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学生宰予“昼寝”,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 “昼寝”是什么?白天睡觉吗?不像。宰予如果白天睡觉,是偶然还是经常?如果是偶然,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就应该先问一问,是病了,还是昨夜有事睡得太晚?如果是经常,从孔子的语气看,又不像宰予犯有前科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宰予既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又是很让孔于头疼的另类学生。宰予和孔子的关系很微妙,很特殊,从宰予和孔子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宰予身上所体现的某类知识分子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的活生生的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3.
娱乐广场     
幽默与笑话形象比喻一位在中国的外国人被狗咬伤了,他赶快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医生指着伤口问他:“这是怎么弄的?”外国人不知道中文“咬”怎么说,就解释道:“一只狗在我腿上吃饭了。”杀鸡从前有个性急的人,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准备杀一只公鸡款待。可那公鸡被他用竹竿一赶,就飞上了房顶,怎么也捉不到。他一气之下,把家里所养的母鸡全部杀了,指着房顶的公鸡忿忿地骂道:“你不让我杀,那我就让你打一辈子光棍。”宰予昼寝一位老师喜欢白天睡觉。学生有意拿课文去问“宰予昼寝”的意思怎样解释。老师回答说:“我不讲,你就不晓得…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说让学生写放胆文,关于如何"放",我们指导学生放开写的理念是什么,这都值得我们思考。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读后感"这一训练策略来对"放"的策略进行具体解读。  相似文献   

5.
淡定老父     
王洁 《新天地》2011,(9):17
我的父亲当了32年中学教师,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走在路上,遇见教过的学生都恭敬地叫他一声"王老师",父亲必谦和地笑着回应,并总能想起这是哪一届的学生。父亲性情十分随和,对学生和教学工作充满了爱。在我记忆里,父亲永远把学生的事情放第一,不管在忙什么,他必定放下手里的活儿去帮助学生:有时候正在吃饭,有学生来问习题,父亲就一定把题教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的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是现代中国的孔老二。他鼓吹的“天才论”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就是孔老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翻版。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孔老二说的那种“生而知之”的“圣人”,也根本没有什么林彪说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天才”。唯物论的反映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一出美化韩信、鼓吹复辟倒退的坏戏。这出坏戏写的是楚汉相争时期,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故事。在戏中,靠反动的唯心史观,把韩信捧上了“天”,什么“盖世奇才”、什么“满腹经论”,把兜售孔老二“天命观”的破烂货,当作金粉给韩信涂个假脸,把其野心家的韩信掩盖起来。在戏中发狂地鼓噪:韩信是“兴汉灭楚”的关键人物,刘邦要有了他,便“三秦可得了”,项羽可灭,天下尽在掌握之中”;刘邦若失去了他,就会“东归无日”“万里江山一旦抛”。不得了,简直把韩信吹捧得象孔老二一样,  相似文献   

8.
党的九大以后,叛徒、卖国贼林彪的反革命面目越来越暴露,疯狂地反对九大路线。他在九届二中全会发动未遂的反革命政变前夕,顽固地对抗毛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多次指示,迫不及待地要当国家主席。他以孔老二的正名论为根据,说什么“要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孔老二的正名论到底是什么货色?林彪乞灵于它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对传统文化的"孝"认识最深刻、批判最激烈的作家.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有时不得不遵从封建礼教,因为他又不敢背负不孝之罪,是在十分守"孝道"的同时剧烈牺牲自己的,是什么促成了如此的矛盾?又是什么使鲁迅面对朱安有"罪人"之感.因为他仅仅是历史过渡"桥梁中的一木一石",他所承载的历史变革重任还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0.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向来的注家皆训“昼寝”为“白天睡觉”,“粪土”为“秽土”即打扫起来的垃圾和尘土。打墙必须是新土 掺有垃圾尘土打成的墙松垮不堪,随时都会倾圯,那是不值得抹泥粉刷的。这样全句译作:“孔子的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气愤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镂成器,掺有垃圾尘土打成的墙不值得抹泥粉刷。’”孔子旨在用来比喻自己不上进的学生,说他不堪造就。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了教育活动与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说",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理论.这一理论被广泛地接受并且发展成了我国教育的基础理论.该理论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二者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是对教育本质的曲解,是一大悖论.也正是这一"悖论"使我国当前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和误区.只有彻底摒弃"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之说",树立教师"服务者",学生"学习者"的师生角色观,才能彻底挣脱这一"悖论"的影响和束缚,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西服传奇     
刘墉 《可乐》2007,(12)
小城里,提起朱老板的"福记西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朱老板有一件"法宝",是一套西服。"这是我早年在上海开业时做的。"朱老板总是拿着那件西服说,"一天,来了位顾客,拿着料子,要我为他剪裁。我一看布料,说:‘这料儿太差,只怕不值得吧?’顾客回答:‘你只管赚工钱就成了,管什么料子?’我心  相似文献   

