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期以来,我国文学研究中学术创新性的严重匮乏已引起广泛关注,学界提出了各种解释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失语症”论和“学术失范”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认为,我国文学研究与相邻一级学科及文学研究自身各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彼此分隔,是造成我们文学研究中学术创新性匮乏的重要原因。跨学科研究是我们的文学研究实现学术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当今国内外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学术社团作为人民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由于各个时期社会环境和发展条件不同,学术社团依次经历了起步阶段、曲折阶段、勃发阶段、转型阶段等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对学术社团发展极其有利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学术社团却面临着法治化、规范化、市场化的严峻挑战。新形势下学术社团只要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始终立足于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持之以恒地朝着学术社团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开拓前进,其前景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3.
格雷格里·贝特森被公认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科学家之一.在传播学领域,贝特森是许多学术问题的发现者和开创者,他对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双重束缚、元传播、关系传播等理论和问题的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本文通过梳理贝特森的学术生涯发展历程和其在各个阶段的重要学术贡献,全面地呈现其智识生涯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出版界的繁荣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在发展的大潮中不免有沉滓泛起,但是谁也不否认,这十几年取得的成果,居建国以来各个时期之首。学术、出版界繁荣与发展的重要表现是新兴学科的出现,以及反映新兴学科建设的学术专著陆续出版。由毕世杰教授撰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就是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在探索和建树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民族发展的问题是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都很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也就决定了民族发展的理论研究成为我国民族理论界研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和十分迫切的任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理论研究的重点。 民族发展是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我国的民族发展理论研究,应立足于中国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实际,要认真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系统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的研究,探索民族发展的最佳条件、最优环境和民族发展的最佳途径、模式和举措,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为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提供理论及其模式,推动各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崛起了一批中青年学者,他们极富朝气和学术活力。在比较文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凸显着个性,对推动和发展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起了重要作用。择取几住具有代表性人物进行介绍和评述,俾以一窥该历史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教学学术是博耶提出的多元学术观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两大职能的背景下,将教学学术研究与教师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开展政策研究,对教师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我国大学在政策支持方面做了相关工作,总结和反思大学支持教学学术的现状对今后教师发展、教学学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清代严酷的政治环境和统治政策客观上成为清代学术繁荣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中国语言学的内部发展规律和清代语言学家的实事求是,不凭胸臆的治学作风及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清代语言学繁荣的内因,使得中国古典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重要方面在清代呈现出十分繁荣的发展景观。  相似文献   

9.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已将近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各个设计门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设计理论研究方面发展十分薄弱,尤其是设计批评领域近乎空白。本文通过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就设计批评学术理论界的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应该重视高校学报的收集、管理、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的学报是记载、报导我国高校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传递最新学术信息的重要工具。这些成果代表着我国高校的学术水平,也是反映全国学术总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图书情报部门在学报管理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学报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的建设性意见,可供高校领导及图书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蜀学与蜀学研究榷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昭曦 《天府新论》2004,3(3):114-117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蜀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源远流长、特色突出并具有全国影响的地域文化。传统的蜀学是以儒学为主的学术文化。今日所说的蜀学,是指四川地区的学术,其重点在文、史、哲,其核心是思想、理论,它是中国重要的地域学术文化。蜀学研究是以具有蜀学学术特色和与四川学者有学术联系为范围,其时间上限为古蜀文化和巴文化,其下限及于当今。加强蜀学研究,可以丰富和加深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国春 《云梦学刊》2005,26(4):15-16
开展当代中国的学术史研究,总结学术发展的经验教训,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学术史研究,固然需要从学科、学人、学案做起,这也应是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体,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学术发展政策方面的研究。从某种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学术政策对学术事、IP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建国初期的学术政策对当代中国学术事业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我国学术史研究的范式和领域较之清代大有扩展,既出现了梁启超、钱穆等学术史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成果.民国时期是我国学术史研究的承前启后、贯通中西的重要阶段.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学术史研究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总结民国时期学术史研究的得失,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学术史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促进新时代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浩繁的历史文献探索中,主要考论三个问题:1、老子学派的形成地点是在沛(今江苏沛县)。应称为“沛老子学派”;形成时间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至该世纪末;到公元前4-3世纪发展到齐国;在秦汉之际相当活跃。2、考索了老子学派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学者及其重要学术成果。3、探讨了老子学派学术要旨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1)“小国寡民”不是他们的理想,而仅是他们所记录的人类社会曾经有过的一个历史阶段;老子学派不主张分裂,而主张统一;不主张倒退,而主张前进;(2)老子学派不反对法治,恰恰相反,他们是坚决主张以法治国的;(3)老子学派的学术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前进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该时期的特色。沛老子学派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有极大智慧的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学术回顾》一书,2005年7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科学战线》社长邴正教授、《社会科学战线》主编邵汉明研究员策划并主编,共分三卷,计近百万字。在20世纪百年里,中国文化和中国学术经历了从批判继承到创新发展、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的艰难历程,即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学术出现空前的繁荣,各个学科都有飞跃性的发展,成绩斐然。总结百年来中国学术的复杂历程,展望新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成为摆在中国学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各个不同…  相似文献   

16.
思想解放30年,对于中国人文学术的发展当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这不等于说30年来人文学术的每个学科都获得了积极的发展。除了各个学科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外,更重要的是:学术的发展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科的发展。比如美学,30年来虽然在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重大的发展,但这个学科本身的存在状态和发  相似文献   

17.
郭淑云 《西域研究》2012,(2):96-103,144
我国萨满教研究历经80年学术历程,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即学科基础理论不断完善;主要以本土萨满教为研究对象,具有突出的活态性;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政学一体到学术自立的过程;研究队伍的形成带有自发性,本民族学者的主位思考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还在探讨我国萨满教研究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萨满教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慈波 《江淮论坛》2006,(3):145-148
文话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学术资源,它肇始于宋代,经历了发展演进、繁荣变革和融汇总结三个发展阶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推动文学因革和文章衍变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学术关注的缺失,文话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而《历代文话》的问世则为文话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文话与文学、科举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入手,揭示文话在文学批评和文章学上的独特贡献将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王洪亮 《中州学刊》2006,(5):218-220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堪称我国及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他那开明的管理思想,独具一格的办学模式,创造性的治学方略和宽泛的学术氛围,使他一度辉煌。它不仅为当时快速变革的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各个层次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它在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学术研究等方面为我们今天的高校管理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20.
<正>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经济史的区域性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潮流,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这一学术潮流的出现,其实有着十分深刻的科学、哲学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是与近几十年来科学方法论从决定论向选择论转变、学科发展多元化的趋势密切相关.而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研究,虽然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启其端,但作为一个汇合多学科的、重要的学术潮流,并受到学术界的空前重视则是近几年的事.它的兴起与发展,正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大国,由于自然的和社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因素,铸成了一个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大一统社会,各个地区的经济长期处于高与低、快与慢、发达与不发达等等不同的水平上,而每个地区又无不按照自已的特点在中国历史的总进程中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鉴于历史所形成的这一格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