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刻改变了成都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其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针对成都文化产业如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提出了要提高成都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实践中的参与度,充分发挥成都作为丝绸文化之源的优势,打造高端国际化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巴经济走廊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
在行政管理或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常涉及"行政人"人性设定的"经济人"或"公共人"两类路径走向."行政人"人性设定是认识、解决其他行政管理或公共管理问题的基础或逻辑起点.对此如何做出选择应关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人"与"经济人化"有无区别;二是"经济人"的"普遍性"与"有限性";三是"公共人"的"行政人"设计如何定性;四是"经济人"与"公共人"孰优孰劣;五是"行政人"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微笑曲线"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形象分析区域产业布局以及经济发展在价值链分配中所占位置的普适性模型"微笑曲线".认为国内众多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通过"文化"创意开发、文化"品牌"推广及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以彻底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辽宁要建设文化大省,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以“钻石模型”为基础理论,在其4个基本要素和2个辅助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结合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各个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5个方面提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优化文化产业生产要素;进一步拉动文化市场需求;明晰文化企业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良机;扩大政府政策扶持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光谷似火"、"富康入沪"、"川渝中烟"、"西水东开"、"周庄阆中"等发生在东中西部区域"合作"中的几个"随机事件"说明一个区域的发展,在现有的资源配置制度机制下,需要"仰视"亦需"环视";而随着制度和体制的转型,"环视"的作用会日益突出和重要.川渝鄂湘黔"五边"的"巴人土家族",实在是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在广汉三星堆、广元昭化相继发现了古蜀国古城,这在《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中都是没有记载的.成都县、成都城的出现是在秦灭古蜀后的公元前311年后"(张)仪与(张)若城成都"之后才有的.在此之前,既然在"成都"的50公里外已有三星堆大城,还有必要在这并不适合建都城的地方再劳神费力地去建大城吗?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社会学学理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促进社会的"价值理念"、"规则体系"和"互动行为方式"三个构成要素之间实现整合.因此,社会学应研究的内容是如何使"体现公平正义本质要求的‘价值理念'"有效形成"规则体系"中"更加民主、更加公正、更加正义的社会政策和制度安排".三个构成要素的整合,是通过"权衡有效的手段"、"权衡预期的结果",从而不断达成和谐社会的一个个"具体目标"来实现的.三个构成要素实现整合的过程将沿着"自上而下的政府计划"和"自下而上的公众追求公平、正义"两种路径展开,将呈现出三种"构建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必须选择"政府--公众互动"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迈克尔·E·波特"钻石体系"模型中的四个关键要素剖析广东省的文化产业竞争力,通过对广东省四个关键要素的应用研究,得出广东省在向文化产业大省、强省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在人力资源、文化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从而提升广东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内,"立言不朽"由政治(伦理)命题转化为文学命题是经过两个人实现的--曹丕和刘勰.曹丕提出"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文学争得了与"立功"、"立德"平等的地位;他还有意使"经"向"文"屈就,"文"向"经"攀升,从而在文学外部实现了"立言不朽".刘勰则以"宗经"为策略,在文学内部实现了"立言不朽".他认为,文学只有"宗经"才能祛除"去圣久远,将遂讹滥"的弊病,得以健康发展.因为"经"具有其它文化资源所不具备的思想取向与艺术选择的优势;"经"具有可以为文学效法的优点;"宗经"的核心是"正末归本".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的检验,刘勰真正实现了"立言不朽".  相似文献   

10.
<参考消息>(简称"参考")关于"国民党代表团大陆行"的系列报道为我们研究"参考"核心竞争力打开一个窗口.多元的视角编织出独特的世人眼中的"破冰之旅".通过新闻资源的整合,"参考"找到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由外电稿件精选做出独特的"参考"滋味;文化讯息的点点滴滴铸造着大国心态.由零关税农产品,抓住最具社会行为能力的人群,扩大媒体影响力,提升着"参考"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仁"、"义"、"礼"是孔子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孔子对殷周"义"的内涵做了充实和发扬,贯通了"义"与"仁"、"礼"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联系,"义"从属于"仁",是"仁"在作用层面上的体现;"义"是"礼"的目的和内容,"礼"是"义"的工具和形式,"义"落实凸现到现实操作层面就是"礼".  相似文献   

