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相信知识分子是"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可以丧邦"的,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发言论时要用"公心和理智去思考","无所苟",有根据,可实行,负责任.为此,知识分子要抱有一种哀矜敬慎的态度,这种小心谨慎的言说态度主要是"善未易明,理未易察"的认识所致.要保证知识分子言说的负责任,在胡适看来,至少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开放舆论,不可禁锢言论;二是实地调查,不要空发议论;三是秉公直书,不能因私害公.  相似文献   

2.
在胡适看来,议政的知识分子很大程度上是要力争做国家、政府、当政者的“谏士”和“诤臣”。然而,身为“诤臣”的议政的知识分子言论的相对独立性如何得到保障?胡适认为,主观上,知识分子要与政府有意识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做一个置身局外的“局外人”;客观上,知识分子要有经济上的保障,即“有职业而不靠政治吃饭”,这样才不会为“饭碗势力”所左右。  相似文献   

3.
陈丹青 《市民》2007,(4):48-51
近来关于“文艺复兴”的系列文章,我都读。话说这“文艺复兴”,实在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梦。当年胡适即曾将“五四”运动定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那豪情,距今远了;建国初胡风高呼“时间开始了”,更有开天辟地之慨,那豪情,也距今远了;1979年“文革”结束未久,《光明日报》整版报道北京机场壁画,我记得通栏大标题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学开始发展壮大,作为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品“三言”、“二拍”从多方面展示了明代中叶以后的社会风情。首先,市民成为文学的新主角;其次,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的转变;另外,传统的婚恋观念也受到冲击。总之,“三言”、“二拍”描绘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明代社会带来的新变,可谓是一幅...  相似文献   

5.
“特征论者”雅可布森以“形式化”视界提出“文学性”命题,“功能论者”穆卡若夫斯基以“语义化”视界拓展“文学性”空间,“合成论者”英加顿则是以“意向化”视界进入“文学性”生成机制。他们在言说“文学性”这一命题时,实际上很少关心什么是文学性,而更多地专注于“文学性”何以生成;他们在使用“文学性”这一概念时,实际上很少是在对文学是什么加以界说,而更多地是在言说文学研究科学化的路径。他们的探索表明:“文学性”理论的建构是可以不断深化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慎言”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待言论这个问题上,孔子持有的态度基本是保守的。他认为过多的语言外呈与装饰会让人流于浮华,使人性躁,甚至会刻薄伤人;轻言不利于政府与个人良好信誉的建立;莽撞多言会为自己招来祸端;言过其行可耻。孔子认为以上种种不利于一己内在精神的培育,他警戒人们要把急于表达的冲动内化为勤勉实践的动力,他认为“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7.
20年代“革命文学”很重视对工农大众的描写 ,但由于革命作家自身实践经验的限制 ,他们对工农的描写大都还停留于主观的浮面 ,假托工农大众之口来言说知识分子的思想、理念。与此相应 ,革命作家虚拟的大众读者也悄然被实际的读者———知识青年所代替。在知识分子作家与读者的“共谋”中 ,工农形象遭到了彻底“误读” ,由故事的主角而沦为符号 ,默默地成为他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读佛经的现象并不罕见,但只有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少数作家自觉地站在现代哲学的高度,真正坚持了“无神论”的空观立场,彻底地抛弃了“天人合一”的本体论思维传统,走上了自我澄明的精神之旅。以空破有使他们在寻路过程中,对信仰持一种既信又疑的审慎态度,一方面献身社会,一方面又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个性,这是极其难得的  相似文献   

