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大需求"与甘肃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构成来看,驱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它们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地区经济增长的态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具体分析这“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另外,这三类因素能够独立量化,定量分析所需的数据容易获取,且研究成果可以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民经济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三者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构成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贡献率。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贡献率分别反映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近年来蓟县的经济发展进程来看,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8年蓟县投资率达到了71.8%,  相似文献   

3.
居民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GDP=C+I+(X-M)),由于整个世界经济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使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了影响,所以我国明确提出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短缺时代的资源供给约束转变为市场消费需求约束,决定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变为市场需求规模.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三大需求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分别建立广义条件异方差双门限自回归模型(DTAR-GARCH),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并考察了贡献率的非线性波动特征.结果显示: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两体制转变和大幅度非线性波动的特征,投资贡献率波动最大,净出口次之,消费最小.而且,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门限效应,反映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控制条件.建议政府部门把握门限控制条件,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快报     
全国:“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率分别为47.5%、53.2%、-0.7% 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大需求”对全国增长的贡献率为: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0.7%。“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是4.6、5.1和-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数字快报     
《四川统计》2011,(8):8-9
全国:“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率分别为47.5%、53.2%、-0.7% 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大需求”对全国增长的贡献率为: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0.7%。“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是4.6、5.1和-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消费需求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的“买方”市场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需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影响GDP增长因素来看。主要有三个: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缓慢,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出口将面临着由于贸易摩擦和汇率变化带来的成本上升,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出口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经济增长应以内需拉动为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已取得明显效果,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2O03年GDP增长达到9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前10个月同比增加了30.2%,比上年同期快了6.1个百分点,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各方面的投资都快速增长,分别为27.2%、33.1%和32.5%,创1995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0%,而消费需求和净出口的贡献率不足40%。显然,投资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GDP的增长率在1992年达到14.2%的速度后即呈现逐年回落态势,到2003年共回落6.7个百分点,从GDP的计算方法看,GDP的增长取决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相似文献   

10.
刘天义  郭亮 《山西统计》1999,(7):21-21,29
我们知道,支撑一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比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所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增强。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扩大国内需求,国家就要增加投资,但资金从何而来?靠税收?税收是我国财政的主要来源,约占财政收入80%以上。但是在出口下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是与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宗旨相悻。因而,靠税收提高财政收入的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用积极的财…  相似文献   

11.
在GDP增长的要素分析中,国内学者一般强调单一要素的作用,如资本的高积累、劳动参与率或技术进步等,并且对不同要素在所研究的特定时期内的贡献率变动趋势缺乏分析;而能源对GDP增长的作用往往被认为是不明显的,这显然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能源消耗与GDP增长的关系的事实不吻合。因此,把能源资源引入模型GM(1,4),构建灰生产函数,借鉴"索洛剩余"的思想,对中国2001—2008年期间GDP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贡献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2001—2008年期间,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其产出弹性保持着强进的增长势头;相反,劳动、能源与技术等要素对GDP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弱势,并且劳动的产出弹性保持着直线式的下降趋势,能源的产出弹性则始终处于比较低的平稳状态,技术的贡献率呈现波动性下滑趋势。鉴此,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以论证我国目前在全球经济危机下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总需求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消费和投资是国内需求,出口是国外需求,这三个经济变量都以不同程度地影响经济增长。本文通过数据定量分析了消费(CU)、投资(1)、出口(EX)三个变量对我国GDP的贡献,同时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从而论证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是本文关注的主要议题。本文在原始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只分离出进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及同时分离出进口及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了测算三大需求因素对GDP形成与增长的三类投入产出表模型,并通过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如果采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其投入产出模型,仍不能较准确地测算消费、投资与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贡献;分离出进口产品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给出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由于未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出口贡献存在高估现象;而采用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的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国内产品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余芳东 《统计研究》2007,24(10):39-44
 摘  要:国际上常用的世界经济增长率测算方法有按汇率法或按购买力平价(PPPs)法加权的连锁加权法和固定基期法。不同方法测算出不同的数据结果。它们各有优缺点和独特的经济含义,满足不同的经济研究目的需要。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按PPPs法加权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要明显高于汇率法加权的结果。不论按何种方法测算,自198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现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减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污染排放变化的内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以3种主要工业废气排放为例,对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生产中排放治理和技术进步发挥了主要的减排贡献,工业结构调整的减排贡献较小。中国工业减排应该是如何激励各种减排效应的扩大最终抵消规模效应的过程,在保持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减排的现实选择是着重加大治理力度和推进技术减排,兼顾结构减排,从而使减排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目标相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各自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以体现"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GDP总量对最终消费的依存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对出口的依存度最低,但呈上升趋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终消费贡献度最小;最终消费和非加工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诱发系数在下降,而资本形成和加工出口的诱发系数在上升。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4—2017年京津冀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超前系数、Moore值和Lilien指数等指标对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Shift-Share模型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产业结构变化,以衡量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第一、二产业滞后发展,第三产业超前发展,整体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2)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排序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大区域内部差异较大。(3)北京市TS值呈逐年攀升状态,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TS值自2014年后才缓慢上升,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高级化明显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4)北京市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不同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市总结构效应是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推动力是内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8.
研究的目的在于回答中国经济增长及生产要素的趋势到底是什么样的?其结论对中国经济的长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所研究的与现有的收敛性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但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及生产要素有着自身的时间特性,各种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短期波动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经济(GDP)增长、资本存量服从指数时间模型,而劳动力增长则服从增长曲线时间模型。据此,并对中国GDP、资本存量及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进行了区间估计。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国民经济用电单耗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和因素分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1990—2007年间中国GDP用电单耗和三次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趋势,并对影响用电单耗变化的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的贡献值和贡献份额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GDP用电单耗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电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引起的,其中二产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均GDP关系的LSTR模型,分别以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强度为转换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均GDP的关系在不同经济环境下有所不同。为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之双赢,必须在降低能源强度上下功夫。由能源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的脉冲响应分析得知,短期内,能源价格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成为"迅速"降低能源强度的关键;长期而言,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彻底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