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庄子》、《列子》中重出寓言故事的分析,可以为我们考察《庄子》、《列子》之先后提供重要的学理依据。《庄子》引用《列子》,说明《列子》应早于《庄子》。此问题的辩议对梳理道家思想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作为《列子》一书最核心的概念,具有多重义项,但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在宇宙论层面上作为宇宙本根的义项、在认识论层面上的义项及作为价值源头的义项.作为宇宙本根的“道”具有五种内涵,是后两种义项的基础.在认识论层面上,“道”可分为方法、规律与理论三种内涵.作为价值源头的“道”与人的自我提升过程紧密相关,衍生出道家个人修养的价值观念、修养功夫与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实质是"天道"与"人道"一致,即将宇宙的存在原理、运行规则与人的存在、道德规范视为一致。道家的天观与儒家不同。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是由天道推衍人事,借托天道作为人间秩序的依据;道家通过自然或天了解人,并且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中国哲学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列子》是先秦道家典籍,是列子门人记录列子思想的著作。该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后人整理附益,增加了一些晚出的内容,因而导致部分学者怀疑《列子》是伪书,"伪书说"者多认为魏晋人作伪。从《文选》李善注引用《列子》条目来看,《列子》在两汉魏晋直至南朝宋齐梁期间一直流传有序,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很多作家都曾引用过《列子》,其中尤以张衡、曹植、嵇康、左思、张协、潘岳、陆机引用次数较多。这些情况表明,从西汉到东晋《列子》一直流传有序,魏晋间有人作伪之说难以成立。《列子》既然不是伪书,其价值和地位也应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5.
关于庄子其人其书,历来争论颇多.刘笑敢先生从古代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角度,有力地证明了:内篇写作在前,外、杂篇写作在后.这种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由此观点出发,以内篇为考察对象来分析庄子的"天"论思想,可探究到庄子所赋予"天"的丰富内涵及其深刻的天人关系思想.内篇的"天"涵义丰富,与"道"同为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由此构筑中国先秦哲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形上学结构,即庄子哲学中天论和道论并行的形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祝捷 《江汉论坛》2012,(4):59-61
张湛《列子注》是东晋时期的一本重要、但内涵和观点都比较潜藏的学术著作。通过对《列子注》中较为重要的第三章题注进行较为详细的文字考查,并通过与慧远《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第三》中的文辞与理论进行对比与解读,我们认为,《列子注》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旨,主要对佛教思想进行了文字精细而暧昧的评论,对儒家作了简单明确的反对,对篡权者作了强烈而深刻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东晋玄学家张湛,借鉴佛教思想以发展玄学理论。在《列子注》中,张湛援引"无常",对佛教的抽象思辨方法和深邃哲理进行了吸收和转化;对世间人生现象的存在进行考察,以世间的"无常"论本体的"有"、"无";试图融通玄佛,使士族认识到万有无常,从而更专注于他所营造的超脱生死的"无"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李秋菊 《江淮论坛》2023,(1):103-109
《列子》着意以梦阐发体道主张,精心构造了以黄帝、周穆王“神游”为特色的两则梦寓言来表现完整的体道过程。在这两则梦寓言中,《列子》既把梦塑造为超越于物的世界的道之真境,又把梦解读为神摆脱形的束缚进入道之真境的游历活动。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梦明显来自不同的故事母题,《列子》通过糅合二者成功沟通了人与道,黄帝、周穆王也因此顺利由梦体道,最终实现了境界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弃智”之缘由、“弃智”之策略和“弃智”之归宿等方面对先秦老庄的“弃智”思想作简要论述,以期厘清其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0.
邓联合 《文史哲》2020,(6):106-113+164
在王船山的晚年著作《庄子解》中,"浑天"被指为庄子全部思想的灵根,它可虚可实、运化不息:虚即为充塞宇宙的无形之气,化而为物则为有形之实,是一个时间上无始终、空间上无内外的本体论或宇宙论概念。以"浑天"为基准,船山分判了庄子与以虚无为本的老子之学,认为庄出于老而高于老。从思想关系看,"浑天"说与庄子的气化流行、时空无限以及张载的"太虚即气"思想都有内在的亲缘性。正是基于这种双向亲缘性,同时由于"浑天"是一个兼括天人、有无、形上形下的最高概念,具有强大的理论包容性和广阔的弹性诠释空间,船山用它较为顺畅地消融了庄儒的思想差异,乃至达成二者的视域融合和思想会通。  相似文献   

11.
自汉代以来,庄子学说一直归属于道家门下;庄学是老学的继承者,是以"老学"为理论抽象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业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但是,若将《庄子》内七篇和《老子》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则可以看到,庄学与老学的相同之处仅仅表现在一个共同的起点——原始的"道"概念,而其学说的宗旨和目的却十分不同。在判断一种学说的性质和归属时,我们应该以学说的宗旨和目的作为基本的权重指标,而非其立论的起点。基于这一原则,庄学是一个独立于老学之外、自成一家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有关<列子>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尚无定论.据统计,当代有关<列子>问题研究的成果,考辨其宾伪的在60%以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列子>寓言的特征,无疑是一种开阔思路、灵活拓宽<列子>研究方法的途径.本文即从叙事内容、叙事特征、叙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列子>中的寓言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天人关系或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家有一特殊观点 ,即“天人合一” ,这是中国人生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在众多的哲人当中 ,庄子的天人关系思想是独具特色的 ,在《庄子》中充分地体现出了他的“合人于天”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以晚明士大夫阶层的家族史为写作对象,以“顾绣”为历史蓝本,书写了“现代性”这一语境在传统中国的发端,并深刻地检省了“现代性之萌芽”的后果及其问题.《天香》超越了先前的“上海怀旧”、主张“自律”的现代性,首次反省了明季清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被遮蔽的现代性”,进而实现了器物美学与历史美学在科技史语境下的对接,并从文学与历史的双重视角揭橥了“现代性”实现于中国的艰辛曲折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先秦时期,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使得社会思潮与文化达到繁荣的地步,在许多工艺文献中,大量地体现了中国设计的哲学思想,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18.
怀疑《列子》为伪书的人,其着眼点,大都集中在这部书所记述的内容,编录的体系,反映的思想倾向,及其引述的史实上,从汉语史及词汇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却非常薄弱。如《列子》中出现的“兰”、“住”、“憾”三个字所使用的词义,实乃晋代以后才出现的词义,足证《列子》乃东晋的伪作,而非先秦典籍。  相似文献   

19.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老子》五十九章中,老子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做了诠释:先要早早用"啬"法进行"重积德"的修行,然后拥有"无不克"的能力,然后呈现"莫知其极"的外表,然后"有国",即被托付天下,最后人会"深根固柢,长生久视",标志着人生价值的最终实现。此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有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20.
<列子>并不是在宣扬自己的价值观,而是以寓言故事为根据,贬斥地主阶级的腐朽思想.作者对先贤寓言的摘录与自己的创造,无论是在现实生活的体味感受上还是在文本铺叙的意义上都应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作者置疑地主阶级的人生苦短说,鄙弃荒谬生死说,揭露"今世"纵欲说等荒谬言说.告诫我们,腐朽的价值观是剥削阶级的附属物,要充分认识剥削阶级道德治理的重大缺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