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07,(11):140-145
明清章回小说中的一些宗教神灵和宗教人物,通常是配合作者用以传达创作意图的叙事权威。要理解孙悟空这个形象,必须注意到孙悟空这一长期被忽视的作为唐僧精神导师的身份。孙悟空作为唐僧修行导师这一身份具体体现为如下一些叙事功能:他对取经队伍的分工一清二楚,他对神佛的安排和唐僧的磨难了如指掌。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特意安排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不断点化唐僧,并引导时时口念《心经》的唐僧领悟《心经》精髓。这些功能就使得孙悟空成了一个全能全知的权威叙事者。西游记的叙事规则受制于性命双修这一宗教目的,因此,我们分析相关人物时需要从宗教叙事的角度加以考察:孙悟空的降妖实际上是为了给自己赎罪,孙悟空的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还有自我修行和点化唐僧的任务,孙悟空所具有的赎罪者、修行者和修行导师这三重身份又都是附属于唐僧的心性修炼的,因此,唐僧才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唐僧的心性修炼体现了作者对《西游记》的整体构思。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一批辉映世界文坛的典型人物形象。可是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在把目光汇聚到这些单个人物形象身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物群体的注意。而这些群体形象,正是作者创作重心之所在和艺术才华、美学追求的更高体现。本文旨在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部长篇小说为重点,谈谈群体形象塑造这一文学现象。一、群体与倾向文学即“人学”。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可以明显看到以人物群体为中心的创作特点。群体内部错综复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以探究人类的内心世界为主。他的短篇小说《阿拉比》借助独特的精神顿悟创作手法,通过主人公我对朦胧爱情的浪漫追求及其幻想破灭的过程描写,以孩子的视角深刻揭示了成人世界近乎残酷的秘密。本文试对小说中精神顿悟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夏目漱石和女弟子之间超现实的精神恋爱,成为二人创作的纯净宝贵的素材。漱石的《漾虚集》以幻想的天上之爱构成一个唯美世界。但是,漱石通过《台风》和《虞美人草》逃出了这个世界,觉悟到职业作家的使命,其创作也从与大[土冢]楠绪子之间的恋爱幻想的唯美小说转变成批判现实的教化小说,以开导天下青年和读者。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与道教:世俗性叙事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钧 《学术交流》2006,9(11):164-168
《西游记》虽然主要由佛教、道教形象及其情节构成,但统摄全书的基本叙事观点却并非道教观点,而是世俗观点。它不但对道教毫无敬意,而且内含反讽。这表明作者不是以道教立场,而是以世俗立场,借用道教题材来编自己的通俗故事,表达自己的世俗观念。《西游记》对道教社会特性的见解和反讽说明《西游记》的作者不可能是道教中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西游记》中的印度文学成分,有些涉及到故事类型,如孙悟空和青毛狮子怪的闹天宫,高老庄的乔装降魔,朱紫国的除妖保贞,陈家庄的献人供妖与义士除害等。本文拟从《西游记》的陈家庄故事说起,就中国的献人供妖与义士除害型故事和印度文学的关系,做“X 和 Y”式的初步探讨,并力求进行一些深一层次的比较研究。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的古典神话小说 《西游记》的作者。由于吴承恩的思想中具有比较突出的民主倾向,因而使《西游记》成为一部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古典文学作品。 但是,有些《西游记》的研究者根据小说。的前七回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就认为吴承恩具有对封建统治的“叛逆思想”;有的甚至断言,吴承恩,“对于历史上的和当时的人民起义。不仅是了解的,而且是关心的,同情的”①我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和吴承恩的阶级地位、政治立场大相径庭的。这里仅就吴承恩对农民起义的态度问题,谈一点不、成熟意见。 吴承恩生“活在明王朝中后期”(1500一1582…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3):144-148
《西游记》中的宗教解读历来是研究的重点,"讲道说"、"三教合一说"等角度一直占主流地位,它们十分注重小说中的宗教描写部分,并将《西游记》定义为一部有意为之的"传道书"。当这种宗教解读凌驾于小说文本本身之上,作者的创造力、作品的文学性以及民族想象等便被削弱甚至忽视了。本文尝试以小说本体为基点,从文本审美的角度重新审视《西游记》中的宗教因素在文本结构的复杂化及对叙述的空间、时间及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夏目漱石的《三四郎》之所以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中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品,是因为它通过对爱情道德的探索,对明治时期“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而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如此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是因为通过对三四郎从幻想到追求、从追求到幻灭的爱情命运的表现,反映了明治末期那一代青年精神上的觉醒和成长过程。而且,这部作品人物心理过程的表现,思想发展动因的揭示,是同步运动、协同发展的。作品从人物头绪纷繁、变幻莫测的内心活动中理出一条心路历程来,并赋以鲜明的时代色彩,进而揭示出人物心路历程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因。从而既成功展示了变动时代的历史环境中的人物心路历程,又通过人物心路历程的展示,形象地反映出变动时代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雨晴 《社会》2022,42(2):151-178
本文以《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为核心文本,考察了瓦尔特·本雅明的浪漫派研究。在这部早期的作品中,本雅明讨论了耶拿浪漫派的“批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一思潮的精神气质不是迷醉而狂热的,而是冷静而清醒的:它不沉迷于主观幻想,而是通过严肃的沉思追求客观真理;它并非偏狭的特殊性,而是关照着人类精神整体的发展脉络。这一讨论为本雅明回应现代性危机奠定了基础,它跨越了艺术理论的范畴,呼应了德国在世纪之交的现实处境,分享着德国社会理论的问题视野。讨论“批评”概念及其冷静清醒的气质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危机以及本雅明早期作品对社会理论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二郎神是《西游记》中一位非常奇特的神祗形象。他不仅战胜了天兵天将都无可奈何的齐天大圣,而且玉皇大帝也好,观音菩萨也好,都对他另眼相看,尊宠有加。作者对他的描写虽着墨不是太多,却流露了明显的偏爱与赞美。这一形象来源于何处?作者对这一形象进行了哪些选择与加工?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二郎神形象有何异同?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分析,可帮助我们窥探到《西游记》创作心态的某些方面,并进而深入地把握这部小说的艺术实质。一、有关二郎神的传说二郎神的传说由来已久,就今天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有以下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四个体…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从1926年发表的《伊豆的舞女》直到晚年的创作,除几部描写自家身世的作品外,无不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作品是川端康城成熟时期的小说创作,最能显示其艺术特征。小说中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女性为主要人物,恋情为主要内容,死亡与悲哀为不变的基调。这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创作的一贯主题。川端康成是如何塑造,又是以怎样的创作原则来构筑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这用川端康成自己的话说,是“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  川端康成在五十年的创作历史中,共完成了一百三十多部(篇…  相似文献   

