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郑注:“谓内宗庙外朝廷也。”表明殷人宗教信仰之深,把敬鬼神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殷人尊崇的重点是祖先神。殷人绝大部分祖先都有受到隆重祭祀的卜辞记载。这表明殷人对祖先崇拜的重视。 殷人祖先神多被分为若干组进行祭祀,其目的是为了遍祀诸位先祖而避免遗漏。卜辞中有:二示、三示、四示、五示、示六、七示、九示、十示、十示又一、十示又二、十示又三、十示又四、廿示、廿示又三、大示、元示、上示、小示、它示、下示等直系或旁系先王之集合庙主。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中既有"方帝",也有"帝方",学界对"方帝"卜辞的辞意内涵的认识存在争议,即"方帝"为"方祭上帝"还是"禘祭方神",长久以来,聚讼纷纭。通过排比辞例发现,"方帝"卜辞内涵与禘祭四方神卜辞內涵相当;而且,卜辞中"帝"不作祭祀对象,"方"一般不用为祭祀动词;此外,殷人天神地祇祭祀系统中存在"祭祀对象+祭祀动词"的情况。这些情況表明,"方帝"解为"向方进行禘祭"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殷商时代宜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骨卜辞中的祭祀动词"宜"的意义是把祭牲陈设到肉案上。文章对殷商时代宜祭的主体、用牲、对象、处所、分组、目的、并列祭祀和辅助祭仪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这种祭祀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4.
释“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辞常见“鬼梦”中的“鬼”如同《周礼》里的“占梦”;“多鬼梦”就是诸多“占梦”作梦。在甲骨文中,“鬼”的专职乃是为占吉凶而作梦。后世的“鬼”指巫觋所见的鬼魂,是卜辞“鬼”的引申义。因“鬼”能见常人之所不能见,故其所见就是神示之兆。卜辞以“占梦”称“鬼”,而梦字又不从“鬼”,是因为“鬼”戴四目头乃是其“赠”祭以逐恶梦之形象,行其“占梦”职而睡乡觅梦之时却必得除去四目面具,故“梦”字形中之“占梦”并不象四目之“鬼”  相似文献   

5.
屈原的九歌与祷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九歌十一篇或是祭天神,或是祭地只人鬼,都是祭祀时的乐歌。古人祭祖神只大都有社会的目的,用於祭祀的乐歌也同样具有社会目的。礼祀郊特牲中的“蜡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土反共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很明显,这篇祭歌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因此说,屈原九歌也同样有其社会的目的。九歌的社会目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取祭"这种祭法,其主要用于祭祀先公先王和祈雨的祭祀中。学者一般将其与传世文献中的"槱祭"联系起来,这一点是正确的。只是对于二者之关系以及"取祭"的具体祭法和特点并没有详细的研究与说明。其实此"取"字乃是积聚之义,"取祭"乃是积薪燃之以祭祀祖先来祈雨之义,这一点在甲骨卜辞和传世文献中皆有印证,而非祭祀战神之羽祭。  相似文献   

7.
凡祭 ,士以羊、豕。古者庶士庶人无庙干祭 ,陈豕物下而祭也。”他认为“家”是古人祭祀的场所。这种说法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刘克甫先生分析甲骨卜辞 ,认为殷人祭祀祖先、先妣的地方称为“家” ;并根据字形观察认定“家”字“本义为宗庙 ,即宗族团体进行共同祭祀的场所。”[9] 以上诸说基本上是从字形来推断本义。3 社会组织。罗琨、张永山从考古发掘和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角度论述 ,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考察认为 :氏族和宗族的出现都比宗庙时期早 ,认为“家”字的本义是社会组织。“文献中某些祭祀场所称之为‘家’ ,是因被祭祀的对象与设祭者有…  相似文献   

8.
商王朝对方国的祭祀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的商王朝来讲,祭祀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正因为如此,在方国臣服之后,商王朝便通过使方国助祭、到方国举行祭祀活动、任用来自方国的贞人等手段,对方国从精神和意识形态上进行渗透和影响,取得了一定效果。以周方为例,文献及周原卜辞都显示出,在祭祀方面,周受商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9.
商代的巫与巫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商是神权强盛的时代。殷人和“神”打交道,主要靠贞卜和蓍筮。除了和“神”联系之外,殷人还要和“鬼”打交道。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鬼”,指的是旱魃、魍魉之类的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厉鬼,井不包括祖先在内,因为在殷人看来,祖先是进入神灵世界者,并不步入厉鬼的区域。殷人驱附除厉鬼,主要靠巫术。施行巫术单靠人力不行,还得神灵佑助,所以说驱除厉鬼与眼神联系又是有密切关系的两件事。殷人跟神联系,要有贞卜记录,以示对于神灵的忠诚,故我们可以从大量的卜辞资料中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然而,殷人施行巫术,则没有多少记录,因为并不需要向“鬼”汇报什么,因此后人对商代的巫和巫术知道甚少。今不揣浅陋,勾稽一些相关资料,试图对商代的巫与巫术的某些情况进行探讨,以求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0.
刘石林 《云梦学刊》2007,28(6):42-44
物之有灵者为神,山之有灵者为山神,为禳灾祈福,人类便要祭祀山神。《九歌·山鬼》虽称所祀对象为。“鬼”,实是祭祀山神。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中原文化产物的《山海经》中有23处写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山神,韩国江陵端午祭完整地保留了祭祀山神的祭仪,林冲也在河北沧州避风雪于山神庙,这说明山神非“楚南郢之邑”所独有,而是先人共祀的一位神,且是男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组、宾组王卜辞中、、燎等祭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早期卜辞中的祭祀多为具祈请禳祓动机的事祭,有别于以后各组卜辞中的祭祀。历组卜辞中的祭祀也具有祈请禳祓的目的,其时代宜定在卜辞时代的早期。即武丁、祖庚时期。  相似文献   

