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梳理了德国和欧盟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德国农业政策在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和农民收入相对贫困问题后,农业政策面对的新挑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在多重政策目标冲突的背景下,需要系统性制定农业政策,对传统的农业政策进行全面改革是非常重要的.2020年下半年,德国作为欧盟的轮值主席国,公布了其农业政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可持续食物政策:制定综合食物政策和创造公平食物环境》,开始引领欧洲共同农业政策由以往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两个支柱转型为"可持续食物政策":从社会、健康、环境和动物福利四个维度综合考虑农业的外部性,然后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性政策,创造公平的"食物环境",达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高质量发展的农业必须创造公平和良好的"食物环境".这为中国系统性的农业政策改革,让农业更加"绿"起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持续性食物生产和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安全是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实现食物安全的基础是持续性食物生产,以此确保食物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持续性食物生产的关键又在于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逐步使食物生产和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食物权注重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近来整体性食物权的提出表明食物权概念有了新发展。此前国际人权文件和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食物的可持续性。整体性食物权是将可持续性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融合为一体的食物权,其中可持续性是新的重心。整体性食物权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整体性思维。尽管可持续发展仍然遭遇质疑,但是作为一种理念和追求目标,对人类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也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所确认。食物的可持续性不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也是一种行动纲领,它包含具体的要求。食物权与可持续性却也存在冲突,即今代人的食物权与后代人的食物权的冲突,需要协调和平衡,关键是要把握适度原则。食物生产自然影响食物消费,反过来食物消费也影响食物生产,因此,我们需要树立可持续食物消费理念,形成可持续食物消费文化,以引导可持续食物生产。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中指出:“在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对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别是食物结构进行正确地引导和调节,使之同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和生产水平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研究制订和实施国民食物结构的调整,引导全国人民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物消费结构,解决好“吃的选择”,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本国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5.
食物结构即人们一日三餐为主的食物构成。它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关系到民族素质。本文从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对人的素质的意义入手,对当今世界上的三种食物模式进行比较,并阐述我国食物结构的不合理现状,着重提出了调整我国食物结构的战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十年,我国食物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粮食安全观念也逐步从传统的注重口粮安全过渡到注重数量、营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目标的大食物安全观。在大食物观下,未来我国食物供求均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食物结构性短缺、食物自给率下降;食物供求空间错位,食物消费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明显;生态和水土资源制约不断加强,可持续生产能力亟需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以及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并存;现有政策体系不适应大食物观的需要等。为应对以上挑战,需要全方位利用国土资源、多渠道开发食物来源,改革政府补贴支持政策,引导多元食物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食育教育和宣传,推动建立健康导向型的多元膳食模式;政府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多元化食物供给统计与评估。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 ,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是确保食物安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食物消费的前提。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府必须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分析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府采取的农业、农村经济政策 ,以及对食物生产与农民食物消费行为所发挥的作用 ,为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趋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因化学引起的污染已成为全球的一个公共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化学污染给食物带来的污染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本文从水质,农用化学药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包装材抖等方面阐述了对食物引发的污染和不堪设想的后果,期盼全民动员起来增强环保意识,期盼社会能提高管理水平抵制扼杀食物污染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口粮安全充分保障,饲料粮进口增加带动总体粮食安全水平降低。海洋生态系统在食物供给方面的作用应引起重视。我国海洋水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海洋水产品是居民食物的重要来源。海洋水产业发展对耕地和淡水等重要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水产业发展放缓,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供给仍有较大潜力。未来发展重点在于深水新空间利用、渔业新资源开发、生产新模式探索。优化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强化蓝色粮仓建设,要重点在总体规划、空间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海洋食物生产体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食物平衡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食物平衡表可对一国一定时期食物供给模式给出综合的描述,主要包括供给和使用两个方面.从供给方面看,包括加工和未加工农产品从生产、进口到库存量的系统的描述.从使用方面看,包括出口、饲料、种子,食用和粮食品加工、库存、运销、损耗和消费的描述,每一具体食品项可根据实际人口数计算人均可供量,并可根据食品的营养元素构成情况计算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反映营养摄入情况.按年度编制的食物平衡表定期展示了整个国家食品供给趋势,揭示正在发生的食物消费类型的变化和食谱构成,描述食物供给充分满足相关营  相似文献   

11.
