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d”一词在英语文学作品、科技等其它文体中俯拾皆是。“and”一词看似普通,实则不然,要真正掌握其用法并翻译好实属不易。“and”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表示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仅把“and”理解为并列连词,表示“和、与、同、及、又、兼”等义,并就此理解翻译出来,常常会词不迭意,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全面分析“and”语义并探究其译法对所有英语学习者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假设关系是一个拥有众多下位语义关系的语义框架。日语假设复句有众多的语言形式,各形式之间既有相通的用法也有独立的用法。汉语假设复句虽然也存在众多的语言形式,但各形式之间只有文体上的分工,没有语义上的差异。日语是通过切换语言形式、而汉语则是通过音韵操作来表现假设关系复杂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假设复句下位语义关系间的微妙差异在两语言中是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表现的。再进“一步说,同一连词即使可以出现在不同下位语义关系的汉语假设复句中,该连词的使用动机也是不同的。该文以“如果”为例,通过语音实验证实了上述主张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一“是”的意义“于是”在现代汉语中是连词。各种大学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都指出“于是”是表示承接关系(有的叫顺承关系、有的叫连贯关系)的连词。但是具体意义和用法在各教材中均未涉及。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对“于是”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而”,用法相当灵活,有时甚至难以捉摸,因此对具体用例的分析,历来就有分歧.将“而”视为假设连词,作假设复句中偏句的关联词看待,一般文言语法读物皆不涉及.而翻检古典文献,仔细琢磨,属此类用法的却又不少.粉碎“四人帮”以后,报章上常有“闹而优则仕”、“跳而优则仕”、“唱而优则仕”等语出现.这可以说是“而”作假设连词的功  相似文献   

5.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日语属粘着语.如果句子缺少助词、助动词.那么人们就几乎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者也就不知所云了。在日语文章中,助词“”频繁地出现,但它决非汉语中的“和”以及英语“and”所能比,用途要广泛得多。现代日语中的助词“”是一个用法多、广、杂的助调,因此掌握好“”的用  相似文献   

7.
连词“而”的用法灵活多变,极为纷繁。它可以连接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分句。所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有並列、顺承、转折、递进、偏正等关系。这是连词“而”的基本用法。此外,由于它和“以、与、如、则、乃”等词古音相近,又常通用。《经传释词》、《词诠》对这些通用的词例有的作过训释,但是没有具体说明训释的语音根据、用法的由来,因而使人感到同一“而”字  相似文献   

8.
谈“与”     
“与”是先秦汉语里一个比较活跃的虚词,它的用法也比较丰富。本文认为“与”用为介字或连字是有区别的,为介词时表示对待和协同,引进的是介入某一事物的对象;“与”为连词时,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凡”和“凡是”的词性问题,认为“凡”既有副词用法,又有连词用法,“凡是”只有连词用法,没有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氏文通》的连词“而”的六类语法功能和四类语义关系的归纳,分析了《文通》论述的连词“而”只连接“动静诸字”的语法功能和所连接的上下两个语言单位可以有多种语义关系,从而论证了《文通》的连词“而”已具备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现行的古汉语语法仍未能超出该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先秦散文《庄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上古汉语用词的特点,其中的“而”字主要用作连词,亦用作助词和代词。用作连词主要连接词与短语、短语和短语,可表达并列、承接等10种语法意义。其余还有由“而”组成的“而况”“而今”“然而”“俄而”等几个复音词。《庄子》中“而”的一些用法非常特殊,一些用法已经逐渐消失,一些还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2.
“眼巴巴”作为ABB式的状态形容词,主要有以下语义:表急切地盼望和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还可以表示最高心理期待和因客观原因而束手无策。句法位置灵活,可出现在任意位置;可以充当状语、补语以及定语等句法成分,并且常与动词、连词、句末语气词等共现。“眼巴巴”在书面语语境中出现的频率要远高于口语语境,其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多种句类,但不能用在表肯定的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古今演变为经,现代汉语诸种用法为纬,列举大量例证,充分揭示了常用词“是”的语法特点及其用法、功能的复杂多样性,从而明确指出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以动词用法为主,同时又具有副词、连词、形容词、代词、助词诸种词性的兼类词。  相似文献   

14.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分析性语言,英语缺乏发达的词形变化,介词起着广泛的联系词语的作用,以至于不少语法学家认为,英语是一门介词语言,熟练掌握介词的用法成为学好英语的关键。的确,众多英语介词在表情达意中发挥着其他词类不可替代的功用。我们常用的介词“of”更以其搭配灵活,表意丰富,功能繁多而倍受英语界人士的关注。然而,据笔者观察,现代英语中有三种特殊的“of-construction”常常让英语学习者难于理解,因而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为此,本文试图援用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基本观点,从语义、句法和语体三个层面对这几种特殊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6.
母语为汉语者使用汉语时常常前置状语从句 ,而母语为英语者使用英语时往往后置状语从句。针对不同状语从句与其主句的相对位置及状语从句连词的使用 ,本文分析了英语对汉语、汉语对汉英中介语在学术讲座中的跨语言影响 ,以及状语从句的位置与语篇功能的关系。分析的语料包括三名中国留美博士生所做的汉、英学术讲座。分析结果显示汉语的从 主、英语的主 从原句型建构分别对汉英中介语、汉语的使用产生影响。在状语从句的使用上汉英中介语更接近汉语 ,而汉语则显得“英化”。在状语连词的使用上 ,汉语的双连词在汉英中介语中有明显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7.
“之”字是《孟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 ,用法灵活复杂。其用法几乎包含了其他经典中的所有用法 ,而且它书中没有的用法《孟子》中也有使用。弄清“之”字的用法和作用 ,对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孟子》中“之”字用法有五 :动词用法 ;代词用法 ;助词用法 ;兼词用法 ;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18.
“什么”的意义和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又写作“甚么”,北方话也说“啥”。在现代汉语中“什么”使用的频率很高,是一个代替事物的疑问代词。不过,表示疑问只是它的基本用法、在实际言语中“什么”还有许多其他的用法,如表示强调、反法等语气,表示轻微、婉转的语义和轻蔑、贬斥的感情色彩等。在学习过程中,基本用法比较容易掌握,其他一些灵活用法较为复杂。为了准确把握“什么”的意义和用法,本文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些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对各种事物因疑而问是“什么”一词的基本意义和常见用法,它具有指示和称代两种用途。例如:(1)我问你…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词群是词汇学中的重点,本文试从汉语“马”词群的语义分析、语义转移和语义内部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化我们对“马”词群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汉语“马”词群文化,并提高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不但”的出现“不但”是现代汉语一个常用词,《汉语大词典》作为条目收入,其解释是:“连词”不仅,不只是。常表示递进。用在复句的上半句里,下半句常有副词或连词与之相呼应。”引书证是宋杨万里《峡峙》诗、清杭世骏《质疑·诸史》和靳以《耸天的白杨》(第一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