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方法对我们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包括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谐思维方式是对立统一思维方式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并确立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这个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国内关于审美认识的研究中,由否定“主客对立”进而取消“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突出倾向和强势话语。其实,“主客二分”在人类认识活动包括审美认识中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传统的“主客二分”并不一定等于“主客对立”,也可能包含“主客交流”,以“主客对立”为由否定“主客二分”未必符合事实。现代哲学美学生成论肯定“主客交流”,未必取消“主客二分”。“主客二分”对应的是本质论、唯物论、客观美、共同美,“主客交流”对应的是生成论、唯心论、主观美、差异美。在人类文明探寻真理的认识活动和把握美本体的审美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分别无法取消,也不应取消。只有破除非此即彼、唯我独尊的绝对化思维方法,坚持亦此亦彼、多元共存的辩证法,将“主客交流”与“主客二分”、“生成论”与“本质论”加以互补,将“美怎样呈现”与“美是什么”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给中国美学带来真正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基本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有关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反思,认为最能体现法律部门特性的方法论范畴有两对,即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冲突辩证与和谐辩证.而从经济法产生背景和制度特征以及所取得的理论共识来看,最能体现经济法部门特性的方法论范畴有两个,即整体主义与和谐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人学空场。他试图建构“人学辩证法”,而他的人学辩证法是以个体实践作为历史的原动。其对个体主体地位的不同认识,乃是人学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主要区别,但在“实践一惰性”逻辑影响下,异化就构成了人的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