食物主权:实现持久粮食安全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性农民运动组织“农民之路”在其多次会议和宣言中提出并阐述了食物主权的概念和主要内容。食物主权主张食物生产者自主地进行食物生产和贸易,反对新自由主义制度下WTO及其他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对各国食物生产和贸易的控制及资源的掠夺。一国如果丧失了食物主权,其粮食状况必然是不安全的。掌握食物主权是实现持久粮食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总体水平的分析,可以发现食物消费支出在整个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随收入变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对食物消费需求结构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弹性等方面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各类食物的消费需求受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及方向,从而为改善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民食物构成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大的人口群体,农业和经济的限制,乃至全球谷物市场的有限性,制约着中国向肉类偏倚型食物构成的转变。中国国民食物构成的调整,应以适度增加脂肪,较显著提高动物类食品的比重为目标。在压缩猪肉生产,增加牛、羊肉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发展肉类,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结构调整,则是实现选择目标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未来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大食物观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焕发着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光辉。大食物观继承民本思想的精神内核,强化以农为本的治国底色,坚持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路线,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模式。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视角探究大食物观,不仅能够在理论上厚植大食物观的文化底蕴、丰富大食物观的内涵,更能为践行大食物观提供重要的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球替代性食物体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地,农业食品领域的工业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 大量碳排放、食品安全危机、小农边缘化和小农生计的难以维系。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多个国家的不同 群体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替代性食物体系,如社区支持农业、农夫市集、共同购买、社区菜园等。 替代性食 物体系自 2009 年进入中国至今已有十年,获得了较大发展。 然而,国内研究较少关注国际替代性食物 体系产生的背景及理念。 文章从替代食物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特征、国内外差异以及学术界的批判 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全面介绍相关的关键问题和概念,为推动国内替代性食物体系研究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ELES模型对福建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需求边际倾向、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肉禽、水产品、瓜果类等高营养食物消费逐渐增加,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油脂、粮食、蔬菜等基础型食物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说明福建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逐步改善;最后提出调整食物生产结构,树立“大食物”新观念,增加动物性食物供给;大力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区域间食物流通机制和农产品价格监管机制;保障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稳定食物供给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食物系统已经受到诸多威胁,新冠肺炎疫情使食物系统更加脆弱,同时敲响了重新思考未来农业食物系统的警钟,世界进入多危机并存的复合型风险时代,增强食物系统的“韧性”至关重要。文章全面介绍了当前全球食物和营养安全面临的现状,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食物和营养安全带来的挑战,并对未来全球农业食物系统的发展着力点进行了思考。截至2019年,全球有6.9亿人遭受饥饿困扰,20亿人无法正常获取安全、营养、充足的食物,1.44亿儿童发育不良;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破坏了全球食物供应链,使弱势群体遭受重创,饥饿人数大幅度增加;未来食物系统应当是高效高产、低碳、健康营养、韧性、可持续并具有包容性的生产系统,其中“韧性”对于应对新冠肺炎等冲击并从中恢复至关重要,文章从技术、政策、制度、贸易等方面阐述了增强未来农业食物系统韧性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伴侣》2010,(10):25-25
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我们所面临的污染就越大。从上班到回家,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己受了很多污染。为了减少辐射、噪声、粉尘和铅、汞、镉等重金属污染,以及食品中添加的色素和农药危害,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食物,来减轻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结构调整需要食物消费发展做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调整与食物消费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国现实的食物消费结构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市场导向 ,同时近几年食物消费额增长过慢和下降又严重妨碍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当前在依据食物需求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 ,还必须从多方面努力发展食物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