13.
樊华 《生存》2020,(14):0061-0061
《百合花》以战时普通军民借被子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了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位普通人物的鲜明形象,热情讴歌了军民鱼水之情;通过细节描写的手法,以淡淡的笔触着重突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展现人物的内在美与心灵美,传达出对于人情美、人性美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最通常表现的一种情态———哭,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常见,而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更不胜枚举。《红楼梦》是中国叙事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人物情态描写的典范。这部小说塑造的人物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特别是哭态更引人注目。作者以蘸满感情的笔触,传神尽意的描写...  相似文献   

15.
周志高 《社科纵横》2012,(7):78-80,88
劳伦斯在其创作中始终以深邃敏锐的洞察力寻求人类的新生之路,经过几番尝试,他把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聚焦到男女两性关系的探索上,极力推崇血性意识,认为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建立是解决工业文明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开启人类通向理想社会之门的金钥匙。在小说《虹》中,劳伦斯着力描写了自耕农布朗文一家三代的两性生活与精神发展历程,艺术地展现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社会中的困惑、苦恼、挣扎与憧憬。劳伦斯将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的和谐生态隐喻为美仑美奂的虹,虹的隐喻暗示了人类在工业文明进程中追求和谐生态社会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论“西游记”续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续书是中国小说创作的一个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多有续书,形成同一题材故事多种敷演生发的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明代中叶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问世,流传很广,影响甚大,于是,在明末清初,改编、仿作、续书送出,一时蔚为大观,形成独具特色的"西游"文化系列。这些续书流传至今的有《续西游记》、《后西游记》和《西游补》。《续西游记》一百回,明无名氏撰。此书流传甚少,一向为学界罕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云:"又有《续西游记》,未见。"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师国小说史胁仅提到"出现了《续西游记》"而未作介绍…  相似文献   

17.
夏目漱石和女弟子之间超现实的精神恋爱,成为二人创作的纯净宝贵的素材.漱石的<漾虚集>以幻想的天上之爱构成一个唯美世界.但是,漱石通过<台风>和<虞美人草>逃出了这个世界,觉悟到职业作家的使命,其创作也从与大琢楠绪子之间的恋爱幻想的唯美小说转变成批判现实的教化小说,以开导天下青年和读者.  相似文献   

18.
孙悟空是国货还是进口货 ,这一争论始于本世纪初 ,已近百年。鲁迅认为源于无支祁的神话。而胡适则“疑心”不是国货 ,在《〈西游记〉考证》一文中写到 ,孙行者“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 ,我从《拉摩传》里弄得一个哈奴曼 ,大概可算是齐天大圣的背景了。……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近年 ,一些印度学的知名学者参与进来。吴晓铃为鲁迅的论据作了“注脚”。吴先生认为 ,《罗摩衍那》在古代没有传入中国 ,只凭佛经释典作品中所载支离破碎 ,加上佛教色彩 ,与原作面目全非 ,且鲜为人知的内容竟能影响《西游记》的故事成长 ,是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李汝珍对《西游记》十分熟悉,《镜花缘》中有关女儿国的描写曾受到《西游记》的启发.将两部作品对女儿国的描写放在一起来看,在内容、情节设置、结构方式乃至风格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不过两书所写女儿国的类型、描写的重点不同,表达效果自然也不一样,这与各自创作动机的差异有关.两书对女儿国的描写都相当精彩,各尽其妙,自成一体,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西游记》,吸收了许多印度文学的成分,因而成为中印文学影响研究中的一个理想对象。但是,《西游记》中的印度文学成分已经完全中国化,将它一一识别出来,追溯中印文学间的渊源,对有关人物形象、情节组织、故事类型等的来龙去脉做出令人信服的考证,即进行初级的比较研究,已非易事。以上面的工作为基础,进而探寻《西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