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协同治理更上升为国家战略,当下亟须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新区域主义理论突破了传统府际关系中的政府管理思维和管制模式,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在中央层面成立高级别的区域发展协调机构、地方政府间的行政协议等制度创新。当然,新区域主义理论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适用性仍有待实践检验,路径优化仍然面临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组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动态联盟已经成为敏捷制造的必然要求.从信息经济时代这一宏观背景出发,根据信忠化环境与信息化资源在动态联盟中的微观体现,探讨信息化条件下动态联盟的构建体系,并分别从伙伴选择、成本控制、利润分配三个基本环节提出建立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在合作博弈中减少交易成本、通过委托一代理机制按风险比例分配利润,有利于从经济理论的角度研究动态联盟体系构建中面临的信息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于新发展格局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技术、资源、空间、生态等多维度因素的变化相互交织,共同驱动着区域政策焦点、区域要素禀赋、区域生产组织、区域空间结构以及区域生态条件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变革。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区域重大战略,应积极应对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探索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的区域协同发展、面向国内价值链深化区域产业体系建设、以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地区公平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进大尺度空间治理探索等路径推动京津冀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与风险越来越大,迫切需要高校和研究所提供必要的帮助。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仍然存在着违约失败的现实风险。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构造产学研合作创新博弈,然后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得到演化博弈的动态复制方程,分别从理论分析和计算实验两个角度对演化博弈的渐进稳定性作了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超额收益的分配所得与额外收益之差与违约成本的大小关系决定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以及渐进稳定性的演化路径。对于各种参数的不同取值,博弈演化表现出两种相反的特性:初值依赖性和初值无关性。  相似文献   

5.
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合作联盟。文章运用非线性规划模型求得合作收益,利用合作博弈Shapley值法进行分配,基于风险的角度对Shapley值法分配方案进行改进,提出加强绿色善治,促进合作网络化、平衡竞合关系,发挥合作网络的激励作用、进行适合区域性的政策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加强区域合作网络联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面对区域内部差异较大的现状,京津冀城市群围绕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治理方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经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功能协同、治理协作、利益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协同效果。为使京津冀迈向更为高效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新增长中心、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协同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博弈评价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协同治理范式中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活动强调的是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合作与竞争、共享与共治。这种互动的过程对于利益相对独立的各治理主体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利益博弈的过程。通过博弈的思维搭建起社会协同治理的利益博弈模型,具体分析在静态和动态的博弈过程中,社会组织的成本—收益趋向及其策略选择,进而寻求阻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治理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和骨骼系统,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区域社会经济要素的交流效率,降低环境资源成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区域公平发展环境现实需要、交通一体化纵深推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深化实施,均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当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存在制度保障不充分、体制机制壁垒、投融资机制缺失、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矛盾。为此,基于适应区域长远发展、依靠创新动能转换、着眼绿色交通社会再生产体系、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效用的目标导向,应当从顶层设计完善、体制壁垒破除、信用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运输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的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经历了"中央提出""全面启动""逐渐深化"等不同阶段,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本文主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进展出发,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市场从价格传递、要素流动、企业主体以及平台联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据此提出未来京津冀协同战略亟需从分散探索转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层改革,协同实施应从供给侧的产业协同转向需求侧的消费协同,协同空间由点状中心转向黄金三角区域支撑、协同对象由单节点建设转向轴带—节点融合,从而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京津冀高质量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作用明显。本文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要素分布合理化两个方面对电子商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了理论论证,提出了京津冀地区电子商务与产业实现协同发展的对策,明确了电子商务产业布局的思路、功能定位和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转型对接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基础是明确三地的功能定位,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中,天津由于在协调区域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其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城市功能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天津城市功能演化的历史轨迹为参照,系统考察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框架下,天津城市功能新定位的逻辑架构。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城市功能发挥中存在的若干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对提升天津城市功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五年多来,与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区域环境联防联治相比,三地产业协同进展较为迟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更会对三地协同发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疫情防控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制度困境,迥异产业结构的行动困境以及政府低效管理的保障困境。在后疫情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明晰理性防控目标,加快京津冀经济和社会正常恢复、加快构建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以及完善顶层设计和三地创新先行先试的双向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3.
臧秀清 《河北学刊》2015,(1):192-196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第三个经济发展引擎,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其次着重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利益整合,最后提出了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利益分配机制的对策建议,并强调急需打破既得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4.
颜廷标 《河北学刊》2023,(6):131-136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已过去近10年,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在步入深化阶段之后,需从底层逻辑入手,进一步厘清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目标、架构与运行机理,并以此逻辑对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进程进行评估,分析由现状达及目标的程度,进而从目标导向、关键节点、差异化需求、协同模式、专业性政策等方面,对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路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创新驱动、要素流动与市场机制作用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三个支点,并正在形成经济一体化和梯度发展的新格局。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区域合作中应激活各方隐性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协同效应”;欠发达地区在引入外部资源时应注重激活内部要素,培育内生增长能力;顶层设计应将协调各方利益和损益补偿的机制构建纳入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内涵;区域发展正形成由“极化”向“扩散”转化、由“竞争大于合作”向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转变、由松散型合作向机制化协同转变的新取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战略提出到规划制定、从各地务实行动到新机制构建已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探索将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是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在新一轮以服务业和现代产业为主的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加快京津冀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促进和完善,也是加快发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京、津、冀三地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相差较大,但也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因此,应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以促进京津冀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吕萍  宋澜 《河北学刊》2022,(6):130-14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城市间要素流动加快,区域住房市场关联性加强,但同时住房市场新老问题交织,影响更加广泛,具体表现为:住房市场分异程度高且持续扩大,城市间住房供求矛盾突出,住房市场健康水平整体较低。京津冀住房市场分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产业和人才政策梯度不合理,房地产相关政策配合程度低等。为实现京津冀住房市场的长效治理和健康发展,建议遵循“产业—人口—住房”要素流动规律,构建住房圈层发展新模式;制定差异化人才优待政策,拓宽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深层次产业协同机制,创新产业发展保障方式,以缓解城市间住房供求矛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河北县域工业化的发展对资源依赖性强、产品附加值低、发展空间限制、环境压力大,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河北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是河北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已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文对河北省县域新兴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搭建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平台不失为当前最好的模式选择,并提出了基于新兴产业集聚的河北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三地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打造新的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支撑,也是实现新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业中介组织能够在其中发挥自身的重要服务作用。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八大产业的产业中介组织调研数据的分析,近年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数量持续增长,但产业分布较为集中,尚未完全覆盖。针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推动产业中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引领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人才流失率高、回流率低的现状,这对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并成为制约河北省跟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础性问题。通过对河北省人才资源现状问题研究和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加快河北省人才回流的对策,有助于促进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