12.
卜辞“其”、“惠”用法比较@张国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祭牲;;其;;惠~~~~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和以色列的宗教文学中都有以人牲报祭神灵的文学事象。中国上古杀俘祭社的文学事象先期保存在《诗经》中 ,这与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而形成的社神崇拜密切相关。《诗经》对杀俘祭社作了正面描写 ,对杀俘祭社持肯定态度。而到了《左传》中 ,杀俘祭社成为负面事象 ,遭到作者和当时士人的批判 ,反映了人本思想的抬头 ,人的生命受到重视。与此相应 ,《诗经》和《左传》对杀俘祭社场面的描写有详略之别。古代以色列宗教文学也有以人牲报答神灵的祭祀事象 ,神灵的施舍和以人牲祭祀报答遵循对等的原则 ,对于用人牲进行祭祀的情节有详尽的叙述。古代中国和以色列与人牲报祭相关联的文学事象体现出一致的人神交往原则 ,同时又有明显的差异 ,二者所用人牲的来源不同 ,作品格调不同 ,同类题材作品的演变趋势也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4.
今有学者混淆甲骨文合祭、周祭、祊祭等不同种类卜辞对祖先祭祀顺序的不同要求,否定王国维等学者对商先公先王世次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上甲至帝辛世系为序,就《殷本纪》所载商先公先王世次及甲骨文祭祀先公先王顺序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展开讨论:一、合祭卜辞在各类卜辞中均有,可根据祭祀目的、种类、规模,有选择性地挑选商先王、先妣祭祀。祭祀顺序有顺祀也有逆祀。周祭卜辞只出现在出组、黄组卜辞中,它是以翌、祭、■、彡五种祭祀,严格按照商先王即位顺序,“依其世次日干,排入‘祀典’一一致祭”,不允许人为调整。黄组中的祊祭卜辞时代属于文丁、帝乙时期,其致祭次序依先王名在旬中(由甲至癸十日)的位次而定,与先王的即位顺序无关。三种祭祀卜辞中先公先王祭祀顺序不可混为一谈。二、商先王之间的辈分是学者在周祭先公先王次序的基础上依据《殷本纪》等先秦典籍考定的。即周祭商先公先王的祭祀顺序与《殷本纪》结合研究得出的商王世系,是历史上真实的商王世次。可以用该成果校勘《殷本纪》等历史典籍,但校勘的目的不是给原书修改错误,修饰文字,而是正本清源,便于对古籍《史记·殷本纪》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郑继娥 《殷都学刊》2008,29(2):19-22
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对甲骨文祭祀卜辞中的牲品类别以及分布可作更详细地归类分析。参照少数民族保留的古习俗,对“牢”的性质及在祭祀中的特殊重要的地位可作补充说明,还对牲品的祭祀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说祭祀立尸卜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祭祀,立尸即以活着的人充当所祭先人的神象是必具的仪节。卜辞中表明,这一制度在商代业已出现;并用卜筮的方式择定为尸的最佳人选;傧尸之礼也已存在;卜辞中设有男女共尸的祭祀,这与周代礼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武家璧 《殷都学刊》2013,34(2):17-23
周公庙“五月哉死霸壬午肜祭”卜辞的月份、月相和干支俱全,祭名“肜”字从彡从永,应与五月夏至的“日永”有关.“壬午肜祭”是辛巳正祭的次日“绎祭”,符合“郊祀用辛日”的规定,五月“夏郊”一般与夏至“迎气”相关,卜辞“肜祭”是一次“卜郊”于祖庙、拟行郊祀“迎气”的重要祭祀活动.“哉死霸”是望日的月相.符合这一“节气月相”条件的天象非常罕见,其年代在商末周初的百年内只有公元前1151年可以相当,这表明出土卜甲的遗址包含有周文王晚期的遗存.  相似文献   

18.
祭祀活动中诗乐的使用在商周时期非常突出,通过祭祀诗乐殷周统治者彰显了他们的"帝"观念.殷人祭帝的层级化论证了殷王权的合法性;周人在殷人的传统上把祀神活动进一步制度化,各个神的层极关系通过祭祀之乐的不同而得以明确显示,同时,周人还建构了一条"以德配天"的与帝相通的现实路径.祭祀诗乐中的"帝"观念印证了商周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商系墓葬中的壁龛墓约当殷墟文化一期早段时出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葬俗,其功能与先秦祭祀坑中壁龛功能相似,主要用于祭祀地神、司寒神等阴性神灵时放置供品或祭人、祭牲等,目的是获得神灵佑助。  相似文献   

20.
萨满教是满族主要的宗教信仰 ,清代满族举行祭祀神杆活动 ,是萨满教信仰的突出标志。关于神杆所祭之神众说纷纭 ,近年又有“祭天”和“祭乌鹊”两说。其实 ,通过堂子祭神的演变与满族起源传说及结合对与满族关系密切的赫哲族习俗的考察 ,可以认定祭祀神杆即是祭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