9.
老子以“道”为本的言意观是道家言意观的基础。他以“道”不可说论为生发的基点,显示了语言不可能与世界亲密无间的倾向。老子认为,意可通于“道”,但言与“道”隔,不得已而用时只能“强为之名”。老子提出“行不言之教”并不是否定言之功用,而是要求运用合道之言,即“希言”、“贵言”和“言有宗”,其实质是“其中有信”。而对形式上的要求则是要运用“善言”,要“无瑕谪”,从而达至用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青年毛泽东在1915年8月致萧子升的信中,抄赠了一篇“自讼”赋。该赋共390个字符,借鉴了枚乘《七发》的赋体,以客、主问答的叙事形式展开,借物言意。毛泽东求学期间在读赋时也会学作赋,作过多少赋现在难以知道。毛泽东在致萧子升信时,只说送“日记一段”“试一观之”,而不说以一赋相赠,其意是表明谦逊态度,而不在信中卖弄风骚。他这篇“自讼”赋,贵在自责;对自己的学养、品德、修齐、言行、志向进行自我反省,作一明确的评判;敢于解剖自己,以高标准严苛要求自己,以祈实现“大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边缘到中心:《独立评论》的创办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社会的转型,造成了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同时也带来了知识分子重新走向"中心"的凭借--近代报刊.胡适等自由知识分子创办<独立评论>的宗旨,就是要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他们希望以"独立"的旗帜、"负责任的言论",带动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以求在社会"中心"占一席之地,进而把"任何党派"和"任何成见"都纳入自己的麾下,或者至少给它们的社会走向以一定影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自觉的社会"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中的冯梦龙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破除学术界长期以来既公认"三言"是冯梦龙的代表作又否定其著作权的矛盾态度,指出这是关于"三言"中冯梦龙作品的考定迄无进展乃至今后也难以进展的根本原因,也是话本小说研究中出现混乱现象的重要原因;认为"三言"既是冯梦龙的代表作,则应总体上承认其著作权,从而肯定冯梦龙既无愧是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家,也是保存宋元话本的功臣,理应在文学史、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优言无尤”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就是优人说话没有过错。先秦两汉的有关文献表明:官廷优人的职业身份是生活在君主身边的调谑艺人,进言可以借助表演的手段,其语言又有着自己的特点;优人的社会身份是音乐奴隶,和君主之间悬殊巨大,优人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优言元尤”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人权派是指活跃于1929年至1931年间一部分在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代表人物为胡适、罗隆基。他们深受法国《人权宣言》等思想的影响,试图模仿。其政冶主张是:一、实行言论绝对自由;二、反对“党治”,鼓吹法制;三、实行“专家政冶”,由专家管理国家。人权派的主张反映了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反映了蒋介石实行封建主义和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立”的观点和行动是持批判和反对态度的,因为中立与折中主义相同。实际上,“中立”并不等于折中主义,有它存在的余地和一定的作用。人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中立”。当然,允许“中立”存在,不等于提倡“中立”,有的要坚持“中立”,也不等于要把“中立”绝对化。把“中立”当作折中主义而加以批判和彻底抛弃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6.
信天游“兴”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天游“兴”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上句只借物以起兴,与下句歌意了不相关,但可从韵脚、语势上引起下文,这称为“起兴”,是信天游“兴”的初级形态,带有原始性;二是上句未全为比而借物取兴,与正义相关,这称为“比兴”,可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激起人们广泛的想象,标志着信天游“兴”的成熟,是信天游“兴”的富于艺术性的高级形态。信天游“兴”的发展,不是高级形态取代初级形态,而是同时并存,足见信天游“兴”的历史悠久,根深蒂固。近半个世纪来,陕北民歌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信天游“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却处于低谷,这警示我们,莫让信天游“兴”成为一种文化遗产束之高阁,而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叶,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三盲”、“二拍”是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市民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城市平民成为小说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人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交异,“三言”、“二拍”代表了这一时期“俗文学”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的言说方式上,庄子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次进行了全方位的关照。他不但对语障言筌进行了集中论述,而且探索了语言言说的最佳方式——“三言”,并对其理想的终极目标——“忘言”也进行了详细阐述。庄子的语言,摆脱了言说的障碍,真正实现了言说的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儿童“读经”现象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儿童“读经”的本质是一场经典文化的教育活动。在“经”的选择上,要关注文学的经典,在内容上要体现广博性、科学性和递进性;在“读”的问题上,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兴趣,而且要处理好“阅”与“读”、“读”与“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两个大局”,着眼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三重逻辑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成逻辑,即历史逻辑是其形成的必然性,理论逻辑是其形成的合理性,实践逻辑是其形成的可行性。涪陵区作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节点城市,要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要找准涪陵区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分析其优势和短板,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即:一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制造业作为提升融入“双循环”的关键着力点;二是要抓发展机遇,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融入“双循环”的关键节点;三是要优化功能布局,以“一城三区两带”协调发展作为融入“双循环”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