12.
纳博科夫在<绝望>中,通过对两个"相像性"的书写,表现了自己对于现实的批判,展示了自己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第一个"相像性"存在于赫尔曼与菲利克斯之间,小说由此批判了人类社会对于"同一性"的追求造成了个体的扼杀,对于生命的践踏;第二个"相像性"即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相像性",纳博科夫彻底地解构了艺术的神圣光环,掐断了艺术本身对于人类社会现实的反映、批判和拯救之路.由此,纳博科夫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双层"绝望".  相似文献   

13.
自沈约说陶渊明有"无弦琴",并时常"抚弄以寄其意"以来,不断被后人寻章摘句、过甚其词乃至玄化,同时也把它与陶渊明的人品和诗品结合得天表无缝,于是都不自觉地否定了陶渊明的"性不解音".其实唐宋文人的"玄解"无弦琴并不是要故作高深,而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不料今人信以为真,以致以讹传讹.要还原无弦琴的本色,必须剥去玄学外农,知人以论世,从其交游交友之道、任真自得之性、人生境界之别、世态人情等方面对"无弦琴"进行哲学解构,陶渊明真乃"性不解音"者,随之也就理解了他的"弄琴"只是率性而为,并无"寄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英雌"概念浮出历史地表,并迅速演变为那时代民族国家振兴、女权振兴的典型话语形态之一.秋瑾就是其时"英雌"文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她以一己的文学创作表达着"英雌"理想的诉求;另一方面,她又以自己的女权倡导、革命壮举、个体活动践行着"英雌"追求,成为定格于清末历史天空的"铁血英雌".  相似文献   

15.
由性(理性)其情至情其性(理性),再至情性合一的自我抒情和个性张扬.本文将分析在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余其锵的<寄心琐语>等五篇文章中,体现出的对人的世俗之情的肯定和张扬,同时又不失儒家的"中庸之道",因此可视为"情性合一".既有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又有不能免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否愤宋?历来争议不休.《宋书》说陶渊明"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以表示对宋的不满,此说历遭后人反驳.然而,驳倒了"甲子年号"说也并不等于驳倒了"愤宋说".本文在了解西汉扬雄对陶渊明影响的基础上,搜寻《五柳先生传》及"无弦琴"的来历,发现两者均不免要归结到"愤宋"这一问题上去,且有其特定和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走出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存在着三个认识误区"民办县域文化产业无所作为","县域农村文化产业没有前途","县域文化产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澄清这些误区,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县域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文化产业兼顾市场和公共服务的双重导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中国36个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结果显示了四个梯队的水平分布格局,上海、广东、浙江、深圳和北京为竞争力最强的第一梯队,但是多数省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并不均衡。竞争力优势分布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广东、浙江等第一梯队的省市,基本上集中了大部分的优势要素,而另外一些较弱省份则集中了大部分的劣势要素。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大力发展公共类和艺术类文化产业;强化协会的管理作用;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用陈染的<私人生活>来进行论证这样一个观点"意识形态"与"历史性"从未真正地"终结"和"退场",无论作家对它们进行如何的"弱化"、"忽视"、"改写",都很难将"大时代"、"大背景"、"大社会"真正彻底地予以抹去;并在陈染独特的"个人幻想经验"的"重述"中,解析日常生活的政治内容及如何让小说的潜本文成为一则"公共政治寓言"的.  相似文献   

20.
商务谈判的目的性决定了谈判中充满了说"不"的机会,但说"不"时,不能板起脸来,态度生硬,相反,要选择恰当的语言、恰当的方式、恰当的时机,而且要留有余地,巧妙地说"不".因此,探讨谈判中说"不"的艺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