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政治技术是政治行为主体进行政治活动、解决政治问题时所运用的政治资源、方式手段、程序、经验和技巧的总称;政治艺术则是在能够有效实现政治效能的前提下,政治行为主体努力实现政治过程的稳定有序和各政治活动主体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政治活动.现代政党执政的政治技术和艺术与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同一性,政治技术与政治艺术是实现和提高执政效能,尤其是执政能力的手段和途径.执政党的政治技术、政治艺术和执政能力,都是为了满足尤其是提高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需要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政治思想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节流与开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是与政治合法性紧密联系的,党的执政能力其实也是汲取政治合法性资源的能力.现阶段党的执政资源主要包括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防止传统执政资源的流失,更要注意新生资源的开拓,在执政资源的再生与开拓中,不断增强我们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乡村典型政治是中共执政以来用以运筹乡村治理的颇为自得的政治技术和政治艺术。乡村典型政治在改革开放前可谓风行草偃,其后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影响,逐渐步履维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市场经济逻辑与乡村典型政治逻辑的根本冲突,市场经济不断消解源自计划经济的乡村典型政治,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的理性对乡村典型政治的理想化的冲击、市场经济的法治导向对乡村典型政治的人治导向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对乡村典型政治主体的保守性的挑战以及经济现代化对乡村典型政治的弱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政治建设处于由传统型政治向现代型政治转变的关键时期,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样一个全新的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政治现代化视角分析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个层面和要素的内涵,提出了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政治现代化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企业实际,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发挥企业文化的独特优势,同时要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它中国共产党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和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了传统的单一的政治工具特性,转而彰显出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功能,将美丽中国纳入研究视野,蕴涵着美丽中国的深刻的伦理要求,即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前景之美,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又推动着美丽中国的建设,为建成美丽中国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邓廷涛 《兰州学刊》2009,(Z1):34-35
政治道德会影响政治发展的社会环境、民众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信心、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的贯彻实施以及政党权威的生成。这些方面是国家政治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重视政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理清执政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是研究执政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执政文化与政治文化是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两者在文化主体、构成要素、表现形式、生成机理和基本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区别.执政文化与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学理关系;政治文化为执政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执政文化则丰富了政治文化内涵,使政治文化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政治合法性是政党执政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历史绩效使其获得了坚实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不断得到巩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获得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政治美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君 《社会科学》2003,(11):41-49
政党执政不仅要正义 ,而且要有“温润而泽”的政治外相。公共执政过程应该是充满智慧、技巧和正义要求的过程。执政政治美学所追求的境界 ,是规则的、艺术的、情愫的、云淡风轻的、春风拂面的 ,有较高“人性化”指数。执政党政治美学可以通过经验方法和科学手段 ,进行系统化技术设计。本文提出“执政党政治美学”的概念与命题 ,论证了公共执政的美学基础的可能性 ,提出了政治美学的三维空间和考量框架 ,回答了政党如何在“正义”的前提下 ,实现政治美学的基本要则。本文是一项原创性研究 ,对于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提高执政绩效、优化政治外相 ,具有理论的和操作的双重层面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执政党政治美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君 《社会科学》2003,(12):41-47
政党执政不仅要正义 ,而且要有“温润而泽”的政治外相。公共执政过程应该是充满智慧、技巧和正义要求的过程。执政政治美学所追求的境界 ,是规则的、艺术的、情愫的、云淡风轻的、春风拂面的 ,有较高“人性化”指数。执政党政治美学可以通过经验方法和科学手段 ,进行系统化技术设计。本文提出“执政党政治美学”的概念与命题 ,论证了公共执政的美学基础的可能性 ,提出了政治美学的三维空间和考量框架 ,回答了政党如何在“正义”的前提下 ,实现政治美学的基本要则。本文是一项原创性研究 ,对于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提高执政绩效、优化政治外相 ,具有理论的和操作的双重层面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任何政党执政都离不开五大基础,而政治基础是核心.它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把握"五个以";明确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总结和汲取党执政的六条经验.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法制化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方式是执政党对国家政权进行领导的载体,执政方式的确立,取决于当时基本的国情,取决于党在当时的基本任务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环境。适应国情和社会环境的执政方式,能使党的领导效能趋向优化,把国家带入现代化社会;反之,会削弱党的领导,降低党的威信,阻碍国家向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是静止和一成不变的,因此党的执政方式也不能尘封不动。当前,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党的执政方式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探讨党的执政方式的确立和转变趋向,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改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实际,在学习新理论,树立新观念,充实新内容,拓展新领域,运用新手段,建立新机制六个方面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个世纪 70年代中期以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已成为历史潮流。这次政治民主化浪潮不仅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发生了重大影响 ,而且还波及社会主义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政治民主化浪潮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努力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由党直接代表人民当家作主到组织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转变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 ,对当代中国政治认同主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怎样才能充分汲取执政资源 ,使其政治合法性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进而使党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问题 ,告诫党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 ,充分展示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的治国构想认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全面行驶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采取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而且德治的内容逐步硬化进入法治的领域,从而达到一定发展阶段上德法相一的社会有机型式和自由水平,然后又在党的政治道义的主导下在此社会治理型式基础上从高一级水平的德治开始定向启动新一轮的德法相一、德溶于法的运动。如此循环往复,向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发展。这一构想已经预见到党执政后要采取德治和法治的基本治理方式,但从道义论出发理解党的政治领导原则是含有唯心、空想成分的从为德治和法治要不断的达到完士一致也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同领域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