13.
自从孔老二发明了“中庸之道”,历代的反动派都奉为至宝,企图用它来反对社会变革,扼杀新生事物,镇压人民革命,抵抗历史前进运动的辩证法。叛徒卖国贼林彪及其死党陈伯达,也毫不例外。他们一直高举“中庸之道”的黑旗,狂热鼓吹“中庸之道……合理”;声称他们奉行的所谓“正确路线”就是“中庸”路线,他们信仰的所谓“辩证哲学”就是“中庸”哲学。真是什么根长什么藤,什么藤结什么瓜。两千多年,一条黑线,把孔老二和林彪一类妄想阻挡革命洪流的反革命小丑紧紧地串在一起。这便于我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照妖镜下,撕开他们的画皮,看清他们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韦志成先生是当代优秀的语文教育者,是众多研究语文教育的专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他针对"语文是什么"和"怎样教语文"这两个问题,提出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利用情景教学、艺术教学来革新教学方法,并主张教师、教材与教学方法共发展,勾连"三维目标",为我们当下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知识与能力——言语和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过程与方法——科学与艺术共为效率服务;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美启智,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一生的学术思想都贯穿着对于理性的追求,理性是他衡量当下社会的一个标尺.理性以其同现实社会的"异在"特性,从而对现存社会构成一种批判的功能.马尔库塞认为,对异化现实的拯救也只能依靠"理性"来完成.在马尔库塞这里,理性实际上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价值理性",这是他所称道的真实的理性;一种是"操作理性",这是他所批判的虚假的理性.理性构成马尔库塞学术追求的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16.
略评朱熹     
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开历史倒车、复辟资本主义,不但跪倒在孔老二脚下,而且对发挥了孔老二等儒家反动理论的朱熹,也十分崇拜。他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蓝本,搞了《四书集句》挂在墙上,并叫嚣“要象朱子那样去待人”。弄清楚朱熹到底是什么人?林彪为什么要吹捧朱熹?这对于深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批判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在<帕斯捷尔纳克)一诗中,诗人的心愿是去成为帕斯捷尔蚋克和他的诗的一个"对称",但他又身不由己地对此感到踟蹰和犹豫.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这种踟蹰和犹豫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有句俗话"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瓷刻这门技艺。瓷刻以刀代笔,在烧制好的瓷器上直接镂刻文字或图案,被形象地称之为"瓷器上的刺绣"。瓷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瓷刻。在清代道光年间,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其为"瓷上刺绣",由于工艺复杂、成本高、成品率低,往往丝毫的瑕疵就会使瓷器沦  相似文献   

19.
对"数学是什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是什么",而且是针对这一课题本身的提问.通过提问,得到"数学是什么"对于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以至数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分析了对"数学是什么"问题的种种回答,特别讨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质性回答",并对这一个哲学问题的哲学性回答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通常会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愿写",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二是学生"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第三是"怎么写"的问题.以前,人们一直关注第三个问题"怎么写",具体表现为笼统地传授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