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年届古稀的吴开晋先生的诗论集《新诗的裂变与聚变—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他几十年研究新诗结出的硕果。这个集子收入了一百三十篇诗学论文,这里面既有高瞻远瞩的长篇宏论,也有短小精辟的佳作细品,集中展示了一个著名学者的博大襟怀和评论家的敏锐眼光。第一编诗论选篇,是作者从以前的新诗论著《现代诗歌与欣赏》和《当代新诗论》中选出的。是对中国诗坛的宏观扫描,也是对现代著名诗人的论析。在《新诗潮的涌动与走向》一文中,开晋先生指出了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的两次大的浪峰。他着重分析了新时期这第二次浪潮的新特点,并预测新诗潮的…  相似文献   

2.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见《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史研究格局,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时空背景中,将文学现象的描述与历史哲学的思辨结合起来,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崭新概念,并给以明确的质的规定,标明它如何走向世界文学的历史过程.因此,我们也想在这里探讨一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品格及其走向世界文学的基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裹挟着浓重的意识形态偏见,因其虚无的历史观、抽象的人性论和疲软的现实解释力,而沦为脱离实践的理论空想。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以实践逻辑为主导、以实际问题为基点、以现实的人的问题为切口而生发和造就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之集合,从根本上驳斥了“历史终结论”的理论预设,揭示了“历史终结论”的非理性本质,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道路在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开辟多元现代化路径提供了独特的经验智慧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论首先概述正统史观,再以《汉书·刑法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班固对汉及以前之兵刑制度史的撰述,从国家政权与法同源于天、王朝嬗递与兵刑继受、国家治乱与礼刑秩序三个层面解构蕴含于《刑法志》中的正统史观与法律观念,并以宽恕历史为基点再评正统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共湘赣边特委的组织、红军的活动、红色区域的变化、井冈山斗争的曲折发展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等问题的论析,认为井冈山斗争史的下限应定在1930年2月为宜。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始终是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历史主题,是东方道路优越性得以显示的关键。从《论十大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党围绕这一主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探索,其间经过了重大的曲折。党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使我党对现实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有了清醒的认识,制定了正确路线,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找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军事问题始终是18世纪德意志启蒙运动的重要话语之一,但却常常受到忽略.洛恩的《论军人》作为德意志早期启蒙军事论述的代表,对启蒙时期德意志的军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论军人》将启蒙价值引入军事领域从而改善军事状况的思考具有进步意义,是18世纪德意志启蒙思潮进入军事领域的一个例证,成为18世纪中叶"军队启蒙...  相似文献   

8.
正互联网飞速发展,业已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人们对互联网发展的关注和研究也在日益密切和不断深入。青年学者杨大威同志最近推出的新著《网络"改变"论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一个例证。笔者今想再对该书做一荐评。《网络"改变"论析》贵在发现新问题,探讨新问题。过去人们对互联网尚为陌生,未能充分认识它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所以,吁请人们关  相似文献   

9.
德国,是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发达国家之一。但德意志从一个传统、分裂、落后的农业社会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统一、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却经历了漫长的曲折多变的现代化历程。德意志民族经历过剧烈的大起大落,而它的每一次起落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开...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学术界》2013,(6):115-123,284
恩格斯通过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和影响揭示了社会结构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初步形成了社会形态理论。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认的"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篡改,相反,正是这条道路所达到的科学见解奠定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同合作,社会形态理论诞生。因此,试图从"另一条道路"出发制造任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社会形态理论上的对立不是阴谋就是偏见。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但手稿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并未发表。目前对该篇手稿的编排已经有了不下十个版本。可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的编者陶伯特等人推翻了“把手稿编辑成一部著作”的传统,将《德意志意识形态》变成了由若干独立的文稿组成的论文集。这种实证主义的编辑“新思路”与西方马克思学“解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图一脉相承,实际上否定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史地位。但《费尔巴哈》篇的手稿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起草《绪论》的两次尝试,即从历史的前提(“现实的个人”和物质生产)以及人类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所有制形式)这两个角度出发,正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必须在正视上述文本学事实的基础上,把《费尔巴哈》篇编排为一个完整的文本,而不是独立文稿的结集。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者广松涉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恩格斯主导论"在思想史论据方面存在瑕疵。要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和各自实现世界观转变的"两条道路说"出发,在确认马克思"第二次转变"即马克思主义最终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肯定恩格斯在"第一次转变"中的主导地位和他"经验社会学研究"的独特道路对"第二次转变"的积极作用。广松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版本考证和他的《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形成》一文的最大成果,就在于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中"第一次转变"和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中"恩格斯独特道路"的研究;他的错误在于夸大了"第一次转变"和"恩格斯独特道路"的意义。广松涉在这一问题上的"偏差"有其世界观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哲学家.弗洛姆一生著述甚多,且涉及面广,除心理学外,还有哲学、宗教、历史、社会、文化等领域.他的《逃避自由》一书曾被西方誉为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社会学、哲学、  相似文献   

14.
任继愈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陆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唯一指导原则"对子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八十年代实现了研究指导思想的自我突破,以"对子论"与"圆圈论"结合,主编了巨著<中国哲学发展史>,他的学术成果,为后人继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其学术研究道路对后继者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叶,以列宁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辟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十世纪末叶,这个国家发生了巨变,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曲折。回顾历史,反观现实,不能不思索: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有何内在的联系?资本主义这个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是不是早产儿?社会主义的曲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等等。对这些问题求得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答案无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不揣冒昧,试引言之。完整…  相似文献   

16.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不断有一些陶渊明研究者或出版专著或发表专题论文,对二十世纪的陶学流程进行梳理、总结,使二十世纪陶学史研究初见成效,甚至可以说,成果可观。但是,与之俱来的,我们也看到有个别作者之文失误甚多。比如吴云先生《陶学一百年》(以下简称“百年”)《功夫在陶外与功夫在陶内——20世纪陶学研究论略》(以下简称“论略”)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论司法现代化:含义·原则·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 ,作者系统地探讨了如下三个问题 :司法现代化的含义、原则和作用。关于司法现代化的含义 ,作者认为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以此为基础 ,并通过对司法现代化的社会背景、内在要求、历史对照和职业表现等四方面的论析 ,比较详尽地探讨了司法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关于司法现代化的原则 ,作者提了五个 ,即司法程序正当原则、司法地位中立原则、法官审案独立原则、司法裁决公正原则和司法效力权威原则。关于司法现代化在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 ,作者指出了四点 ,即其一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和标志 ;其二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 (法治化 )的最终保障 ;其三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最终实践形态 ;其四 ,司法现代化是促进法制现代化其它环节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史诗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包含并传递悠远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对自身久远历史的整体记忆和文化传统的深层积淀,同时,《格萨尔》作为藏民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在强化族群记忆、维护族群文化认同方面具有独特功能。本文从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论析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周树志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一篇传播最广、影响最深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那时到今天,已有150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无产阶级150年来走了一条曲折的路。这150...  相似文献   

20.
继《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之后,陈钧先生近期又推出了他关于张之洞的“湖北新政”研究的新作——《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的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9月版),从研究的内容和思路看,陈著两书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书注重从历史哲学意义上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与实践进行反思,后者则更精细地叙述历史过程的同时,侧重对张之洞的“湖北新政”作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价值重估,这便是作者在导言中开宗明义所讲的“重估也许比建构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