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历史决定论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它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机械的历史决定论.这种决定论,虽然坚持社会历史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但是,对社会规律的理解是机械的,它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这种决定论,是在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又肯定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社会中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肯定人的自觉能动性,而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能动性包含着选择性.我们把这种决定论叫做辩证的历史决定论.我们要坚持的也就是这种决定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根本不同于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它是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是单义决定论的线性相互作用与或然决定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 是客体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来理解和把握它。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进行了误读并对其提出指责,否认社会历史有规律可循,否认历史必然性。本文从反驳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出发,梳理了历史上的历史决定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同时客观地承认了波普尔批判的积极启发意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进行新的阐释,展示其历史、能动、辩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历史决定论含义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决定论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认识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与唯物史观具有同样的含义;另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决定论是特指历史运动的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哲学学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决定论一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极端理性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二是指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质言之,历史决定论就是指历史过程是受历史因果性、规律性和必然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同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决定论是有区别的,它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遵循和运用历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一、正确理解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历史决定论,就是承认在历史领域,具有和自然界一样的客观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理论。是否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焦点。历史上不少思想家,虽然提出过许多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是片面夸大主体,特别是人的精神作用,否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历史大量现象的研究,揭…  相似文献   

6.
社会历史的发展到底是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 ?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古今往来的许多历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本文运用逻辑和历史的方法 ,从三个角度对历史决定论进行了批判 :一是社会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的比较 ;二是历史和英雄的关系 ;三是在方法论上的反驳。理论证明 ,历史发展是非决定论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传统的历史决定论偏重于因果必然性。随着现代自然科学、认识论、方法论的发展,历史决定论引进了统计规律和系统演化规律,增加了统计决定论和系统决定论的内容。统计决定论给予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历史机遇以合理的地位。系统决定论则从社会有机整体的角度,用系统演化规律宏观地探讨社会巨系统的综合质。文章还深入地探讨了这两种决定论形式与因果决定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历史决定论的思想由来已久,它有三种基本类型:机械历史决定论,唯心历史决定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在这些决定论思想中,唯有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他扬弃了外推的直线思维和内生的循环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来把握人类历史,因而发现了人与历史基子人的生产实践而相互生成的性质。这就意味着一种全新历史现的孕育诞生,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且其中已经内含着主体选择的因素,是历史规律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传统的历史决定论偏重于因果必然性。随着现代自然科学、认识论、方法论的发展,历史决定论引进了统计规律和系统演化规律,增加了统计决定论和系统决定论的内容。统计决定论给予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历史机遇以合理的地位。系统决定论则从社会有机整体的角度,用系统演化规律宏观地探讨社会巨系统的综合质。文章还深入地探讨了这两种决定论形式与因果决定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活动”、“交往”与历史决定论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历史过程”辨析 历史决定论都承认社会状态的因果联系,承认社会规律的作用,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当然,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得最为彻底、最为科学——马克思论证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此,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那么,能否说历史决定论的实质,就在于历史被“自然决定”,即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性”呢?不能。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11.
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历史必然性的问题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巨大贡献。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普遍关注和探讨推动了这一论题的不断发展 ,但由于对这一理论缺乏全面的历史的研究与分析 ,因此对其基本涵义的科学诠释存在着理解上的差距。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科学内涵的分析与阐述 ,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上的这一论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历史必然性的问题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巨大贡献。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普遍关注和探讨推动了这一论题的不断发展 ,但由于对这一理论缺乏全面的历史的研究与分析 ,因此对其基本涵义的科学诠释存在着理解上的间距。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科学内涵的分析与阐述 ,可以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论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历史必然性的问题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巨大贡献.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普遍关注和探讨推动了这一论题的不断发展,但由于对这一理论缺乏全面的历史的研究与分析,因此对其基本涵义的科学诠释存在着理解上的间距.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科学内涵的分析与阐述,可以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论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哲学中 ,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波普尔认为 ,社会历史不存在客观发展规律。波普尔试图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差异性 ,社会现象非重复性、人为性特点入手来否定社会历史规律的存在 ,这是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规律性。波普尔把科学知识视为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 ,颠倒了社会实践与科学知识的关系。波普尔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的错误根源在于它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5.
历史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 ,这是学术史上聚讼已久的公案。即使在唯物史观创立以来的一个半世纪里 ,马克思历史决定论仍不免成为众矢之的 ,对它的批判、诘难与攻击亦从未间断。但事实上 ,这些批判与攻击几乎都建立在误解、偏见甚至臆想基础之上。它们不仅没有正确理解唯物史观 ,反而通过人为曲解将其退化到旧唯物主义、旧本体论的水平。拙劣地将以“实践之外没有历史”为核心原则的马克思历史决定论丑化为宿命论、独断论。澄清误解、回击非难 ,揭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基础内涵与当代意义 ,这是本文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波普把历史决定论作为一种方法进行批判,他用以批判的武器是假说法;他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以事实、价值的分野和科学分类为基础;理论科学关注普遍规律,历史科学关注独特事件的解释。他认为历史决定论错误地使用了物理学的概括法,历史只是价值领域,历史没有规律,历史科学的方法是零点法。然而他的批判形而上学性明显,不能驳倒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17.
历史非决定论是指否认历史发展存在因果决定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理论。历史非决定论的误区主要有:其一,意识形态的偏见;其二,对规律的诠释狭隘化;其三,将社会与自然的区别绝对化;其四,混淆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早年马克思从抽象的价值尺度考察历史,形成了精神的历史决定论,中年马克思从客观的历史尺度考察历史,形成了经济的历史决定论,晚年马克思从总体性价值尺度考察历史,形成了唯物辩证的历史决定论。随着历史研究视角的不断转换,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具有了能动辩证的理论内涵,从而超越了经济的历史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两极对立,实现了历史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新发展表现在,他赋予历史决定论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地总 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物质动力 和精神动力的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 命运,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走历史必由 之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决定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前沿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当今哲学论坛和社会实践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此问题笔耕不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著述,推动了这一理论的纵深发展,但是,由于对历史决定论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缺乏深层的历史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