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哲学视野:信仰的两大类型及其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仰问题已成为社会转型期的大问题、真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信仰的两大类型即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及其关系。指出社会转型期的危机是这两种信仰的综合性危机,只有承认并正确认识这种危机,才能重建信仰。 相似文献
2.
3.
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信仰水平,必须深入分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应有要求。法律信仰要求的实质就是大学生是否形成法律信仰以及确立法律信仰是否完备的衡量标准。法律信仰应包括大学生法律至上意识的确立、大学生对法律价值的高度认同、大学生积极守法精神的形成、大学生对法治的积极参与意识这样四个方面。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完备性,表现为法律信仰的坚定性、专一性和非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5.
崔建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8):134-136
理工科大学生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理工科地方高校为例,提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建学科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群、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专创融合”“校企联合”育人新模式、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为帮助理工科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在线学习模式,对理工科院校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14名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在线学习满意度进行研究.人口学因素在线学习满意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专业;在线学习日均时长1-2小时的理工科院校学生对课程设计(F=3.84,P<0.05)和课程环境(F=8.71,P<0.01)满意度明显高于在线学习时长超过2小时以上群体,且差异显著;在线学习日均时长越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满意度得分越高,在线学习日均时长超过3-5小时后,学生对课程环境的满意度得分越低.理工科院校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创新成为我国的新发展理念,而创业则成为世界经济新增长的基石,在此背景下,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与创业都有着重要意义。为全面、全程、全方位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做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体系的梳理,从培育思想、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形成模式展开对理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和谐"现象及其概念理解,信仰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乃是其中的关键。中国信仰及其社会实践方式,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秩序的和谐建构紧密相关。实际上,"和谐"既可以指一种价值目标,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现实,同时也是一种信仰方式;而基于某种信仰关系、道德秩序、政治秩序、权力秩序等层面的和谐建构,则是社会、文化和谐的基本要素。因此,从信仰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文化和谐秩序中诸种信仰关系在和谐秩序构成中的具体地位及其作用,有利于把握中国社会与中国信仰双重变迁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当代信仰问题已成为中国转型社会之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科学地分析中国当代社会的信仰危机,立足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建构科学理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惟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获得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详实资料。在统计问卷调查结果的同时,本文也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学热"这种现象表现了中国国力日强,国民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但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改革期内在的文化信仰的缺失。社会在转型,文化信仰缺失的人们迷茫、浮躁、唯利是图。在国学热的契机下,以国学思想的精华来充实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素质,维护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11):170-174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摇。基于学习兴趣和方法的理论水准不高而出现的信仰缺乏科学认知基础,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非协调性对立认识导致对信仰缺乏辩证系统定位,这是当前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而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某些腐败分子的负面影响是深层次原因,而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以及时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通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高校与博物馆、纪念馆的协同创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强化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15.
16.
《社科纵横》2015,(4):83-85
《法律与宗教》一书不仅论述了历史上法律与宗教的复杂关系,而且也在法学理论层面剖析了法律与信仰之间内在的、深层的联系。其中有一些经典的法律名言令人回味无穷,也将时时引导作为一个法律人应该如何让看待处理生活中法律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例如"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特别是"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信仰、上帝和法律三者之间紧密结合构成了西方文明的核心。西方的法律文化深受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文明的濡染。但在西方社会关系中法律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如伯尔曼的所言:"法律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人的情感,人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人的信仰。"从我国现实的国情来看,来探讨分析法律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在现实和法学理论上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21世纪的战略机遇期,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艰巨的课题。本文从时代特征出发,阐释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意义,面临的危机,重点探讨了如何坚定这一理性信仰。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信仰与价值取向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有部分大学生信仰迷茫,由此导致政治价值观扭曲、直接影响人生价值选择、造成道德认识模糊。其矫正对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为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和坚定信念提供理论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扭曲进行矫正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加大社会实践力度,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到知和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课程是教育部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而在全日制高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当前,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的现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教育目标的不相适应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突出的当代意义:一是更加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的新要求;二是可以促进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三是能够更加凸显"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